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与对策

2018-05-14岳玉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业推广对策

岳玉莲

[摘要]农民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对象,他们的行为对农业推广目标的实现,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最终成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变农民行为,对于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最终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业推广;行为特点;对策

[中国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之一的农业推广,在基层的农业发展中功不可没。本文通过研究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以及阻碍农民行为改变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变农民行为的对策建议。

1 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推广,其主要特征为“技术指导”,即指农业推广人员等所进行的、单纯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都属于狭义的农业推广范围。广义的农业推广,在二战前在美国广为流传,被认为是广义的农业推广的雏形。其主要特征为“教育”,即不仅包括单纯的技术推广应用,更强调推广过程是个“教育过程”,通过农业推广人员等的引导、沟通,促使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农业推广应是一种切实服务于农民的社会活动,是把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新政策、新科学等,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试验、示范、沟通等手段,及时传授给农业推广对象,引导其从思想上自愿改变其行为,从而改变其生产生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

要改变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為,首先必须认真剖析并掌握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背景下的农民行为,由于农民个体的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农民在接受、应用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上,表现出很大差异。

2.1 创新带头类

这类农民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这类农民往往知识文化水平比较高,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对当下的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反应较敏感且接受快,他们不会机械地复制别人的惯用做法,而是会进行独立的思考,因地制宜得加以应用,不害怕失败,勇于尝试。同时,这类农民存在对农业推广不利的一面,他们做事比较谨慎,有自己的见解,不易受他人影响,统一性比较差,难以发动起来。但是,这类农民对新鲜事物敏感且接受快的特性,使得他们较易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星星之火”,只要引导得当,必会出现“燎原之势”,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必须重视这种先导力量。

2.2 求稳从众类

这类农民大多集中在内地农业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对于新鲜事物,他们持“观望”态度。对当下的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他们信奉眼见为实,且即便创新类农民运用新技术试验、示范成功,他们也不会马上行动,而是徘徊观望一段时间,等到多数人也采用后,他们才放心地随大流,积极效仿,总体表现为一看二等三用。农民行为的从众性,这种从众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经济行为的短见性,他们不考虑长远发展,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他们盲目跟风,什么赚钱做什么,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而是“爱一行干一行”。农民群体中的大部分都属于这种类型,是要费一番功夫发动的人员。

2.3 顽固守旧类

这类农民往往集中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他们文化程度低下甚至没有文化,思想顽固保守,生活比较贫困,他们对新鲜事物反应很迟钝,甚至是漠不关心。对当下的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持“看热闹”、“局外人”的态度。其守旧性根源于接收的信息不全面、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这类农民往往比较“恋旧”,喜欢靠着一个品牌用,喜欢自己用惯了的技术产品,不易受广告等的影响。农民作为“经济人”,出于利益考虑,都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但考虑到自身的局限性,又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这类农户往往选择屏蔽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农民群体中,这类所占的比例较小,是农业推广的攻坚目标。

3 农民行为改变的阻力

3.1 农民自身的观念和素质

农业推广中,农民自身的观念和素质,是影响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因,对农民行为改变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他们思想愚钝,墨守成规。不同文化素质的农民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具有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民,思维保守,成就动机不强,接受新鲜事物慢,甚至是排斥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思想开放,成就动机较强,其选择、理解和接受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强,对其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假以时日,其行为改变就容易完成。

3.2 农民的外部环境

外部的环境阻力主要有政策导向、市场前景、技术复杂程度、投入成本、身边人的反应等。其中,主要是来自经济阻力。农民也是“经济人”,农业科技成果如果在经济上不能带给农民好处,那么无论国家政策多么鼓励,技术多么简单,成本多么低,都不能促使农民接受、采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激励农民行为的改变。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 由于农民自身经济实力的乏力,生产上经济投入的匮乏, 所造成的阻力,在我国农村也普遍存在。

4 改变农民行为的对策建议

在农业推广中,要促使农民行为发生改变,必须在掌握农民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从农民自身和农民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共同促成农民行为的改变。

4.1 改变农民自身

4.1.1 加强对农民“科技兴农”的思想教育。大力宣传“科技兴农”的思想和典型事例,通过耳濡目染,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作用,从而使农民感兴趣,主动地想学习,想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进而使广大农民摆脱愚昧无知,形成勤学好问、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积极尝试、使用技术,切实把农业先进技术作为发家致富的一种技能。

4.1.2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首先,要坚持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时候抓起,积累知识。在学校教育上,要实现“升学”到“谋生”的转变,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成人培训。培训要本着实用原则,不花哨,不教条,切实从农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形式的培训。再者,还要积极鼓励、调动农村科技能人,为广大农民现身说法,促进先进科技的推广,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发家致富。

4.2 创造农民行为改变的环境条件

4.2.1 改进农业推广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农业推广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对创新带头类农民,要采用需求式推广。对这类农民,在进行推广时,要投其所需,要明确什么是他们迫切需求的,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同时,要充分发挥这类带头人的扩散功能。对求稳从众类农民,要采用参与式推广。积极地向他们宣传他们身边科技带头人发家致富的事例,时机成熟时,要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对于他们取得的成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对顽固守旧类农民,要采用半指导半指令式推广,即引导、试验、示范和刺激、督促相结合,促使其采用新技术。特别注意的是,农业推广工作要尽量“造血”而不是“输血”,这样才有利于农业推广的长远发展。

4.2.2 实行农业推广的系列化服务。不仅要做好国家惠农政策的及时宣传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价格、信贷保险、法律等方面的信息, 还要建立健全各种社会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与采用创新技术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增强农业推广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确保农民安心地从事生产活动, 使農民行为得到不断地改善, 从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将是农业推广工作新的契机与征程,积极引导农民行为的转变,促进农业推广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J].南方农村,1999(05):47-50.

[2] 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20-31.

[3] 谢宗权.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J].江西农业经济,1996(05):54-55.

[4] 曹彬,张德仓,李颖丽等.刍议现代农业推广中的农民行为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8(04):84-86.

[5] 陈红卫.论新时农业推广中农民行为规律变化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5(07):428-430+437.

[6] 颜丙昕.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行为改变规律及策略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8(03):208-209.

[7] 贺福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8]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9] 张萍.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3.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