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慰一只“愤怒的小鸟”

2018-05-14杨艳丽

新班主任 2018年11期
关键词:插话绝食大虾

杨艳丽

上课时,我发现李轩(化名)脸憋得通红,像蒸熟的大虾,10米开外都能感受到他的委屈与愤怒。他心里那个气啊,像一锅沸水,翻滚着鼓腾着,又像充气太足的气球,稍有不慎就要爆炸!

看到此番情景,我一点也不奇怪。他一向就是暴脾气,一点就燃,“火”力四射,令人敬而远之。我走过去,轻轻问是怎么回事。

他怒目圆睁,连比带划,化身愤怒的小鳥。愤怒之中的他语速飞快,吐词含糊不清,我并没有听明白具体细节,但可以判断出是与同学何鸣(化名)因一本作业本发生矛盾,两人互不相让,言语冲突升级。

我没有打断他,只是注视着他,不时回应“嗯”,或者重复他的一句话,并递上水杯,让他多喝水。我说:“这确实让人很气愤,换成是我也会生气。他做得有些过分,不然你不会这么委屈。”

他心中的愤怒和委屈顿时化作泪珠,喷涌而出,并拒绝随同学去就餐,要绝食一顿。“这时你的心情很坏,怎样才能让你的心情变好些?”我问。见他不语,我提出三个办法:1.去我的办公室,听自己喜欢的音乐;2.在我的电脑上打几盘小游戏;3.到无人的心理咨询室去待一会儿,捶打那里的沙袋出气。

他一律拒绝,坚持绝食,狠狠地说:“把我妈喊来,把我爸喊来,把我表哥喊来,把我朋友喊来,把何鸣打一顿,我在旁边看着。”

我说这是个办法,但是可行否?“可行!”他马上回答。“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很低级的,用语言来交流才更智慧。”我说。

我讲了诸葛亮三气周瑜、舌战群儒的故事。接着有意识将话题引开,问他是否看过《三国演义》,他说看过,四大名著全看过,还看过《史记》。我围绕着《史记》里的人物、故事又问了好些问题,他有问必答,情绪逐渐趋于平稳。

我请他谈谈项羽。“项羽不用韩信,不听范曾。”我插话:“不用韩信,结果为刘邦所用。”“刘邦也不行。”他立刻接话。

他对历史人物都持否定与轻视态度,我等他说完再说:“项羽不用韩信,缺乏识人的眼光,不听范曾,鸿门宴上优柔寡断,不能成大事。但是在乌江之战中,他指挥少数士兵应对汉军,战术可圈可点,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司马迁专门为项羽单独立传,作《项羽本纪》,你还要细读。”

“刘邦是无赖,逃跑中数次将儿女推下去,只顾自己。韩信要封假齐王(李轩插话:是大将军),刘邦很不情愿(李轩插话:都是靠萧何),对,萧何月下追韩信。但是从战争大局出发,能装作大方答应,可见善于审时度势。”

“历史非常有趣,它不仅是过去的故事,也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以史为鉴,从项羽刘邦身上,我们应该汲取教训,学习他们所长。要想成大事,仅凭意气是不行的,还要能控制自己的脾气。”

我发现鼓足的“气球”正在向外泄气,“大虾脸”也慢慢恢复成常色。

“这时心情好些吗?”

“好些了。”

“可以去吃饭吗?”

“可以。”

我松了一大口气,好像自己是谈判专家,将一个以绝食相要挟的熊孩子成功说服!随后,我和他讨论了怎样合理地宣泄愤怒,如深吸气3次,从1数到10,眼睛顺时针转动10圈,去干自己喜欢的事等,并告诉他,生气时要“四问”:我为什么生气?这件事、这个人值得我生气吗?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好处吗?

他将这些内容记在笔记本上,我们约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终于,这只“愤怒的小鸟”被我捋顺了羽毛。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杨守敬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插话绝食大虾
保存大虾有妙招
大人讲话时,孩子喜欢插话怎么办?
藏在大虾里的爱
大人讲话时,孩子喜欢插话?
台媒盘点“绝食进化史”
大虾刺身
马拉松式的“绝食运动”
美国女记者继续绝食
玻利维亚总统绝食进入第五天
轻松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