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018-05-14谭笑
谭笑
[摘要]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水安全、发展前景的标准。在分析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定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评述,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213;F205 [文献标识码]A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人类进行的一切生命活动均离不开水,如果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环,人类的生命活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只有在水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合理利用水,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地球上水的储藏量很多,水域面积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但是,水和水资源之间有很大区别,不是所有的水都能称之为水资源。按照水资源的概念及内涵,水新源可以分为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指的是能够被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各种水资源的总和,包括土壤中的水分、空气中的水蒸气、地表水(河流和湖库)及地下水等,可用水资源总量(降水量)来表示;狭义水资源指的是地表水(河流和湖库)以及地下水这些便于直接被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河川径流表示。
水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时空分布不均;②有限性;③循环性;④竞争性;⑤不可替代性;⑥经济性。
2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及特性
当前,人们对水资源承载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类: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理论和水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
以上两种不同的水资源承载力观点中,第一种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主体,用具体数值的大小来表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高低;第二种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客体,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来达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水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规模等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指标,来表征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本文通过参考现有的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进行解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就是水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持续发展功能的体现。
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特性:①动态性;②相对极限性;③可增强性;④模糊性;⑤多样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之后,学者进行最多的资源承载力研究是水资源承载力。国外往往通过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可持续利用量”、“生态限度”或“自然极限”等指标来表述水资源承载力,并且一般指的是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的自然极限。例如,在进行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时,Joardar从供水的角度进行了考虑,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展示了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在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承载力问题时,Harris和Kennedy重点研究了水资源对耕地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衡量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标准;在城市水资源安全的评价中,Rijsberman用承载力来对城市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对管理体系进行研究。
我国最早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是由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组在1980年以后开展的,由此也打着开了我国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序幕。特别是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之后,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水资源承载力方向的研究,推动了水资源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4 水资源承載力评价方法
随着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深入,研究方法越来越多,例如:常规趋势法、背景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多目标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①常规趋势法:是在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在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节水型农业及工业项目,用以计算水资源可以承载的工农业规模及可以承受的人口数量。②背景分析法:利用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作为基准,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推算该区域实际的承载能力的方法。③系统动力学:运用计算机技术,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综合推理和分析反应系统中各种变量的相互关系,是适合研究具有高阶次、非线性和机理复杂等问题的理想方法。④多目标分析法:将研究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系统在追求目标最大情况下系统的状态和各要素的分布。由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的复杂系统,所以将多目标分析法引入其中。⑤主成分分析法:在保证基础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对多维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用少量的数据代替原有的大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的内部结构进行描述。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和现象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看作一个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通过综合评判矩阵对承载力水平做出综合评判。
虽然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应用过程中应依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条件以及指标体系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2005.
[2] 李令跃,甘泓.试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概念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J].水科学进展,2000(03):307-313.
[3] 何晓静.湖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