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2018-05-14匡石滋赖多黄建辉邵雪花李扇妹朱华兴
匡石滋 赖多 黄建辉 邵雪花 李扇妹 朱华兴
[摘要]以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为例,对工作站的定位和创新工作站服务模式、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加大科技服务投入力度、打造科技服务亮点、稳定科技服务队伍、健全激励机制等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服务;工作站;服务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源头,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主力军。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要职责。传统农业科技服务在精准性、有效性、区域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需要多方协作与联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有效机制。这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科研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不断探索创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的模式,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中山市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坦洲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以此搭建区域性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
1 工作站的定位
以提高特色水果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研究方向,把促进果农增产增收作为核心目标,着力优化特色水果品种结构,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实安全性,进一步缓解供需矛盾。工作站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绿色引领,紧紧围绕坦洲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重点开展优质特色水果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及推广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工作站的建设目标
基于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的建设,以一个特色水果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一个镇的范围为服务规模,以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为手段,凝聚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发挥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优势,“一对一、点对点”的为果场和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以解决特色水果产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3 工作站的实施方案
在具体的科技服务实践中,工作站制定了“以科研试验为依托、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专家服务为纽带、以实用技术为保证”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服务团队,有效地实现了服务工作的“三到位、三落实”。
三到位,一是人员到位,工作站的人员共13人,以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现有人员为框架,选派固定在编人员负责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科研单位负责派驻4个学科的8名专家组成专业团队,并指定1名专家负责指导工作站的具体工作;二是经费到位,工作站所从事的科研和推广经费,由坦洲镇政府拨付给工作站统一安排使用;三是技术服务到位,签订协议后即制定了各项试验研究方案,并将准备引进的新品种苗木、新农药及水溶性肥料等及时到位。
三落实,即任务落实,根据工作站总体工作任务和年度工作任务,已分派到人,落实到人;条件落实,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工作站提供办公设施、办公场所;科研单位根据工作站研究需要,提供现有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等;试验基地落实,经过各果场申请报名、专家组实地考核、公示等程序,在全镇范围内筛选确定了8个有代表性的果场作为工作站的对接试验基地,负责提供一定的面积作为新品种选育、新技术试验和推广基地,并由坦洲镇政府下拨试验经费,基地挂牌标识,明确试验任务、示范内容及责任人等。
4 工作站科技服务的创新
4.1 创新服务模式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一些农业科技服务不同模式在运作的不同环节中各有优劣,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以坦洲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为平台,努力构建服务机构多元化、服务于农村科技人员的多层次化、服务对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工作站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为主体,以中山市农业局和坦洲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科技引领作用,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完善的结构和系统优势,形成了“省级科研单位+市级农业推广部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多元化结构,使工作站成为一个职能清晰、功能完整、技术齐全的有机集合体。
工作站为省科研专家与市推广专家建立交流服务平台,优势互补,同时培训和指导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一线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提升了当地推广单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由于实现了省级、市级和乡镇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的层次化结构,使科技服务本地化和长效化的功能得到延伸。
在具体的科技服务实践中,工作站的专家将先进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这个平台和水果种植示范户这种有效载体进行转化,形成“专家+企业+果农”的“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并通过建立互动机制,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推广服务网络。
4.2 创新服务机制
4.2.1 合作机制。一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中山市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工作站共建协议书,果树研究所提供专家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农业服务中心提供配备培训场地、配套人员,保证了科技服务的畅通;二是与中山市农业局合作,建立科技特派员合作制度,工作站的专家全部被聘为中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并与服务对象签订了协议书;三是工作站的技术专家与果场、果农、涉农企业签订了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协议书,为果农提供示范、培训、指导等技术服务。
4.2.2 管理机制。工作站的管理采用的是创新型组织架构,实行聯络员制度,各方指定联络员进行工作协调和沟通,避免了上下级间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在科技服务管理上,实施任务分解到人、基地到人、品种到人、技术到人的管理模式,将育种、栽培和推广专家整合到一起,组成服务团队进行科技服务。
4.2.3 服务机制。一是对接服务,专家与企业、示范户和果农实行无缝对接,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科技服务;二是流动服务,工作站专家定期流动走访各个果场,通过基层调研,组织果农座谈,针对实际问题,主动给予帮助;三是预约服务,当生产出现多学科综合性问题,需要预约专家,工作站如期集合相关专业专家进行会诊,解决问题;四是信息服务,工作站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联系,解答问题,对果农进行信息远程服务。
4.2.4 政策机制。一方面坦洲镇财政每年给予工作站一定的工作经费,市农业局给予专家一定的特派员经费;另一方面专家结合在研课题的实施,在试验示范过程中从相关项目的配套资金中予以补充,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站的正常运行支出,又促进了相关科研、推广项目的实施。
4.3 创新服务内容
4.3.1 开展特色水果的新品种选育。联合坦洲农业服务中心和有关果场,共同选育了1个番石榴新品种——“金斗香”番石榴,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并进行了种苗繁育,作为当地的名特优稀产品进行应用推广。
4.3.2 进行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通过试种,在当地引进了1个柑橘品种、2个蓝莓品种、1个红肉番石榴品种和1个早熟李品种,分别在坦洲杰峰果场、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益丰果场和中山乐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试验和示范。
