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学习,标准为先

2018-05-14丁旭盛群力陈文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

丁旭 盛群力 陈文吉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指标体系特别工作组”研究发布普惠学习指标体系三份关联报告,目的在于研制国际通用的教育目标或者学习结果标准,以便于坚定稳步地迈向实现普惠学习与全民教育的愿景。普惠学习指标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三个时期,涉及到身体健康、社交与情绪、文化与艺术、读写与沟通、主动学习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7个领域,具体描述了每一领域的具体学习指标和总体要求,为在全球范围内衡量普惠学習结果和推进全民教育提供了总体框架与国际视野。其价值在于帮助世界各国政府部门、教育事业的工作者、社会人士、家长、用人单位等深入对话创造了前提——坚信“普惠学习”理念,坚信“标准为先”价值,开辟“学校转型”通路,争取“全球评估”落地。

关键词:普惠学习;学习指标;学习领域;教育评估;全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6-0072-08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6.009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学习科学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研究——促进高阶能力的学习环境设计”( 16YJA880033)。

作者简介:丁旭,博士,讲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盛群力(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陈文吉,绿城育华教育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高中英语教师(浙江杭州 310012)。

教育在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安定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全民教育目标”(Education for All Goals),2000年又通过行动框架予以落实,其第六个目标宣示要改进教育质量的方方面面,确保学习结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读写、数学和基本生活技能是否达到优质程度,能够予以识别与测量(转引自LMTF,2013b,p.3)。虽然世界各国对提供教育机会均等化都曾作出承诺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有关全民教育的基本领域与学习结果指标,则迫切需要达成基本共识。

一、普惠学习指标体系研究综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针对学习效果的调查,现有学生的学习水平仍然不尽人意。2012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全世界至少有2.5亿小学生无法满足读、写、数学等技能的最低学习标准,甚至在校学习四年的小学生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UNESCO,2012)。事实上,这种情况的严重后果往往会被低估,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对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效果缺乏一致可靠的评估标准,而要想实施综合素质评估,更是难上加难(LMTF,2013a1)。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评价的困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简称UIS)和美国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普惠教育中心(Center for Universal Education,简称CUE)共同组建了“学习指标体系特别工作组”(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简称LMTF),目的在于研制国际通用的教育目标或学习结果标准,将焦点从关注入学率转向既要关注入学率,更要关注学习是否发生,确保学习成为全球发展主题的中心话题,以期能坚定稳步地迈向实现普惠学习、普及全民教育的愿景。

特别工作组在来自57个国家500多名代表的努力下,围绕三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1)什么样的学习对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很重要、(2)如何评估学习结果、(3)全球学习评估如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LMTF,2013a1,p.1),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全球调查研究,涉及118个国家,30多个如世界银行等在内的政治团体、行政机构、全民教育组织机构、民间慈善团体,186名技术工作成员以及1700多名咨询受访成员等(LMTF,2013c)。从2012年至2014年,教科文组织先后发布了《走向普惠学习——面向普惠学习者》三份关联报告和一份《建议报告》。在第一阶段,工作组(来自23个国家39位成员)力求根据众多背景文献分析、国际上和各国内部的政策讨论,和广泛征询专家、公众的意见(57个国家500人,75%来自于南半球),确定是否存在对所有儿童和青年都很重要的关键能力,就全球范围的能力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制定出从幼儿期到青春期早期的学习领域总体框架和相应的子领域。2013年2月教科文组织公开发布第一份报告《走向普惠学习:孩子应该学习什么》,重点是确定哪些特定类型的学习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LMTF,2013a1)。在第二阶段,工作组调查了如何在各国之间评价学习结果。在选择全球评估领域时,工作组首先确定对第一阶段制定的学习领域进行可行性评估。这些选择不受当时评估能力限制,而是基于长远考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未来技术和评估上的创新。2013年7月教科文组织发布第二个报告《走向普惠学习:全球评估学习框架》,聚焦于7个学习领域评价学习结果。工作组中有来自27个国家的59位成员,在广泛征询专家和公众意见(57个国家600人,50%来自于南半球)的基础上,倡导和呼吁采取行动开展基于学习结果的评估(LMTF,2013c)。同年9月发布了《走向普惠学习:来自学习指标体系特别工作组的建议》。2014年6月教科文组织发布第三份报告《走向普惠学习:完善评估机制促进学习》,工作组中有来自40个国家的125位成员,在广泛征询专家和公众意见(72个国家700人,80%来自于南半球)基础上,主张只有技术专长、机构能力、政治意愿三方的支持才能解决全球学习评估出现的问题,确保通过评估提高学习结果(LMTF,2014)。本文主要针对第一份报告普惠学习的7个学习领域,对学习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概要说明并讨论其价值。

