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瘟的发病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8-05-14梁海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病特点预防措施

梁海丽

[摘 要]兔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养兔场毁灭性疾病,对家兔养殖业威胁颇大,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笔者通过对兔瘟发病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兔瘟;发病特点;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91 [文献标识码]A

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养兔场毁灭性疾病,对家兔养殖业威胁颇大,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要想取得好的防治效果,就要分析当前兔瘟的新变化,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

1 兔瘟发病特点

1.1 发病症状

该病为出血性败血症,死亡兔口鼻发绀。如果皮肤呈暗紫色为败血病严重,提示发病较急;如果皮肤紫中带粉,表明为缓发型或慢型。肛门有黏液,有时黏裹着小米粒至黄豆粒大小、质硬的粪粒。临床上常见的是非典型性兔瘟,患兔表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临死前抽搐、四肢泳状划动和尖叫等症状。

1.2 病理变化

病死兔全身败血症变化,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和水肿。肺高度水肿,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切面流出多量红色泡沫状液体;喉头、气管黏膜瘀血或弥漫性出血,以气管环最明显,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带血的渗出液;胸腺水肿并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脏肿胀变性,呈土黃色,或瘀血呈紫红色,有出血斑;胆囊肿大,胆汁充盈;瘀血呈紫黑色;肾肿大呈紫红色,常与淡色变性区相杂而呈花斑状,有的有针尖状出血;脑和脑膜血管瘀血,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有血凝块;皮下肌肉有出血点。其他内脏黏膜有明显的出血斑,伴随有血凝不良。

2 兔瘟发生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接种兔瘟疫苗后兔体就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力,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攻击;但由于种种原因,兔瘟在兔场时有发生,甚至能够形成小区域流行。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免疫和管理上的一些失误造成的,发病原因有多样性的特点。

2.1 断奶前免疫

兔首免時间不宜过早,断奶前免疫会造成母源抗体的中和,幼兔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不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断奶后抗体水平低,即对兔瘟的抵抗力低,很容易发生兔瘟。

2.2 育肥兔免疫1次

很多兔场在40日龄左右首免兔瘟疫苗,直至出栏不再免疫,自认为好多年没有得过兔瘟,这样的免疫很可靠。但在实践中,这些兔场往往隔几年就可能感染1次非典型性兔瘟,造成兔零星甚至大量发病,并伴有大量的僵兔,给兔场经营带来很大麻烦。

2.3 联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许多养兔户采用二联苗或三联苗进行兔瘟免疫,认为比单纯采用兔瘟疫苗划算,但在实践中却表现出免疫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免疫最好采用兔瘟单苗。

2.4 混合感染较为常见

家兔患病后,由于抵抗力下降,继发或诱发了其他疾病,增加了诊断与治疗的难度。临床上单纯的兔瘟很少,往往是几种疾病同时发生。

2.5 疫苗不合格

厂家生产水平、存放条件不达标,超过了保质期和反复冻融等都会造成疫苗质量不合格,这样的疫苗免疫后不能使兔体产生抗体或产生抗体较少,均不能有效预防兔瘟。

2.6 兔体状况不良

营养不良,应激状态以及患有肺炎、鼻炎、肠炎、寄生虫等疾病,都会造成免疫效果不佳。

2.7 药物使用不规范

没有规范用药会影响免疫效果,免疫时注射剂量不够、注射部位不当、药液外溢等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3 兔瘟的预防措施

(1)加强兔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兔群抗病力,创造兔群良好的生产环境。对兔舍、兔笼、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严格消毒,对病兔及时隔离、封锁,将病死兔深埋。

(2)推广兔瘟的监测技术,进行早期监测,及时预防接种,进行超剂量免疫,并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盐酸左旋咪唑、速补18等。

(3)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兔瘟最有效的措施,紧急接种是发病后最有效的措施,所以要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认真把好疫苗质量关,严格控制注射各环节。

3.1 确保疫苗质量

(1)购买正规疫苗。养殖者要从正规经营场所购买有CMP认证、生产许可等信息完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兔瘟疫苗,杜绝使用质次效价低的疫苗;看清疫苗保质期,超出保质期的疫苗不要使用。离生产日期越近,疫苗质量越有保证。

(2)检查疫苗外观。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瓶口是否破裂、瓶内是否有霉斑异物和凝结物。如出现以上情况,则不能再使用。

(3)注意保存条件。一些养兔场(户)利用冷库或冰冻保存的兔瘟疫苗给兔免疫后不久就暴发了兔瘟,查其原因是不了解兔瘟疫苗的保存条件,误认为保存温度越低越好,结果疫苗结冰导致效力大大降低甚至失效。因此,提醒各地养兔单位吸取教训,不要冰冻兔疫苗,应保存在0~8℃阴凉避光处。

3.2 确保免疫效果

不同兔场的免疫情况不同,抗体水平不一,因此很难有统一的免疫程序,各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免疫程序。

(1)一般免疫程序。仔兔首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短(不到30天)。仔兔断奶一般在30~35日龄,断奶后5~7天首次免疫接种效果较好,接种15~20天再加强免疫1次,直至出栏商品兔可不再免疫。

(2)免疫间隔期。兔瘟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往往只能维持3~5个月,所以兔瘟疫苗一年要免疫3~4次。有条件的可以检测兔体内抗体水平,根据抗体的水平确认免疫时间最好。

(3)提高母兔抗体水平。为确保仔兔获得较好的母源抗体,应保持母兔较高的抗体水平,视具体情况可在母兔配种前接种1次疫苗,母兔怀孕后期尽量不要注射兔瘟疫苗,以防引起流产、早产或产死胎。

(4)单苗效果最好。根据笔者调研和实践经验,兔瘟的免疫最好只用单苗,不用联苗。

(5)一兔一针头。免疫时要求一兔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可把针头集中用热水煮沸消毒。

(6)疫苗的用量。免疫剂量可比说明量多10%~20%,以防由于疫苗瓶和注射器壁上残存导致免疫剂量不足。

(7)操作要正规。兔瘟疫苗可皮下或肌内注射,严格按规程操作,以确保免疫效果。不可穿透组织注射到体腔内或体外,也不能有针头堵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8)紧急接种时疫苗的选择。紧急免疫接种要遵循免疫“五注意”和疫苗“三不用”原则。一要注意加倍剂量,确保充足的剂量,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二要注意更换疫苗,即疫苗“三不用”,上次免疫剩余的疫苗不用、上次免疫疫苗厂家的兔瘟疫苗不用和上次疫苗销售单位的疫苗不用。三要注意用单苗,不用联苗。四要注意当天接种完,不要过夜。五要注意使用正规疫苗,要求生产批号、GMP认证、标识齐全。

3.3 发病后,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对病兔立即注射兔瘟高免血清,每只3mL,可获得15天的保护期,10天后,再注射兔瘟疫苗。一般3天后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在无兔瘟血清的情况下,可加倍使用兔瘟疫苗,使兔体较快较好地产生抗体,从而形成坚固的保护,以抵御兔瘟病毒的攻击。与此同时,配合使用黄芪多糖、维生素等,能提高兔体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刁水江,董纪海,刘璋.避免兔群暴发兔瘟的方法[J].经济动物学报,2000(02).

[2] 呼培智 ,肖世忠.非典型兔瘟的诊断[J].畜牧与兽医,2001(05).

猜你喜欢

发病特点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