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企业化研究

2018-05-14陈军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企业化家庭农场经营

陈军民

[摘要]基于农业企业化,运用管理学的原理,界定家庭农场企业化的内涵,探讨家庭农场企业化的策略。提出从制度、管理、经营三个层面推进家庭农场的企业化,即通过制度和文化完善家庭农场的内部控制;通过培育组织场域实现协同发展,从交易、生产及外部环境优化系统要素配置;通过动力机制设计激发劳动积极性和通过“四个合适”改进家庭农场的经营。

[关键词]家庭农场;企业化;管理;经营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企业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隔绝问题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家庭农场确立为应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战略举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家庭农场的企业化进程。据农业部统计,2013年初符合统计条件的家庭农场达87.7万家;2015年底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超过34万户;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到42.5万户。可见,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实现农业企业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探讨如何推进家庭农场的企业化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梳理发现,针对家庭农场企业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下几个方面:(1)农场的内部管理制度。家庭农场应建立分工明确的规章制度,做好经济核算与生产技术管理;据《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2)经营理念方面。家庭农场应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并把生态理念渗透到经营中,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3)经营模式。目前,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有:政府引导下的集体承租模式、家庭农场户示范模式、专业农场模式、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等,并且强调“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能够激发青年人务农、减弱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威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经营性质及规模。现有研究更多立足于政府政策视角,关注于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制定,包括经营者资格、规模边界、注册形式及政府监管制度等方面 。

现有研究比较缺少从农户立场对家庭农场如何实现经营管理的企业化进行探讨。为此,本文在分析中国式家庭农场特征及企业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如何推进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企业化。

1 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企业化

1.1 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

“中国式”也即中国特色,有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场,我国的家庭农场规模相对较小,在发展模式上有自己特有的制度特征与客观约束。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基础。我国的家庭农场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础制度上的次级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大部分要通过土地流转而来,故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差异决定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在我国具有其特殊性;(2)家庭农场对于我国来说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与欧盟等国家的家庭农场相比在制度规范性、发展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3)人多地少及农民群体结构的复杂性使我国的家庭农场只能是适度规模,发展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纵观农业部及已有的文献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定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认为我国家庭农场有以下几个共性特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区别于公司农场和集体农场、具有一定的规模,区别于普通农户、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农场经营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在这些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又有一些不同的观点:(1)从性质上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强调家庭农场的企业性质,认为家庭农场要进行工商注册;二是强调家庭农场是以婚姻、血缘、亲缘等情感为纽带形成的非科层、企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2)从规模边界来看,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大小受制于家庭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务农的机会成本、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从实践上来看,各地认定的农场规模大小也不统一,如农业部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平均经营规模在15.33hm2左右;武汉市规定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要达到6.67~20 hm2;而研究人员测算的规模为26.7 hm2。

在上述家庭农场定义的共性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经营手段和经营目标等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职业化的农民为主体,以家庭成员的可持续生计安全和个人价值实现为目标,同时必须兼顾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

1.2 中国式家庭农场企业化的涵义

中国式家庭农场企业化就是在立足我国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基础之上,汲取现代企业制度与经营管理知识的精华,对家庭农场的发展与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谋划,以提高家庭农场的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家庭成员的目标与政府目标、社会目标等的契合。

其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家庭农场的制度体系。鼓励农户积极创办法人企业性质的农场,构建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独立核算、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家庭农场制度,包括:农场法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科学的领导与组织管理制度等。二是家庭农场管理过程的企业化。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家庭农场经营过程的企业化。即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家庭农场,即要求农场经营者树立市场意识,充分运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创新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2 中国式家庭农场管理过程的企业化

2.1 基于结构功能构建家庭农场的内部控制体系

家庭农场的要素结构及禀赋共同决定家庭农场的功能,而制度、文化是连接要素的主要方式。按照企業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结合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特点,家庭农场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括:(1)制度控制。重点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和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规范家庭农场的会计记录方法体系,明确农户家庭和家庭农场的财务记录界限,以便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其次,生产经营活动的制度控制,对家庭农场的各业务活动按性质进行分类规范,建立筹资与投资、生产与存储、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以及货币资金使用等业务流程与管理规定,使农场的各项经营活动有标准可循。(2)文化控制。注重家庭农场的文化建设,把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农场特色的经营管理方式、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显性化,以提高家庭农场的声誉与形象。(3)风险防范控制。家庭农场的经营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风险,风险防范控制应成为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农场经营者要建立风险预警与辨识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预防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或偶然事件做到有效防控。

2.2 基于场域逻辑提高家庭农场发展的協同性

场域是组织为寻求与竞争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稳定交往而共同创造制度生活领域。从场域逻辑视角促进家庭农场的企业化,就是通过 “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构建与农业企业、普通农户、合作社、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组织场域,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交易成本,实现农产品的协同专用性即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由具有功能互补的组织相互配合生产经营。可行的途径:一是发展农场联合社。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发展农民合作社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规模经济”与“聚集效应”,为农民争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寻求农场联公司。开展“订单生产”,使农业生产的灵活性与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家庭农场的规模优势,又实现了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效益。三是可发展农场联社联公司。家庭农场要充分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聚效应,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四是积极发展农场联各类市场。以专业市场、超级市场、居民社区、大型食堂为依托,形成商品流通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超、农企(农场与企业食堂)、农校(农场与学校食堂)、农社(农场与各类居民小区)的直接对接,以节省交易成本。

