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
2018-05-14秦望
秦望
武汉市硚口区辛家地小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市首届“功勋班主任”,桂贤娣工作室成员,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武汉市魅力教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武汉市先进班集体”称号。个人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五十余次,在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冯莉老师首创“班级文化圈”“互联网+班级”“班级家庭互相访”等特色育人方法,用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陶养童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底色。
人物
寻找新锐班主任
从小学到中学,每周一节班会课,平均每个学生都要接受400个学时以上的班会课,可见班会课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在班会课研究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学校或班主任理念错位,把班会课变成了自习课、测验课、通知课、训话课、“批斗会”等。由于个体研究的缺失以及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限制,导致班会课老生常谈、主题随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参与度低且收效甚微,班会课的魅力未能尽显。
因此,有必要对班会课的概念分类、具体特点、设计原则、基本内容、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功能与意义等进行研究。本文属综述性文章,重在提供路線图,简要概述相关内容。
班会课的内涵
班会课,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班级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班会课是由班主任指导的,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具有丰富教育内容的课程。
班会课分类纷繁复杂,莫衷一是,简单划分,可归纳为两类:
班级会议,也称为事务性、解决问题式班会课,用于讨论班级当下较为突出的热点话题或突发性事件,师生双方对班级重大问题的看法达成共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主题教育,是在班主任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为解决班级中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一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教育活动。
班会概念的外延,包含各类主题会、交流会、报告会、联欢会、朗诵会、演讲赛、辩论会、技能赛、团队会、节庆会、家长会等班级活动。
主题班会具有思想性、参与性、主体性、教育性。
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
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主体性、艺术性;从导入到过程到总结,要进行布局谋篇。
一堂好的班会课设计与实施,须遵循以下四条要则:
(一)主题是灵魂
选题广泛,例如学习、理想、纪律、诚信、环保、安全、劳动、感恩、网瘾、惜时、节约等。选题可以来自日常生活、时闻热点,也可以来自学校任务等。
(二)素材是基础
素材分类:主题、形式、学段。
主题:关爱、感恩、励志、习惯、修身、学习、心理、爱国、规划、活动。
形式:文字、图片、课件、音乐、视频。
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职校、大学。
(三)创意是关键
班会课要内容出新,形式多样: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观看视频、情景思辨、活动体验等皆可。
情景思辨题,也叫情境思辨题,班主任以文字、图片、图文结合、录像等形式,巧设情景,通过对特定情景的判断、处理,来检测、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班会课由主题导入、剖析展开、感受提升三部分构成。纵式结构,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横式结构,围绕主题,从不同侧面反映。系列活动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纵横交错结构。
(四)实践是保障
无论构想了多么完美的班会课,在操作过程中也免不了“横生枝节”,对于班会课中的小插曲,教师要在大量实际操作过程中练习应对机制。
什么样的班会课才是一节优质班会课呢?
整体评价:主题鲜明,定位准确;素材丰富,运用恰当;活动充分,体验深入;把握契机,目标明确。
微观评价:主题名称——是否活泼?目标表述——是否准确?导入速度——是否过慢?课堂内容——是否过多?主题线索——是否清晰?学生参与——是否面窄?教师角色——是否合宜?案例素材——是否恰当?主持形式——是否灵活?总结提升——是否到位?
班会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主题;第二层次,形成序列;第三层次,做出课程体系,谓之班会文化。
班会文化赋予班会巨大的功能与意义:班会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是师生真情投入的过程,是和谐关系的桥梁纽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建设的多彩空间,是团结集体的最佳途径,是价值引领的舆论阵地,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是教师素养的集中展现。
班会家族新成员——微班会
主题班会耗时长,设计难,效果差的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班会课效能的发挥。于是,受微课、微信等影响,一种以“短、平、快”为特征的微班会便应运而生了。
彭敦运教授认为“微班会”是以10分钟以下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后延性班会,它是以一个短小的视频提出主题而引发讨论,并利用“学习单”引领学生跟踪主题,自主探究,最后达成班会教育目标的微课程。
所谓主题,就是微班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微视频是突出这些中心思想的影像材料,而学习单则列出班会后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任务。
这种形式的微班会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微班会。这类微班会普及有难度。首先技术是个大问题,处置信息、编剧、导演、拍摄、剪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配套硬件、显示终端、投影仪、录像机、校园网相关条件需要配备……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科技附加值极高的微班会就不易走进班级。
我认为,广义的“微班会”是指针对性强,花费时间少,解决问题及时,场地不限,自由灵活的一种面向集体的班会形式,是主题班会的有效补充。如果把主题班会比喻成精神大餐,微班会则是微量元素。
微班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短。时间短,长则十分钟左右,短则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省时省力,性价比高。
活。形式灵活,内容鲜活。
小。切入点小,一事一议,长话短說。
快。解决问题及时。
微班会分类杂,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型——预设与生成。
预设是有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主任会前必须对微班会的目标、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安排,会上按预先设计开展活动,保证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生成,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具有长成、形成、养育等意思。这里指生长和建构,是根据微班会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过程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动态生成”强调微班会要改变传统德育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模式,主张微班会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微班会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微班会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微班会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微班会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微班会教案可以这样撰写:交代清楚背景、目标、准备工作及实施过程。至于过程中的导入和总结可有可无,依具体情况而定。生成性的微班会,有时准备工作也来不及,可以略掉这个环节。
微班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可以概括为:运用恰当素材、捕捉教育契机、创设德育情境、增强活动体验、植入学科教学、开发微小时段、及时总结点评、融合心理技术、巧借八方力量、预演模拟过程。
丁如许老师概括为:观看视频,交流心中感受;讲述故事,领悟其中道理;开展活动,分享活动体验;分享照片,开展师生对话;运用比喻,迁移生活智慧;进行对话,影响全班同学。
班会实践与研究最主要的推动者是广大一线班主任,笔者行走多所学校深入课堂广听各种班会课,并在网上调研,发现不仅日常的班会课普遍质量不高、效能低下,甚至包括很多赛课的获奖作品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笔者花大量时间搜集和调查写成此文,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参考。
若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使班会课成为学生期待的一课,为改善中国的教育尽一份力,那将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
“8+1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十佳班主任,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班主任,主编《高中系列班会课》,著有《光辉岁月》等,被誉为“中国微班会第一人”。
秦 望
万 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