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2018-05-14解娟娟
解娟娟
摘 要:近年来,苏中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区际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明显。本文应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对苏中三次产业结构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苏中三地市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上相似系数较高,产业结构趋同明显。针对苏中产业结构趋同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趋同;相似系数;苏中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0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江苏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苏中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不仅有利于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促进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苏中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也越发引人关注。探讨苏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趋同,科学测度和分析不同产业结构层面的趋同程度,合理解释其成因,针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这对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7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法对苏中产业结构趋同进行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Sij=■
式中,Sij表示i区域和j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n是产业部门个数,Xik和Xjk分别表示i区域和j区域中k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Sij取值在0和1之间,若值为1,表明两个区域间产业结构完全一致;若值为0,表明两个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联合国工业组织认为当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时,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趋同现象。
本文采用两个空间参考系,江苏三大区域和苏中三市;一个经济指标参考系,即三次产业比值结构相似系数,以此分析苏中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
2 结果分析
2.1 以江苏省为背景的苏中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因篇幅有限,计算结果不详细列出),对江苏三大区域2006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
从静态角度分析,2016年江苏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相似系数均大于0.9,其中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最高,为0.9986,苏中地区次之,为0.9970,苏北地区最低,为0.9941。从动态角度来看,2006年以來全省平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持续增长,即从2006年的0.9925到2016年的0.9966,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趋同愈发明显。
从苏中三市角度分析,在过去10年中,苏中三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不尽相同。从整体来看,南通和扬州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逐年减小,分别从2006年的0.9990和0.9996,降至2016年的0.9983和0.9935;泰州的相似系数却处于增长的态势,由2006年的0.9969,上升至2016年的0.9976。究其原因,是由于初期泰州的第三产业比例较低,进而导致其与全省的相似系数也较低。从各个阶段来看,2006-2013年,南通与扬州的相似系数变动趋势较为一致,但自2014年以后,扬州的相似系数在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扬州的第二产业比例较高,第三产业比例相对较低,产业结构还处于“二、三、一”的状态,导致其相似系数降低。泰州的相似系数在经历初期的下降后,从2009年开始较快增长,并在2010年后逐渐与南通趋于一致。虽然苏中三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动不一致,但都大于0.9,产业结构仍然高度趋同。这表明近年来,苏中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2.2 苏中三市间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对苏中三市间2006年以来三次产业层面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
从静态角度分析,2016年苏中三市间产业结构高度趋同,相似系数均在0.9以上。其中,南通与泰州最为明显(0.9999),其次是扬州与泰州(0.9990),再次是南通与扬州(0.9984)。从动态角度分析,苏中三市相比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动呈明显的倒U型,即先增长后减小。南通与扬州的相似系数在2006-2013年间处于增长的态势,但在2013年后开始逐年下降;南通与泰州的相似系数在2006-2016年间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9988增长为2016年的0.9999;扬州与泰州的相似系数变动情况较为剧烈,在2006-2012年间大幅增长,由2006年的0.9985变为2012年0.9999,但在2013-2016年间又大幅下降,到2016年降为0.9990。从总体上看,2006年以后苏中三市的相似系数逐渐趋近,在2013年后又逐渐趋异,表明三个地市的产业结构在高度趋同的同时开始向更高层次优化。
3 结论与建议
从前文可以看出,苏中三次产业结构层面的趋同现象明显。具体表现在三次产业的结构上,一是苏中与苏南的产业结构逐年趋同;二是苏中三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的程度更为明显。这是因为2006年以来,苏中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过去落后的主要经济指标,其增速逐渐领先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升级;苏中三市相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资源禀赋为三市间产业结构的趋同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同时,苏中三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接近,其政治定位、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也都较为相似。因而,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显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产业结构趋同也具有合意性。但同时也应关注到,江苏及苏中产业结构趋同日益明显,也存在不合意方面。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占有强势主导地位,再加上一些官员的个人主观意志,会出现有违市场经济规律,过度追求提高地方经济总量和强行调整产业结构的现象,而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仅是追求第二、三产业比例的提升,忽视苏中原来的优势产业即第一产业的提高,这使得第二、三产业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优化。所以在苏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因素,减少不合意因素带来的影响。
产业结构趋同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正常趋同,一种是非正常趋同。学者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发现产业结构的正常趋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其产业结构势必要经历由趋同到趋异,再从趋异转向更高阶层的趋同过程。但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和解决产业结构的另一种趋同类型,即非正常趋同,以避免造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积极落实政府的政策,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应是苏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郑海松,石培基,康靖.河西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及其合理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10):1171-1175.
[2]李兴法,朱天星,李锦玲.基于多视角的我国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05):89-96.
[3]刘杰.山东省西部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09):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