2.3 基于系统原理优化家庭农场的要素配置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一些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总体。利用系统原理就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对家庭农场的要素关系进行整合。(1)从交易系统角度,促进家庭农场与政府、村集体、农业企业、合作社、普通农户等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流。如家庭农场要从农户那里获得稳定长期的租地契约,但长期契约的获得又必须达到普通农户的利益期望,否则违约行为与纠纷会经常发生,需要农场主充分借助村集体、合作社等平台,减少与农户的交易频次,保障合约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或订单等形式实现与农业企业组织利益上的联结,以规避家庭农场经营中因资产专用程度高等因素而带来的风险;积极寻求政府强制权力的支持,以提高在土地流转、金融借贷交易中的谈判能力,降低契约达成与履行的交易成本。(2)从生产系统角度,要充分挖掘,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支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利用好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开发出可以常年生产经营的项目,实现经营收入的常态化。(3)从外部环境系统,构建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配套制度体系,即构建以家庭农场产权制度为核心(特别是农地产权制度),以家庭农场的管理制度(家庭农场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政府机构对家庭农场监管的外部制度)、家庭农场的交易制度(包括组织交易制度、债权人交易制度等)为辅的制度体系,促进家庭农场与制度环境的融合,从而保证家庭农场的高效运转。

2.4 基于动力原理提高家庭成员及雇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动力原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综合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等各种动力手段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家庭农场与其他经济组织的最大区别是家庭农场的经营者主要是农户家庭成员,较大的家庭农场可能常年有少量的雇工,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目标及利益的高度认同,家庭成员之间不需要更多的监督和激励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家庭农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每个农场成员特点与才能的充分发挥及专业技能和经营技能的培养,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场成员的知识、技术、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素养,特别是提高子女的务农热情,为家庭农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对于养殖、果蔬等劳动密集型的家庭农场,需要的雇工较多。对于临时雇佣农工,可以按工日、工时或件工等弹性给付报酬,而对于所需的长期雇工可以采用“人身顶股制”。即农场主与雇工之间鉴订契约,规定雇工年薪,且应是逐年递增的,到农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的或较高的经济效益后,一般是3~4年以后,就给雇工一定数量的土地产品的收益,类似于企业的“员工持股”激励,目的都是调动雇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管理监督费用。

3 中国家庭农场经营过程的企业化策略

家庭农场是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经营规模大,投入要素多、形成的资产专用性高。在经营过程要坚持“五个合适”的策略。(1)合适的产品。注重产品品质与特色,实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经营,以标准化的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注重产品的差异化与特色化,在经营品种选择,农产品再加工,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要有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卖点。(2)合适的价格。注重对产品的分类、分级与包装,差别化定价,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农场生产剩余的最大化。(3)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大多数农产品具有鲜活性、不耐储存等特性,而且存在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常年性矛盾,这是现代农场经营者必须考虑与克服的问题,把握好农业生产的规律,选择好农产品的上市时机,科学定位目标市场,尽可能缩短农产品流通时机,避免出现供过于求导致跌价与储运措施不力而产生的减值损失等。(4)合适的服务。在产品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服务水平是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农场的产品能否卖个好价钱,最终由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决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能开发出额外的服务项目以最大化满足顾客的消费心理。(5)合适的渠道。根据产品特点,选择成本最小销售路径,尽可能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对利润的盘剥。如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家庭农场的介绍、经典图片、实景照片等信息发布出去,吸引广大消费者线上订购和线下现场体验。

4 结语

家庭农场是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对消费者意味着可以有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农民来提供更安全的食品;对农场经营者意味着可以管理更多土地,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的经营。这就要求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生产经营活动要有组织性和计划性,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农场各种生产要素及经营活动的控制力,严格区分“农场收支”与“家庭收支”,准确反映农场劳动生产率和财务状况。在重视生产的同时,更要讲究营销,树立大市场化观念,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创建名牌农产品,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明文.家庭农场的管理[J].国营农场经济研究资料,1985(12):16-19.

[2] 姜惟栋,王倩.关于修改家庭农场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3(11):26-27.

[3] 原宁.浅析家庭农场的特征与管理方式[J].商品与质量,2014(1):63,86-87.

[4] 魏延安.家庭农场的几个问题[EB/OL].中国乡村发现网,2013-06-28.

[5] 尹哲友.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和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67-269.

[6] 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12):94-97.

[7]赵晓峰,刘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理想模式及其功能分析[J].当代农村财经,2014(7):22-27.

[8] 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14(7):11-18.

[9] 刘启明.家庭农场内涵的演变与政策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7-94.

[10] 屈书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11] 于传岗.关于中国式家庭农场界定标准的探析[J].农业经济,2013(10):34-36.

[12] 高强,周振,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资格条件与登记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4(9):11-18.

[13] 杨慧莲,王征兵,霍学喜.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家庭农场界定标准探析[J].农村经济,2014(9):7-10.

[14] 穆向丽,巩前文.家庭农场:概念界定、认定标准和发展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13(8):16-18.

[15] 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0(3):5-8.

[16] 陆文荣,段瑶,卢汉龙.家庭农场:基于村庄内部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95-105.

[17] 李永安.基于社交网络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4(10):228-231.

[18] 苏昕,王可山,张淑敏.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5):8-13.

[19] DiMaggio,Paul J.,and Walter W. Powell. 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uinal isomos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 field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4 (48):147-160.

[20] 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37-40.

猜你喜欢

企业化家庭农场经营
雷人画语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索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