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建设研究
2018-05-14刘振平张瑞平张碧张伟娟王海丽
刘振平 张瑞平 张碧 张伟娟 王海丽
摘 要:为实现高职层次的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并付诸实施必不可少。文章在分析近5年来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中由于保障措施不完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5项基本保障措施,即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建立创新能力考核标准,以期为高职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技术应用;创新人才;保障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7-010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TN929.5-4;TP391.44-4 文献标志码:A
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人类所学知识的半衰期,很多学科门类的知识半衰期已经缩短至4-5年,这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重要的挑战[1]。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人才来说,技术的升级改造,淘汰落后的产业以及产能,这也意味着很多工作岗位的消失,这就对于部分培养单一应用技术的高职院校来说也会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培养适应性更强的技术应用创新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生源质量相对于本科院校差一些,所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创新方向上均有所不同,因此,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面向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5年来学院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保障措施建设,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理论借鉴。
1 当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重点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创新能力的体现主要集中于技术应用方面,从2012年春季入学起,学院就进行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工作,从运行过程来看,保障措施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加强建设。首先,资金的限制。自2010年开始,高职院校生源数量显著降低,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收入的减少,从而使得教学投入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特别是教师和学生的创新项目支持力度的降低比较明显,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激励机制缺乏。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由于实行导师制和兴趣小组制,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而这些工作由于不能做学时,所以教师不能获得相應的待遇,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学生基本素质呈现出降低的变化从近几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上来看,高考分数已经降低至160分,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按照传统的培养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同一班级,有的学生入学分数在400分以上,教师日常教学实施难以周全兼顾;第四,缺少创新教育教学环境。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学生日常娱乐性活动很多,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用于创新教育教学中,并且很多活动均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对于参加创新小组的学生来说,如果将时间用于学习中,就会面临着学生管理部门的处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静心用于学习之中。
2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建设
从当前工作实践中来看,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急需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第一,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是最基础的保障措施。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也应当响应国家号召,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而这一切的实施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高职院校尚无能力支付这部分资金情况下,主动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联系,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成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比较顺利,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各项实训设施均可以有比较好的保障,并且在校企合作上也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对于实现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从中培养创新能力具有莫大帮助。
第二,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这是校级层面上重要的保障措施。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一旦形成校级制度,就成为了全校教师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可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保障主要从理论创新教育和实践创新教育两个方面建设,理论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在必需、必备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应用或者推广性质的创新教育,将这部分要求写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教学督导定时检查,这样在学校的理论教学中可以较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实践制度保障建设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教学过程记录和创新成果记录等内容,同时设立评价标准,每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对各种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于未执行标准或者制度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并且在督导的指导下制定纠偏措施,这一系列工作过程形成教学质量评价的流程性质文件,对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帮助[2]。
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所以对于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激励手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对于教育成果显著,学生技术掌握较好,创新能力比较好的教师,可以在职称晋升、荣誉奖励、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于单独辅导学生的导师以及指导兴趣小组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课时量以及课时费补贴,让教师付出有所回报,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不能完成技术应用创新教育的教师来说,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机制,例如延缓职称评定,降低奖金系数,降低补贴标准,取消评优等一系列的惩罚措施,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努力的方向;除了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之外,学生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积极努力,创新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优先评定奖学金、助学金、优秀班干部、优先入党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于不服从教学安排,在兴趣小组中或者创新人才教育过程中应付、拖沓者,取消一切评优以及奖学金、助学金资格,达不到平时考核要求的,期末取消考试资格,延缓毕业证发放等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
第四,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为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现如今我们处于知识快速更新和快速变革的时代,而很多企业一线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使学生在技术应用岗位上能够具有创新能力,学生接受最新的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基础,也是保障。由于现实工作中学生在入学之初人才培养方案就已经确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随着知识更新,有些课程和教育内容难免会过时,这时就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同时,根据技术更新的现状,制定技术应用创新培养的方向,由此在不断的调整中进行人才培养,这也是培养该类人才的重要保障措施[4]。
第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建立创新能力考核标准。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创新的基础,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基础,而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则是重要保障。在学生培养中,各职能部门互相协调,减少各项活动的冲突,在各项学生参与的活动开展中,均围绕学生技术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参与中创新,在应用中思考,改變以往的强制学生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进行探索性学习,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期末考核方式设计上,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考核重点,经验性的知识放在次要位置,以此来提高创新教育的效果。
3 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实施
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建立之后,将其落实和实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这一实施过程的重要性并不弱于保障措施建设。再具体实施中,在征得政府以及各级领导支持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其融入到教学督导考核评价范围之中,然后结合督导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相互结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正激励和负激励,同时,在方案实施中,依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教务管理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实现动态管理过程,最后,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对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宽松学习氛围营造的协调工作,以此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玉华.关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思考[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4):31-33.
[2]屈瑜君,廖晓玲,沈星元.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师资与制度的保障措施[J].时代农机,2017,44(2):208-209.
[3]薛炜华,孙波.试论人才培养中的评价激励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6(24):324-325.
[4]张吉立.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建设[J].文山学院学报,2013,26(6):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