4.3.3 开展番石榴病害田间防治试验。番石榴枝枯病是近年发生的新的病害,并有蔓延趋势。专家通过分离、鉴定病菌,在室内药剂毒力检测的基础上,筛选了几种杀菌剂在坦洲婷婷果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3.4 开展特色水果盆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盆栽果树集观赏、生产为一体,重视开发盆栽果树,是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果树未来生产的发展趋势。为此,专家在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内进行了番石榴、蓝莓、火龙果、菠萝等特色水果盆栽技术试验,并在基质配制、整型、修剪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先导性研究。
4.3.5 着重开展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将选定的果场作为工作站的对接试验基地,为田间农业试验提供研究平台。根据特色水果产业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在基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坦洲镇特色水果生产实际需要的科学试验。主要进行了特色水果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特色水果果园生态栽培模式、番石榴和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综防技术的试验研究。
4.3.6 依靠当地农业推广部门的力量,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单位从生产需求角度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将解决生产中技术瓶颈视为科研出发点,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为加快科研单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坦洲落地,使其尽快转化并服务于生产,专家结合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利用工作站这个平台,将研究成果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一是与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项目研制的基质产品在水培蔬菜的育苗上进行了应用,并进行基质改良与循环应用的示范研究;二是与中山市坦洲镇金果农场签订合作协议,进行了新型生物农药的田间示范应用。
4.4 创新服务形式
4.4.1 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一是进行产业调研,根据区域性特色水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特色水果的品种布局、栽培管理、生产成本、种苗繁育、果品处理等方面进行调研,提出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建议,撰写了1份调研报告,供镇政府决策参考。二是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2017年8月23日和27日,坦洲镇连续正面遭受台风“天鸽”、“帕卡”的袭击,水果产业损失惨重。台风过后,专家及时赶赴现场,指导灾后复产。专家们兵分三路,奔赴10多个受灾严重的果场,进行灾后复产指导,并发放了“台风对果树的危害及灾后管理技术”等资料,为科学部署农业灾后复产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减轻了灾害损失。三是培育当地龙头企业,选定坦洲华创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为其生产制定企业标准,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公司成功申报了2017年度中山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并已获通过。
4.4.2 以科技示范促进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联系农户和科研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工作站在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番石榴化肥農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利用闲置的蔬菜育苗大棚进行果树盆栽技术的试验示范,盆栽果树已开花结果。一年来,工作站人员深入坦洲镇40余个果场、3个涉农企业进行实地指导和田间技术服务达500多人次,并深受广大果农的欢迎。
4.4.3 以项目引领科技服务。科研项目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申请并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工作站以试验示范研究为基础,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针对制约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设立产业攻关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同时通过项目申报和实施,引进并选用适用新品种,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新模式等。工作站联合2个番石榴生产企业,申报广东岭南特色水果产业支撑项目,已获得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支持。
4.4.4 组织参观考察,进行技术培训与交流。工作站培养区域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示范户、专业合作社人员,着重培养基层农技员的科技能力、丰富其知识储备,以小带大,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一是组织农技员、示范户到外地参观学习果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对“精细、精致、精准”的果树生产技术有了直观的了解。二是为了加快水果生产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人员、家庭农场果农到外地水果公园和旅游果场开展现场培训。
5 工作站科技服务工作的思考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站在科技服务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服务功能不全、工作队伍不稳、项目经费不足、覆盖面不广、特色亮点不多、宣传造势不够等等。如何建立工作站的长效机制,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彰显科技力量,实现科技引领作用,需要不断思考,勇于创新。
5.1 完善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工作站开展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虽然呈现出了多种形式,但还要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功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其实现科技引进、示范、推广、培训一体化;二是完善服务机构,引进高等学校单位,实现“产、学、研、推”一体化;三是开发产业实体、创办产业基地、帮助成立产业协会等,使科技服务更好的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5.2 加大科技服务的投入力度
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目前经费的不足,也制约了工作站科技服务的规模和影响力。除了组织科研人员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经费外,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和涉农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工作站开展的项目、平台、团队等给予优先和重点支持。
5.3 突出重点,打造科技服务新亮点
科技服务的实效往往是通过科技引领、示范来实现。工作站应根据不同特色水果的产业或产业链,制定具体的服务类别和服务内容,打造一批样板工程,创造一批先进典型。同时加强宣传,产生社会影响力,强势推进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和成功经验,力求在更广泛的层面打造出更多的工作亮点,推进特色水果产业的战略升级。
5.4 稳定科技服务专业队伍
工作站科技服务的任务重、需求多,所涉及的学科、行业、产业也越来越多。建议扩大和稳定科技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学科专业多样、人才队伍丰富和科技力量雄厚等优势,吸收相关的科技专家,组建产业服务团队,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职从事科技服务的人才队伍。
5.5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目前,对从事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奖励制度不完善,难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议通过建立补贴和奖励制度、改革职称考评机制等措施,并根据科技人员下乡情况、服务质量、示范基地建设规模、社会影响大小等情况对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睿.基于科技推广项目的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以辽宁省农科院为例[J].农业经济,2017(8):15-16.
[2] 邵媛,刘奎,唐超,等.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務“三农”工作的研究与思考——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73-76.
[3] 孙万荣,李齐霞,李中青,等.新时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1):86-89.
[4] 刘建峰,骆浩文,段洪洋,等.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3):158-163.
[5] 计丹丹,管辉,张无敌,等.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其创新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6(4):297-298,301.
[6] 古秋霞,陈碧韶,赵程,等.新时期创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