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新动能发展的金融需求

2018-05-14李彩连李慕蓉郭泽恩穆雨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彩连 李慕蓉 郭泽恩 穆雨婷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完成十三五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过往面临着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存货积压、农户增收乏力等问题,进行新动能建设迫在眉睫。从农业供给侧进行改革衍生出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同问题的可实行与之对应的结构、内涵改革,如抵押担保的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等。

[关键词]农业新动能;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1;F832.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17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性与相关意见,在保障农业增效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农民增收是主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满足如贷款难、融资难、保险少等问题上衍生出诸多金融需求,改善傳统农业金融落后不完善的局面,应当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金融创新,以金融促进农业升级转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给为目的的新农业金融。

1 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我国近年形成了粮食产量、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的现象,而且农产品供给多属于中低端层次,食品安全与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人民的担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在不断增加。“买不到”与“卖不掉”现象并存,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粮食供给过剩严重,导致农民继续增收乏力;由于人力成本、土地流转成本、物化成本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而且,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为实现全国农村的升级优化,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农村金融是中国金融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传统的农村金融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金融市场竞争不完全、支农力度与效用缺乏、农民贷款依然困难。在农业金融改革上,已有大致的理论性框架,如需要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金融支农的实质性改变与具体对策还存在不足,在具体实施步骤方面以及政府市场的分工方面没有过多涉及,政策结合实际的运用相对较少,也缺乏农村金融作为产业金融的理论分析。

1.2 本国农产品需求乏力,成本上升

居民对高质量绿色、多元化的农产品的需求日渐上升,本国农产品的质量相比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家来说相较不如,尤其是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本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信用度锐减,也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相关。同时,对外需求胜于本国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国外涉农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其在产品宣传、技术发展、安全售后上都有保障,形成一套完善的产业链和其他的产业共同发展,愈加方便的全国运输使相对成本减少。而本国的涉农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大部分农村呈现小农分散发展态势,农民本身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出口的涉农产品十分稀少,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导致了近年成本的上升。

1.3 供给结构失衡,农民增收乏力

农业供给多为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成本上升但价格低迷,产量与质量均存在提升空间,销售不畅与无效供给导致库存高积。三量齐增的背后是因为需要对体制与机制进行改革,具体可以反映到产业体系、生存体系和经营体系上。当前在产品结构上,存在农业品种单一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多数地区延续着传统种植方式,农业二三产业缺乏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在经营结构上,由于农民知识与技术的不足,以及受小农自给自足思想的影响,在土地合并协作生产上进展缓慢,而涉农企业往往在发展时存在受歧视的情况,缺少规模化的大型高端涉农企业,缺乏行业竞争力,成本难以减少。在区域结构上,整体农业发展衰颓,不同地区农村农民情况各异。不同农村由于受政策、省市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部分地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大有进展,部分地区还有大片急需扶贫的农民,整体发展不均衡。

2 农业金融的历史背景

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截止2016年,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九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到26.5%。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有较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加到417.1亿元,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2.04亿户次,承包农作物从0.153亿hm2到1.147亿hm2,均有大幅增长。在2016年的农林水财政支出总量17380.49亿元中,基本为地方支出占比约96%。从图1可看出从1998年开始,农业支出、农业贷款、农户贷款均有大幅增长且表示出未来将持续增长的趋势。

图1 1998年到2012年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贷款、农户贷款的变化情况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正在全国推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组织均在不断深化改革。针对农户贷款难、融资难、保险少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将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难点,加快普惠金融的开展。多数发达国家农业保险采取自愿与强制结合的方式,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农业保险目前还存在着种类较少、缺少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业保险体系不够健全、缺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等问题。

3 农业新动能衍生金融需求

新动能驱动的农业升级转型必然需要金融的支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问题使三农产生了很多新的金融需求,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的作用来助力农业新动能发展。

