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2018-05-14高喜兰

山西农经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高喜兰

摘 要:通过阐述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动机,对盈余管理和递延所得资产计量确认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分析。进一步地,以T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考查其2015和2015年度的部分财务报表,详细论证了T公司利用从可抵扣亏损中进行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以调节利润的手段来完成盈余管理的过程。

关键词:盈余管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09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1 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动机

1.1 盈余管理的内涵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但因为考虑问题的视角和问题研究的本身目的性差异,尚未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形成普遍的通说观点。我国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历经三十多年的研究中,我國学者在盈余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学者观点的梳理,笔者将盈余管理的定义总结为三类:

第一种观点是基于经济收益观的盈余管理,持有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本质上,盈余管理并不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和运行效率,只是对特定会计信息和数据的适当性调整。所以,他们对盈余管理做出这样的定义,在既定会计准则的约束之下,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广义上的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仅仅局限于管理者的薪酬设计和企业利润核算),进行的一种特定的会计工具选择。

第二种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盈余管理,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出于个人利益的实现,或者说是为了某种契约所要求的目标实现,在财务报告等公开数据的编制中,非法进行真实数据的美化和粉饰,误导投资者以使得他们进行会计信息的错误判断。

第三种观点是基于制度观的盈余管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准则的框架之下,按照合规性和合法性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不足和漏洞,灵活变动某些特定的会计准则,利用会计手段进行会计数据的合法性操作,达到既定的事先设定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种观点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更加侧重于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讨论,制度观之下的盈余管理设定前提更加要求严格,但信息观之下的盈余管理则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进行非法操作的讨论。所以,笔者认为,简而言之,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出发,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利用各种操作手段以达到操纵会计信息的目的。

1.2 从盈余管理的动机方面考虑,国内外重点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和避税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考查

第一,资本市场的动机有多个方面,首先,通过盈余管理示以投资者前景看好的信息以引导投资者进行市场买入操作,这样一来,就能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提高来提升融资额度;其次,为了IPO进行前期的企业优化经营,通过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操作达到顺利上市的目的;再次,很多已经戴上ST帽子的上市公司,为了防止其退市的风险进行必要的盈余管理以优化利润结构;最后,在特定相关者利益的驱使之下,调整盈余数据以迎合分析师或管理部门等相关利益者的要求。

第二,契约动机分为报酬型契约动机和债务型契约动机。前者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迎合绩效考核目标以便于确保自身的预期报酬目标实现而进行会计信息调节的动机,而后者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债权人既约的盈余数据,避免债务人行使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性条款权力而对进行财务数据调节的动机。

第三,避税动机。对于很多大型企业而言,其所得税是一项巨大的现金支出一般来讲,应征税负是根据企业的利润进行的,所以,从会计核算出发,从会计利润入手,是容易进行所得税调节的手段之一。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了减少所得税的应缴数额支出,通过调节应税的收入或可以抵扣的成本费用进行避税,在实务中较为常用的措施之一。

第四,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主要是垄断性或能源型企业常常关注的问题。当特定的垄断性企业利润达到一定水平时,更容易被国家监管部门关注,就会对其进行必要的介入调查,采取必要的措施手段对其进行生产经营性限制,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很多这类型的企业就会有意进行利润的冲抵,使得账面利润额大幅下降,以免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2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1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盈余调节产生影响的路径

一般而言,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进行数据的账面核算时,在科目确认核算上,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也不是例外,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费额确认和计量,不考虑未来预期仅基于当期的会计核算,会计分录表示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从借贷关系可以看出,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能够对所得税费用进行递减,而净利润为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之间的差额。所以,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越多,账面体现的所得税费用就会越少,从而,净利润数值因为所得税费用的减低就会变大,能够对盈余起到适当的调整效果。

2.2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依据

在我国最新修订的2017年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应纳税额中第十八条做出这样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本质上来看,向后续年度的进行税额结转,产生了抵减未来期间的应税所得额以及应交企业所得税的效果,同时,相应抵减所得税费用,起到调整利润的作用。并且,依据我国最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条款,在计量和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盈余调节的影响作用相互反方向作用,应当分别进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和确认。

3 实证分析

T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主营服装家电餐饮娱乐等多元化经营的商贸服务公司。以T公司2015和2016两个年度的财务报告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相对于本地区同行业经营规模相近的其他公司而言,T公司的所得税缴纳金额较低,是利用所得税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成功范例。T公司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所得税数据表比较如表3-1所示:

从上表3-1可以看出,2015年度,T公司在递延所得税的计量确认为2.18亿元,而递延所得税负债为0.04亿元,相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而言,约为其1.835%,所占比例微乎其微;2016年度,T公司在递延所得税的计量确认为1.71亿元,而递延所得税负债为0.07亿元,尽管,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对于上一年度有所下降,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对于上一年度有所上升,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约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3.867%,比例所占甚小。在相邻的两个年度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远远都低于递延所得税负债。为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地,挖掘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产生原因,如表3-2所示:

从表3-2可以看出,T公司在2016年度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最主要的来源是可抵扣的亏损,总共2.18亿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有1.87亿元来源于可抵扣的亏损,占到了总量的85.78%之多。即使到了2016年度期末,T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有所下降,但在1.71亿元中,仍有1.24亿元来源于可抵扣亏损,可抵扣亏损的占比约为72.51%。简言之,T公司采取将亏损认定为可抵扣亏损的计提方法,将其中的部分亏损计提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样一来,就使得所得税税费减少,相应地,账面净利润体现为增加,达到了盈余调节的目的。

如果进一步的进行问题的讨论,为什么T公司只将可抵扣亏损中其中的一小部分计提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没有将大部分可抵扣亏损进行计提而进一步的推高账面体现的净利润。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T公司按照高层管理者的既定预期目标,已经实现了本年度的利润预期,预留可抵扣亏损为未来的年度调整做准备;第二,财务管理人员出于审计谨慎的原则考虑问题,可能对于未来的亏损回转前景预期并不是十分的看好,为未来年度的利润增长预留一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许太谊.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应用指南2018[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8.01.

[2]吴秋生,郭檬楠,张小芳.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基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所处环境的互动效应视角[J].南京审计大学學报,2018(01):87-96.

[3]许文静,王君彩.应计盈余管理动机、方向与公司未来业绩——来自沪市A股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01):68-76.

[4]吴媛媛.交叉上市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财会月刊,2018(02):32-38.

[5]杨攀,刘宇宁.递延所得税资产与盈余管理——基于*ST鞍钢扭亏的案例分析[J]财会月刊,2014(02):93-95.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