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和嫁接红松的优点及措施探究
2018-05-14崔华倩
崔华倩
摘 要:探究了第二轮退耕还林、嫁接红松的优点,并分析了嫁接红松在承德的适应性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嫁接红松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8-0062-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A
1 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以及第二轮退耕还林的要求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投入的财政资金达4 500多亿,完成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0.298亿hm2。使得退耕还林省份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我国北方每年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减轻,地表径流明显减少,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由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退耕农户积极性高,我国从2014年开始在一些地区有针对的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2014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适合退耕还林并且群众有意愿的地区完成退耕还林33.33万hm2,2015、2016年分别实施了66万hm2和100万hm2的任务。此次退耕还林要求群众有积极性,基本农田不在列入计划,15°以上的坡耕地,还要考虑到退耕农户的稳定收益,提高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
2 嫁接红松和实生红松相比所具备的优点
红松是十分优秀的用材树种和生态树种之一,材质紧密,纹理美观大方,干型通直,木材耐腐蚀,易于加工。可用于建筑装饰装潢、板材贴面、家具木地板等用材。红松也是最优秀的生态树种之一,红松所发挥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以1 hm2红松林为例,每年大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3 t,同时释放氧气9.5 t,并且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在长有红松的森林里负氧离子浓度是城市地区的5~8倍。枝叶可吸附大量的灰尘和有毒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地面上厚厚的枯枝落叶就像海绵一样,1 hm2的土地可使约660 t雨水存入土壤,有效地减轻地表径流,从而防止山洪的形成和爆发。红松也是一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树种,红松种子现在市场价已经卖到了40元/kg左右,盛果期的红松平均每株产松塔50个,每个松塔产籽100~150 g。红松具有以上优点,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限制了红松推广普及,目前红松大部分生长在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带,幼树时期需要遮阴,而后期又比较喜光,降水量需要在800 mm以上才可以。而樟子松则比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也比较迅速,适合生长的范围要比红松大得多。红松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人工红松主伐年龄80 a以上。
3 河北承德退耕推广嫁接红松效果
在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林场老局子林区的小槟榔沟和7家林区的大冰朗沟有人工红松林分布,是新中国成立初林业经营所山地育苗地留存的母树和1989 年中国林科院李国由教授引进栽植而成。经过林场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红松群落面积2.13 hm2,总计816 株,最大树龄65 a,树木最高15 m,最大胸径34 cm,而且长势良好、树干通直、高大挺拔、树冠饱满,这说明在河北承德地区红松还是可以适应的。在承德和张家口都有大量樟子松人工林,且长势良好。在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时,引进以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的红松,这种嫁接红松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快,兼具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生态效果。
4 嫁接红松栽植后的管理技术
首先要注意防寒,由于红松接穗的木质化程度相对较弱,为保证其健康生长,安全越冬,需要对嫁接苗采取防寒措施以保证嫁接红松的正常生长。 通常采用内衬棉絮外缠绕塑料薄膜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冬季过去后解除防寒措施,第二年就不需要防寒了。
其次要注意栽植密度和樹体修剪。如果以生产木材为主,栽植密度以45株/667m2为宜,一般在阔叶林下栽植,不宜过密。如果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栽植密度以75株/667m2为宜,可以早期多结松塔。对将来用于取材的红松,管理方法和普通的用材树是基本相同的,栽植当年和第二年进行2~3次扩穴除草。对于用才和取果兼用的红松,多采用嫁接苗,要经常检查接穗成活情况,修剪掉影响接穗生长的从砧木生长出来的侧枝,以确保接穗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并且处于主枝地位。在定植后的3~4 a内,要经常重复剪除从砧木萌生的侧枝,直至接穗形成完整的一株幼树时,整形修剪工作宣告结束。为提高松塔产量,对于没有成活嫁接的红松苗,要及时补植同龄的嫁接苗。为提高嫁接红松松塔数量,当嫁接红松树高达到7~8 a时,可以去掉主干,增加侧枝数量。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红松现在基本采用针阔混交的方式栽植,很少发生病虫害,虫害以松毛虫为常见,多采用烟雾防治。病虫害防治还是以预防为主,尽量采用生物防治。
最后要防止人畜危害。红松嫁接苗栽植后,尤其是进入到产果期,即树上开始结松塔时,要防止人为破坏母树,可能有人会为了采摘松塔而折断树枝。如果有条件的可在林地周围设置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