3.1 加快抵押贷款创新,缓解农村资金需求

抵押贷款作为占较大比重的农村融资方式,在农业扩张发展面临更多资金需求时,应当在适当监管的前提下,放寬抵押担保贷款的限制扩大抵押担保贷款的范围,一方面要适当推进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建立与完善农村动产、不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确保农民产权落实到位,完善三权分离制度相关立法。另一方面应该创新担保品,改进抵押担保贷款制度。比如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林权的抵押,对特色农业,如果园、旅游农业或是某种特色农产品提供担保或者优惠措施,或者尝试实行分期偿还贷款模式,减少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还款压力。资金流动带动资源流动,现有阶段农村贷款需求还处于上升阶段,开展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均需要资金支持,降低农户进行抵押贷款难度之后,对需要资金开展多元化生产的经营主体将是一大有利支持,而且也减少了部分留守人口多的地区的土地闲置。强调抵押担保贷款创新当然要跟本地民情相适应,对不同特点的地区进行特定的分析,要结合经营主体自身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进一步开展金融支农, 要支持金融机构县域网店的扩张,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加大贷款投放度。在创新信贷投放方式之上,也要完善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降低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为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3.2 建立专项资金,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为了强化政策支农力度,应当建立专项资金改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发挥统筹引领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融合政府与市场的资本,向有潜力可行性高回报率高的地方项目配比专项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农人等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特色产业,向特别农产品生产地区投放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升级建立产业链,如灵芝、菌种、果柑等。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富养的独特优势,利用财政或者社会资金设立的专项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适度开发保障生态环境下建立国际闻名的特色村落。将专项资金用于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在农村电商、产业园建设等均有较强正外部性。还可利用专项资金帮助农民扩大农产品种类、提高农机化水平,引进发达科技有效降成本提质量。通过专项专用有效提高政府财政支农效率并减轻财政负担,除此之外,还可设立扶贫专项资金与信贷资金合作有效拓宽扶贫通道,连接政府、农户、金融机构和企业多方,加强有效供给。

3.3 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资金配置、使用效率

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是关键环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能够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金融服务实体,对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农业资本市场有促进作用,还能降低涉农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因此应当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对涉农企业在进行直接融资时提供帮助与补助。通过集合社会闲置资本将其用到涉农企业的扩张并购之中,带动相关农村人口就业,有利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对于地方政府与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说,应当尝试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目前已有少数地方政府发行了社会债券,农业债券理当应运而生。通过扩大直接融资占比比重,允许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允许新型经营主体低成本开展农业运作,允许涉农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将股权引入合作集体也可解决收益分配问题并且提供激励。当前农村债市与股市均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完善多元融资法律监管体制,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创造稳健农村金融市场。

3.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基本金融素质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在农业产业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主体,作为农业新动能的执行者,是所有支农政策和金融支农的直接需求方。传统农民和农业生产通常呈现出落后、保守和落伍的特点,正是像小农经济般的思想阻碍着农业生产、运输经营方式的转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既是改革的基础又是改革的终极目标。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便于传播的特点,建立类似于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的平台,如根据不同产业建立具有本土特色满足本土需求的信息交互平台,同时应该将农民的主动性与文化水平纳入考虑。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当加强教育与培训,组织地方培训班,对农产品知识、农机技术、市场行情、农业保险和相关政策进行适当宣传;还应当组织学习小组,前往成功农业示范区进行观摩学习,除了国内,还可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前往国外进行考察,如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应当鼓励建立更多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外的非政府第三方组织,将从生产到销售、从融资到偿还贷款的整条产业链连接,为更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经验与渠道,填补缺少中间对接环节的空白。新农人在这些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之外,还应提高新型职业农业的金融素质。不仅是普通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往往存在畏惧贷款的心态,金融机构对他们来说是高高在上,单方面强调金融创新对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效率不如预期所想,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协同地域金融机构主动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关于业务品种创新、结算手段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银保合作、绿色通道的信息,调动主动性,同时应当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保险等有基本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阻碍。

3.5 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应当与规模化集约化农村建设相互配合,在有效保障风险之下产业投资基金起着极具影响力的引导作用。利用投资基金,能拓宽农业融资渠道,通过将资金市场化投向特定领域如公益性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片)项目等,致力于解决如农田水利、农村设施、生態环境、排污治污、智慧农业等问题,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对农业全要素融合、全产业链跟进、全价值链提升具有强烈促进作用。也应当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与社会资本结合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增加与国际农业基金合作组织等机构的合作,为建立现代化涉农产业链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柏雪银, 殷跃峰.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 黑龙江金融, 2017(3):16-18.

[2] 邓瑜.产业转型背景下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其构建[J].农业经济,2014(12):88-90.

[3] 康书生,鲍静海,李巧莎.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6(7):11-17.

[4] 李国祥.论中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J].中国农村经济,2017(7):2-14.

[5]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课题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新农人发展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6(4):2-11.

[6] 王迅.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2(17):55-57.

[7] 翁鸣.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7(4):88-95.

[8] 吴海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6(5):38-42.

[9] 肖福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创新路径[J].农业经济,2017(3):95-97.

[10] 熊远,蒋远胜.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及问题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2):16-21.

[11]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