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2018-05-14康瀚月孙雪菲
康瀚月 孙雪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作为新的教育模式,不仅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新的机遇,也使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高校青年教师如何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环境、优化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大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逻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4-005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4011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这一概念,指的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国家政策方针的引领下,“互联网+”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快速的发展,它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就是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接受挑战,面向未来,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科学运用新媒介和新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要求。
一、“互联网+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结构,也深刻推动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它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师从传统课堂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转变到教师通过互联网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和学习知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二是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互联网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充分满足广大教师和大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反复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需求。三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正逐渐走进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受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限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由平等地获得知识,达到个性化学习的标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五是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只能在教室、图书馆等固定场所的学习模式,现在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产品,在散步、活动等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六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作为教育主力军和教育教学直接实施者的高校教师,更应该坚持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科学运用“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完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提升个人专业发展的目的和培養现代化人才的目标。“互联网+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对于接受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高校青年教师,面对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逻辑伴随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教师队伍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据《中国教育年鉴(2013)年》统计,全国40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人数的608%[1]。显而易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中坚力量。因此,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满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青年教师在从事工作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不仅要做到学科的专业化,也要做到教育的专业化。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青年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把“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作为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并借助于“互联网+教育”平台,优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互联网+教育”理念是实现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互联网以其便捷、快速、高效、开放的特征,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促进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及享用教育成果的平等性,引起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以传授知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是被动式学习,缺乏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国家积极倡导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加强高校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是推广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新形式,将主动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开放的学习。面对庞大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主动谋求自身发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基础上,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其专业化发展。
其次,“互联网+教育”平台是实施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教育”平台,不仅实现大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潜能,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可以便捷有效的选择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中寻找针对性强,满意度高的信息,以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意识和提升其使用能力,是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探索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引导青年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教育”促进了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形式的出现,给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固有的专业素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互联网+教育”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面授的局面,实现了教育资源线上线下结合的知识共享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获取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利用优质的培训资源,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提高了教师获得知识的效率,也降低了成本,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开放式平台。此外,“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使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的教学形式走进课堂,以慕课教学为例,学生一边听教师讲课,一边可以通过互联网向老师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可以直接出现在教师的课件屏幕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给予解释和总结,并且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效果更具有实效性。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网络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需要进行调整。“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是在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进行诸多方面的改革,高校青年教师在掌握“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内涵基础上,应不断进行教育理念更新,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从单向灌输转变为互动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面对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如何搜索、甄别各种信息,提高自身鉴别能力是对教师网络使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新的考验。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面对“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育改革带来的新动力和给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谋求自主发展,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在传统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谋求专业自主发展
“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意识,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为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全方面发展。因此,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只有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識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成功转变角色,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高校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运用互联网的技能;根据专业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不断丰富知识素养。同时,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龄接近,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与大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终身学习,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不忘初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把学习作为一生的事业。
高校青年教师除了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外,还必须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强化主动、反思意识,制定科学的自我职业规划以及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自主发展通常指人们自觉主动地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挑战自我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青年教师在主观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坚持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主动学习、勤于反思、制定职业规划、建立教育共同体等多个方面。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始终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学习探索,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反思能力,它主要表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反思,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见,教学反思能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找到自我。教师在主动学习和教学反思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职业发展会有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未来职业规划。此外,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青年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团队合作、互相帮扶等途径建立教师教育共同体,青年教师通过共同体,可以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享教学的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目标等,形成老中青“传帮带”式的教师发展模式,增强教师间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实现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供专业发展保障
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应该具备发现、运用、传播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素养作为人们获得信息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必备素质,高校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信息素养,是加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有力措施。基于教师实际情况,提高互联网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应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坚持继续学习,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将掌握的互联网新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强化信息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新理念,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和培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增强“互联网+教育”对高等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实效,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最后,在教师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后,青年教师应将新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
从高校层面来看,营造现代信息教育氛围,完善培训体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有力的外部支持。高校应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在充分考虑青年教师队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本校特色,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培训体系,打破传统的以报告为重点的培训方式,开展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学与培训、实践相配合。同时,高校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为教师学习交流和能力提升搭建平台,从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鼓励青年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激发青年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互联网+教育”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互联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不断强化“互联网+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教育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探索自主发展;借助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现代化教学质量。只有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才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晓哲、李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N].山西日报,2016年11月15日(第010版)
(责任编辑:滕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