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模式研究
2018-05-14符江龙徐国海谢捷君宋红菊
符江龙 徐国海 谢捷君 宋红菊
摘 要: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于此,为了推动农业更快地发展,在基层地区大力农技。虽然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模式不断完善、推广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仍旧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历程,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几种重要模式,并给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模式的有效措施,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模式;完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01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是由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基本国情决定的,存在必然性。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就是农民,媒体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农民就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如果“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出现农民不富、农村不强现象,从而导致新农村建设不能取得应有成效;同时农民不富、农村不强,也会压缩农技推广的空间。大力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向广大农民推广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产品,优化并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目标。
1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尤其是经历了几个具有标志性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科技服务是一种相互配合的服务体系,其中不仅包括乡、镇、县等,这几个部分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补充,将科技成果中的接受者、转化者、生产者以及科研者相互融合。其主要表现在相关技术的使用者利用市场信息与科技成果间的所建立的关系,从而成为共同的受益者,当然这个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相关的风险也需要共同承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的相关的调整,进而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农技推广体系在时间中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第一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到9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末至今的第三阶段。因为在我国的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农村的绝大部分的农技服务组织都是国家统一管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工作的,相关的一些农村技术的应用以及成果的转化都是一个以政府农业相关的行政部门作为核心的统一体,而且也是一种由当地的政府承担风险的无偿服务。在整个的农村技术的相关的服务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大都也是强制性的销售以及输送,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相关的农技服务中处于接受者的农民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市场与科研的脱节,农民相关需求与供给的脱节,这样对农村人们的实际的需求就不能实现有效对接。这种在农村的经济体制处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慢慢的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农民对相关农业技术的需求,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几种主要模式
在我国得农村基层的农技相关服务的推广过程中,有很多得推广模式可以采用,本文主要结合湖南省的农村农技的推广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湖南地区的相关的农村中,尤其是改革时期前后,不仅农技推广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其服务的规模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这些变化的同时,农村的农技服务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 科研院所服务型模式
农业科学研究院具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另外具有专业并且综合能力突出的技术推广者,当其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时能够快速把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且还可以迅速搜集生产对技术的要求,进而结合其中的问题,确定新的探究课题和探究方向;依托新的内容来扩展科学研究工作,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科学研究院的作用便是进行核心技术和普适技术的示范、探究;剖析、搜集农产品的技术和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为政府作出有关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为农民提供技术引导。
2.2 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型模式
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参与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过程中凭借其对技术成果的选择与适应,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附近区域农民进行正确的示范,加快了技术扩散与转化的速度,提高了技术传播的质量。特别是对部分发展规模较大、取得效果较好、任务相对较重的农技协而言,尤其集中在鲜活产品方面,例如食用菌、养殖、畜禽、蔬菜、瓜果等,从专业产品的技术服务与开发上取得突破,逐步扩大经济实力。不仅如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借助推荐典型示范户、提供培训场所与实验基地等形式,把农户实践生产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科研成果的转变提供便捷通道。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主要工作形式包括:(1)为成员提供全过程的服务;(2)试验示范;(3)技术服务;(4)技术培训;(5)科普宣传。
2.3 市场引导型模式
该种模式属于常规推广机制形式中的附加机制,可以增快探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效率。农业科技公司充当的身份包含:农技推广的主体与农技推广的介体。对于目前情况来说,该种模式的具体体现方式有2种,其一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其二是企业产业化(农民+企业)服务形式。市场引导型模式的显著特点是统一运营、分散生产,把以前零散的农户有效集中起来,形成生产基地,用订单的模式,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其中牵涉新农技的推广、新品种的推广、新生产资料的推广等,让大市场和小农户间的矛盾得以缓和。
2.4 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型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组织各种农技推广项目与计划,推广了一批又一批成熟、适用且先进的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让农业推广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实现了完美对接。详细模式通常包括:科技特派员模式、农户与农业院校连接的“双百工程”、科技入户模式、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以及科技示范园区模式等。总体而言,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型模式可以将农业技术推广个体主体的利益有效连接在一起,在局部维持了农民实际需求与农技供给的动态平衡,是一种反响极好的农技推广模式。
3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模式的有效措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模式,首先必须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机构主导型模式的组织制度改革;其次,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接着,创新农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然后,完善培训体制,提升農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最后,支持农资企业或农资超市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与掌握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模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是当前农技推广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实际状况,掌握农民实际需求,才可以制定合理的农技推广体系模式,才可以为农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颂.广东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2]吕诚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代小兵,崔朝臣,谢鸣,宋小平,高萍.谷城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0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