由于人类学习结构的多样性,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大相径庭,在全球范围内确定哪些学习结果能够统一进行评估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和全球教育界反复讨论的结果表明,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多个领域以不同的方式衡量学习,而不能仅仅限于读写算的标准化测试。因此,工作组确定了与学习结果相关的最重要的7个领域及子领域(详见下图),分别为身体健康、社交与情绪、文化与艺术、读写与沟通、主动学习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

上图中的每个箭头指向一个学习维度区域,随着孩子在特定区域扩展或发展各项能力,学习领域向外辐射。半圈代表三个阶段:学前(出生至小学入学前一段时间)、小学和中学。箭头向外延伸超出图表,表明个人可以继续在高等或技术/职业水平的特定区域或通过非正式学习机会更深入地学习。

普惠学习领域的框架是学习指标特别工作组为统一衡量学习结果而确定的7个维度,适用于学前教育到中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不同学习阶段7个维度的相关性,因为国家和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下表简要介绍了普惠学习每个阶段的学习领域和子域。

二、学习指标体系的领域框架述要

1.身体健康领域学习指标

身体健康维度的学习指标描述了儿童和青少年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如何发展运动控制以及理解和展示适当的营养,如何运动、讲究卫生和安全实践。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身体健康领域是指个人需要学习以确保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幸福。

在学前教育时期,身体健康包含四个子域,指标内容涉及营养充足、远离疾病;在饮食、洗手、刷牙、如厕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健康和卫生习惯;能够识别并躲避危险,如战争、交通、水、动物、陌生人可能带来的危险;能够完成大运动、精细动作与感知动作技能(如手眼协调)(UNICEF,2012)。在小学教育阶段,身体健康的指标在于确保学生营养充足,同时要控制饮食量以保持健康的体态。学生要继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讲卫生,能够正确预防传染性疾病,同时能选择健康的行为方式预防非传染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初级阶段应参与相应的体育运动,通过运动、游戏发展个人才能(St Leger et al.,2010)。此外,学生应了解基础的性健康知识,主要是理解人类繁衍生育的基本概念。在中学教育阶段,身体健康的学习不仅限于营养、保健等内容,而应了解并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和卫生习惯,其中也包括心理健康,能通过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等途径,有效预防疾病(Packer et al.,2007)。对于性健康与生育健康而言,学生不仅要了解性健康本身的基础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能理解组建家庭、怀孕和分娩等与社会关系相关的基本的性概念。

2.社交与情绪领域学习指标

社会性成长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如何培养和维持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关系,包括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情绪方面的成长与社会性紧密相连,涉及儿童和青少年如何理解和调节自身的行为和情绪。这个领域也包括性格和其他社交技能,包括沟通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品质在儿童和青少年培养认知和非认知技能时都很重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多次提到作为儿童教育方向的社交和情绪效果。《德洛尔报告》(DeLors Report)所说的“学会共同生活”就包含了在社会交际中换位思考、好奇心和非常扎实的人际交往技能(UNESCO,1996)。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应培养自我调节、情绪意识、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同理心、社会关系和行为、解决冲突、道德价值方面的能力。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要形成初步的社会和集体价值观,能了解并运用沟通、决策、确定、对等、自我意识、友谊、自尊等生活技能,倡导包容、反对歧视。学生还应开始形成自己的公民价值观,理解社会和政治概念,如民主、公正、公平、公民等,能够尊重、捍卫家庭和集体环境提出的规则,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Ross et al.,2005)。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教育阶段应在社会意识、领导力、公民参与、自我与他人概念、毅力和修复力、道德伦理价值和社会科学等方面均有所发展(Williams,2007)。

3.文化与艺术领域学习指标

教育领域的艺术通常被描述为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可以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或创造性动作、视觉、媒体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活动。历史和社会科学学习建立在儿童对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的文化体验的基础之上。

许多国际组织的文献都指出艺术提供了一种改进教学质量的手段,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经常参与艺术活动提高入学。文化与艺术教育纳入国家课程和教育政策是为了让人对自己的社会和文化感到骄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授历史和开展社会研习,培育儿童和青年理解、尊重和容忍的态度,鼓励公民义务和公民参与,促进和平。文化与艺术的学习机会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与艺术的全球学前教育的学习指标包括在创意艺术、自我认同和团体认同、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等方面有所发展。小学教育就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水平,能够理解不同的艺术过程,学会创作表演、回应或评价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剧、视觉艺术、媒体艺术等,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艺术活动来促进他们的语言、数学、科学、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此外,学生还应了解更多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学会欣赏自己文化和他人文化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会尊重并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和平共处(Dube et al.,2009;Abdi,2011)。中学教育要求能够在个人、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情境下理解、表达、创造、感受并评价相应的艺术活动。同时,中学生应开始学习如何研究文化,实现从文化认识到文化认同的过程,寻找社会与文化的内在关联,将艺术活动与文化、历史和环境联系起来。

