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积分 大作用

2018-05-14袁定蓉

新班主任 2018年4期
关键词:开放日家校班级

袁定蓉

开学已两月有余,可因为多方面原因,家长一直没走入校园,走入班级。副校长建议:“我们要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走进课堂听听课或者看一下孩子的展示活动。”建议一提出,立马有老师质疑了:“家长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要让家长听老师的课呢?”

为什么要让家长走进校园?

孩子踏入校园的那天,我的心真是七上八下,不知道她究竟在校表现如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竟然一时不知该如何向老师开口了解孩子的情况。一方面,担心给老师添麻烦,另一方面,刚开学,老师可能还没把全班孩子了解清楚。其实,众多家长和我一样,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心里就满是担心:我家孩子在校生活怎么样?他和伙伴们相处如何?老师会关心我家孩子吗……所有这些担心,只有在家长亲自看到并参与了孩子的学校生活,才会消散。

如何引领家长成为教室生活的共营者?

首先,信息化交流平台,给家校搭建便捷交流的桥梁。

家长建群(微信群或QQ群)是新生入学时班主任必做的一件事。这个群里,老师分享孩子在校学习、活动、游戏的照片,分享孩子的优秀习作,发表扬信、喜报等,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分享孩子的快乐;这个群里,老师可以分享作业,及时帮助忘记作业的孩子;这个群里,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引领家长成长;这个群里,还可以进行班级事务的讨论等。这样的交流平台,无时不影响着家长,让其不仅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学会关注班级的成长。建群初期,家长会有好多问题问老师,可能会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但也正是老师的耐心答疑解惑,才能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家校关系。

其次,多元的开放方式,让家长理解并协助学校教育。

定期的开放日活动,家长是观察者、参与者。每月一两次邀请有时间的家长走进课堂,不仅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也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理念,并学习培养、辅导孩子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各类亲子活动,家长是合作者、组织者。如亲子运动会,让家长与孩子、班级成为命运共同体。记得第二届亲子运动会,设有家长与孩子绑脚踩气球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场地内与其他班对抗,哪个班剩下的气球最多,哪个班获胜。活动开始前,我班家长自发组织并商量策略:“报名参赛的孩子不能更改,但我们能不能调整一下家长,让爸爸们带孩子上,尽量让年轻的家长参赛。这样可以提高班级成绩。”大家一拍即合,最终,我班获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学校典型活动,家长是志愿者、决策者。如秋游、开学典礼等,邀请家长或志愿者参与。一次元旦游园活动中,家长志愿者来到班上,有的与孩子一起当裁判,有的负责拍照,还有的负责指导孩子剪纸、包汤圆、做饺子等。引领家长参与活动决策,让家长有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家长会更加主动参与到学校活动中。

再次,丰富的家长课程,让家长和孩子共成长。

或许,在家长参与各種亲子活动初期有被动接受的因素,可随着活动参与次数逐渐增多,随着参与后其劳动成果被其他家长认可,随着参与中师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多家长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这就有了家长课堂。初期的家长课堂,由老师邀请家长志愿者组织,老师与家长一起商量方案、备课。后期,老师对所有家长发起邀请,每位家长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开设课程。有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就教孩子辨识假币、点钞等;有的是厨师,就教孩子营养搭配;有的没有固定职业,就创设手工、游戏等,带着孩子一起玩。家长成为教室生活的一员,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新的知识,也让家校更和谐。

每月一至两次的家长开放日,设置了丰富的开放日课程。走进课堂听课,只是课程内容之一。我们还开设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根据家长需要而定。每学期初,学校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根据困惑确立每个月讲座的主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辅导孩子的作文、小学低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哪些好的习惯,怎样培养等。然后,聘请专家或老师进行主题讲座。讲座不仅有理念指导,也有家长与专家的互动对话。

第三类课程即针对孩子个体情况,老师与家长面对面小范围交流。开放日里,老师根据孩子的综合表现,将同类孩子的家长集中在一起,一般6至8名家长,共同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小面积的交流,给更多家长提供了提问、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状况的机会,引领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第四类课程就是家长社团。各班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家长组织在一起,在开放日里来到学校,或教孩子学习刺绣,或教孩子学习运动技能。家长社团课程的开设,提升了家长间的凝聚力,同时和谐了师生、家校关系,影响着家长的教育与生活观。

最后,有针对性的家长会,引领家长成为班级主人。

不同时期,我们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与主题各不一样。

展示型家长会,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与班级。入学初期,家长急需了解孩子在校生活及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于是我们召开展示型家长会。在这个家长会上,孩子是主角,他们引领家长会的各个环节,介绍自己的学校生活,介绍班级的文化,展示自己的课堂和才艺。在这样的展示中,家长直观地感受到孩子的在校状态,同时也引领家长关注班级成长。

案例式家长会,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当家长熟悉了老师与班级,我们就要引领家长关注孩子的习惯与成长了,于是我们召开案例式家长会。在这样的家长会中,老师和家长一起针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话、分享,并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主题分享式家长会,突破育儿瓶颈。当孩子处于中高年级,家长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与方法,此时,我们举办主题分享式家长会。会中,家长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或讲解孩子成长的故事,或交流教育的策略等。在相互碰撞中,家长学会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的合作伙伴,是老师教育孩子的得力助手。而要最大化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老师一定要真诚地邀请、引领家长成为教室生活的参与者甚至共营者。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创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开放日家校班级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代表团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
追梦空天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