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经济视域下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研究

2018-05-14庞翰林

山西农经 2018年3期
关键词:安徽省文化产业

庞翰林

摘 要: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朝阳产业,具有强劲的经济活力,对于拉动地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软化经济基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文化经济的视域下,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对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Abstra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sunrise industry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with strong economic vitality,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oftening the economic basis,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romote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esiden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to Wuhu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makes som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hui Provinc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關键词:文化经济;安徽省;文化产业;合芜蚌示范区

Key words:cultural economy; Anhui cultural industry; Wuhu mussel demonstration area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3-00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420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文化经济4.0时代的到来,文化与经济、科技继续深度交融,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业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在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产业成为各地区争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安徽省作为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的省份,近年来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取得较为出色的成效,尤其是2008年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文化产业产值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不断增多且平均投资连年提高。从合芜蚌国家自主示范园区来看,其包括了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三个城市,涵盖了皖中、皖南、皖北地区,园区内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安徽省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内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科技融合力不强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文化经济视域下,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研究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1 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规模继续扩大

随着合芜蚌示范园区的建设,示范区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断吸引省内文化产业公司向陆续向园区内集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伴随着政府优惠政策的提出,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民营企业实力强劲,占据合芜蚌示范区内文化资本的一半以上,逐步形成了皖中、皖南、皖北三大文化产业板块。

1.2 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优秀企业涌现

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合芜蚌示范园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在30%左右,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联动效应,极大的带动了安徽省整体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加,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企业涌现出来,显示出日益向好的经济效益。如芜湖方特主题乐园将动漫产业作为发展内在增长核心,将动漫与主题公园相融合,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到来;合肥时光流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互联网+文化”的新思路建设出一个具有网络互动社交功能的数字出版平台,发展潜力巨大;蚌埠市依托传统戏剧文化,建立皖北首座主题游乐园,游客络绎不绝。

1.3 科技与文化不断融合,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文化经济4.0”的发展大背景下,合芜蚌示范区内多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造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项目,推动文化消费的繁荣。例如安徽出版集团借助科技手段,大力培育新兴业态,开发出的时代E博、E时代名师课堂、电子书包、校讯通等新产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园区内多数企业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的单方面发展,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2 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产业特色不强,同质化情况严重

在合芜蚌示范区内,由于前期缺乏统一的引导和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特色不够明晰,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并没有针对当地特有的文化特点进行发展。合肥、芜湖、蚌埠本就属于安徽的三个不同区域,文化特色、内涵以及发展历史都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内在优势,然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三地并没能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发展,相反存在一定的同质竞争。

2.2 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均衡

虽然园区内文化产值连年增加,但是文化产业产值在园区总体产值中仍然占很少比例,比国内外类似的产业园区相比较,合芜蚌示范区内的文化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市场竞争不足。园区内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实力相对较弱。同时可以看到,合肥地区主要以传统的新闻出版业为主,新型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慢,芜湖则在动漫产业、游戏产业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整体发展不够,不能够形成优势互补。

2.3 科技创新成果不足,创新性人才缺乏

合芜蚌示范区存在一些创新性文化企业,但是可以说这部分企业相对较少,且创新文化成果不多,大多数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团队,缺少创新性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园区对优秀的人才吸引力不够。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为20%-30%,而真正的产业化成果不足10%,相比上海、北京等城市,安徽合芜蚌示范区的科技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明显处于劣势。同时,园区内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强,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资金不足,评判科研结果的标准仅仅以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等为标准,不注重结果是否真正可以指导实践,专利是否可以适应市场。缺乏有效地激发创新活力的机制,企业产品需要与科研结果无法有效对接,存在脱节。

3 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議

3.1 注重挖掘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发展差异化产品,形成优势互补

各地区进行战略性规划部署,深入了解本地区文化,确定重点发展方向。例如合肥地区是包公故里,抗战根据地,更是徽州文化的主要传承之地,可以依托多种文化特色,发展“文化+旅游”。同时合肥拥有悠久的美食文化,例如著名的四大糕点、徽州菜,可以依托传统美食,发展“文化+美食”,通过开办美食节,加工传统美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合肥在科技实力方面相对于芜湖、蚌埠拥有比较优势,可以依托科学技术,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科技”行业,进行创新型产品研究发展。只有各地区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加强产业合作,发展差异化产品,形成优势互补,文化产业发展才会更加繁荣。

3.2 加强文化产业集聚,扩大企业规模,培育知名品牌

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例如芜湖地区,一方面需要打造全面的历史文化园区,重点保护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古迹,对其进行改造和重建修补,打造芜湖文化古城形象,建设集休闲、娱乐、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园区。另一方面,加强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吸收大量芜湖市创意文化企业入驻,例如芜湖华强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园区内进行创新交流,形成示范效应,将园区内文化创意企业培育成骨干龙头企业,引领全市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同时,在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由品牌价值获得经济价值。

3.3 积极引进全方位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

各地政府制定优惠性政策,促使创新性人才在本地区留驻,给予一些高级文化产业人才以特殊待遇,解决其住房、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真正人才扎根在当地,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献力献策。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层次合作,研究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培训文化产业各方面需要的人才,优化优秀的产业人才培养环境,向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劳动力。

3.4 加大招商引资,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广泛引进社会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大型招商引资平台,提高平台服务水平,完善平台融资机制体制。向知名企业、优秀品牌敞开大门,学习国内外各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式,结合本地区情况,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政府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把文化产业作为安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郭永航.政府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10.

[3]程霞珍.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4.

[4]艾家凤.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10,9(06):19-20.

[5]王继红.安徽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1(27):267+266.

猜你喜欢

安徽省文化产业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