APP下载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路径研究

2018-05-14吕秋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

吕秋菊

[摘要]基于城市国际化和全域景区化的发展趋势视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系统地梳理临安区美丽乡村的发展历程,总结提炼临安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分析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打造临安区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打造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升级路径;临安区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自2004~2017年,中共中央连续14次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截至2017年底,大陆人口13.90亿,其中农村人口5.77亿,占总人口的41.48%。作为一个农村地域面积和人口接近半数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事关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也在农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临安作为杭州的一个新区,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保持前列,是今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新常态下,如何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和撤市建区的机遇,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所在。

1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背景与意义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既有基础,也有短板,与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契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地方的实践,是努力实现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高水平”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杭州市委对临安“三区”定位的重要举措。

1.1    是步入新时代破解新矛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發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部署。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顺应发展趋势,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打下基础。

1.2    是体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的重要举措

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要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省十四届二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十大行动计划。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万村景区化,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临安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体现了这些决策部署的精神,也将获得难得的机遇。

1.3    是临安推进“三化”、打造“三区”的积极探索

临安地域面积大,九山半水半分田,80%以上地域属于农村地区;全市人口53万,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农村户口达43万,占比达81%;2016年农业产值占GDP8.4%。步入新时代,临安正处于撤市建区重要机遇期。面对建设美丽幸福新临安的历史新使命,临安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全域景区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引领区”,做好践行“两山”思想和建设“大花园”的模范生。

2    临安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和特征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根据其内涵和特征,将临安区美丽乡村建设分为整治村阶段、“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布点阶段、“一廊十线” 串线阶段、全域景区化覆盖阶段等四个阶段。

2.1    整治村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3~2009年。全国最早提出“美丽乡村”是浙江省安吉县,早在2008年安吉县就以文件的形式首次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在此之前,是没有“美丽乡村”这一专有名词,通常称之为“新农村建设”。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由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三个层面开启的村庄整治工程。纵观浙江省层面发展,2003年,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杭州市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同年,临安市开创性地提出了“村庄整治”。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村庄整治,也称之为整治村,主要是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着“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要求,进行村庄整治。截止到2009年底,临安298个行政村,600多个自然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这一阶段的建设是水平较低、内容较粗浅的新农村建设。

2.2    “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布点阶段

这一阶段时间主要集中2009年底~2014年。该阶段主要标志是:在2010年初,临安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战略部署,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临安模式。主要内容是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为载体,以杭徽高速为中心轴线、南北向纵贯临安的13省道、16省道、18省道沿线以及太湖源、天目山、柳溪江、大明山、清凉峰五大风景旅游区块为重点,按照“以点示范、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完善提升”的思路,实施“打造绿色新环境、提升绿色新产业、建设绿色新社区、培育绿色新文化”四大工程,实现“村美、家富、社兴、人和”。具体做法: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确定精品村、特色村、整治村三种创建类型。精品村主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强,各项基础条件较好,能够按照四大工程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村。特色村主要针对已完成村庄整治工程,在整体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的同时,具有不同个性和特色,并位居临安前列或者在临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村。特色村类型主要分为产业特色村(指农业产业、来料加工业)、生态旅游特色村、文化特色村、环境特色村等。同时,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和中心村、风情小镇和历史文化村落都在建设中。截止到2015年,临安市以创建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浙江省和杭州市历史文化村、风情小镇等为载体,创建各类“美丽乡村”120个(如表1),实现总投资30.29亿元。

在借鉴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升级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临安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全力打造临安美丽乡村升级版,把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为浙江省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表率。

4.1    以全域景区化为统领,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4.1.1    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强与“名院名师”的合作;构建区、镇(街)、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立足建设“最美城区”,建立村级基层规划员队伍,确保村村都有规划员,让规划实施得以体现“全区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

4.1.2    强化“旅游+”的理念。在顶层设计上,通过创新完善体制,加强保障体系,为全域旅游提供行动指南。在规划布局上,实施多规融合,确保区域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多规融合,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域内旅游元素、景点标准、游客需求等相关项目,使其协调发展。在城乡建设上,坚持以大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区、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打造全域景区格局,重点突出山水与文化元素,以“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为发展轴,全力打造钱王陵寻祖、青山湖问胜、太湖源探幽、天目山论道、大昌化揽秀五大区域旅游品牌。

4.2    以改造提升为引领,进行分层分类建设

4.2.1    推动示范建设。依托现有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和风情小镇,重点选择基础好、资源优势明显的村,以村落景区化为载体,分层分类推进,集中财力、人力开展村落景区化创建,在资金、土地、林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集各方资源,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区块,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动力核心,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全区域发展。同时,加快推进临安村落景区标准的实施和推广,让美丽乡村建设和村落景区打造有标可对、有章可循,增强临安美丽乡村品牌影响力。

4.2.2    开展村庄经营。以经营村庄的理念,针对目前比较分散的旅游资源、精品村、特色村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从而实现不同点之间的联合。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突出本土韵味,保持乡村特色,根据各点的不同特性和优势实行差异化打造,统一管理,实现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从而调动社会资本、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探索“社会资本+当地政府+村民”、“景区+镇街政府+村委会”等多种发展模式。

4.2.3    升级投入结构。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列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金,结合各地特色和实际,扶持推进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建设,逐步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现实优势,探索从美丽乡村到美丽村景再到美丽经济的实现路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转型升级。

4.2.4    实行美丽乡村长效运行管理。出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效管理奖惩机制,调动村级组织积极性,实现长效管理。完善惠及所有农村的,以专业队伍全域覆盖为重点,加强组织管理和执法管理。以卫生保洁、垃圾分类为重点,建立起以村级组织为主导,政策扶持、村民参与、企业化运行的美丽乡村长效运行管理新机制。

4.3    以產业融合为方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4.3.1    实施“生态+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好临安的生态优势,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跳出农业谋农业,打好融合牌。如临安山核桃、竹笋、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业精品园、农业产业集聚区,让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科普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升级全环节、升值全链条。

4.3.2    实施“生态+工业”。利用“互联网+”、“智慧+”、“品牌+”、“标准+”等模式,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青山湖科技城、浙江农林大学等要素,改造提升电缆、节能灯、精密元器件、五金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未来产业。

4.3.3    实施“生态+服务业”。从自然景观与人文出发,对区域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拓展并细化旅游产业门类,针对不同的资源打造不同风格的乡村旅游,并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休闲旅游、民宿经济、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特色产业链,实现美丽城区向美丽经济的转变。同时,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电子信息、电竞体育等营利性服务业。

4.4    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4.4.1    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加快农业经营机制改革,加大土(林)地流转力度,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规模化经营,推进山核桃等传统产业经营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市镇两级土(林)地交易平台,健全交易体系,规范流转程序,保护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制改革,为农业产业提供精准服务。

4.4.2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载体深化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4.4.3    建立乡村振兴队伍。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2018-2-28.

[2] 陶良虎、陈为、卢继传.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王宏.共建生态文明的临安模式[J].浙江经济,2010(12):32-33.

[4] 陈颉.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绿色实践”[J].浙江经济,2017(10):62-62.

[5] 王国灿.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伟大的中国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7(12):69-70.

[6] 项乐民.“两山”化“两美”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J].政策瞭望,2016(2):16-18.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