4.读写与沟通领域学习指标

读写与沟通要求兒童运用语言进行交流,通过书面文字获取知识。学前教育的指标主要是掌握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和基本词汇,以及逐步形成书写意识。小学教育则涉及包括口语流畅、口语理解、阅读流畅、阅读理解、词汇接受、词汇表达、书面表达和写作等多个方面。中学教育要求达到听、说、读、写四会要求。学生应学会运用适宜的语言有效地理解和表达思想;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撰写有意义的文章;能够理解书面文章的内容、结构及其试图表达的意义(OECD,2010)。

在过去20年中,曾多次试图对成人的读写能力进行全球性评估,包括国际成人读写素养调查(The Inter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简称IALS)、读写素养评估与监控项目(Literacy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Programme,简称LAMP)和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简称PIAAC)。事实清晰表明,最不发达国家、新型经济体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仍然仅掌握有限的读写能力。有人估计认为,这将影响到全球约10亿没有文化的青年和成人。在欧洲,每5个青年和成人中就有1个人达不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充分的读写能力。在美国,约930万16岁及其以上人口只具有基本读写能力(UNESCO,2012)。

5.主动学习与认知领域学习指标

主动学习与认知是指投入、动机和参与学习,能够主动解决工作和娱乐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现有资源形成经验。主动学习包括很多具有“执行功能”的技能,如抑制性控制,工作记忆以及在学习中组织、计划和反思的能力。认知是思考和处理信息的机制,具体过程包括理据、推断、解决问题、分类、关联、创建、生成计划和策略、概念化和思考。

学前教育阶段,该领域重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坚持和专注投入、独立和主动性、合作、创造性、推理和解决问题、初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符号表达。学前教育结束,小学教育将继续培养坚持和专注、合作、自主的品质。学生同时要开始了解各种不同的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Siegler,2006)。除了要继续发展坚持、专注、合作的能力之外,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去收集并理解相关信息(Roberts,2010),能够研究问题,分析并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打破常规思维,通过寻找证据,权衡利弊,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之道。此外,学生还要树立起学习意识,愿意通过学习来满足日益进步的社会需求。

主动学习与认知包含有助于其他类型学习的基本能力,也包括主动学习与认知本身。这就是知识经济社会所说的“学会学习”。《德洛尔报告》所说的“学会学习”,就是指个体通过一生中的学习机会获得益处,并增加了学习者对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UNESCO,1996)。此外,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开始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动力、参与和师生关系都已经考虑其中,因此对学习的评估已超越内容学习的范围。对于青年人是怎样学会利用信息的,哪些因素有助于这种学习,也是学习评估的重要内容。

6.数字与数学领域的学习指标

数学是一种通用的定量语言,用于表示在环境中观察到的现象。幼儿时期的数字与数学包括数字感知和运算、空间感知和几何、范式和分类,以及测量和比较。在小学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应学习数字概念和运算、几何和模式,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Sarama et al.,2009)。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应使用定量思想来理解周围世界,并做出明智的财务和生活选择(OECD,2009)。

数字与数学维度始终服务于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有更多工程类学生的国家比有更多律师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快(Hanushek et al.,2007)。具有更强计算能力与数学技能的人口占比将使国家的经济和工业明显受益。二是个人每日生活所需的计算能力,除了能够满足每日计算的需要,还将有助于作出有见地的决定。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和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趋势调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等许多跨国评估都公认计算能力和数学能力是衡量学习结果的重要领域。PISA的评估框架就包括测量数学内容、数学过程和将数学概念理论和运算的过程综合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基本数学技能(UNESCO,2012)。

7.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习指标

科学是指包括了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儿童和青少年从在自然环境中获得自发知识转向通过正规学校教育获得科学知识。技术是指创建和使用解决问题的工具,包括物理技术(如机器)、方法或系统的应用,以及基于计算机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政策对话中,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将“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作为所有儿童教育的目标。“里约+20”峰会文件中指出与可持续发展和信息交流技术(ICTs)相关的学习结果愈发突出。

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与技术的高水平发展,这一领域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正如美国总统拨付1亿美元的举措以支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师,并建立STEM名师团队。这一政策也反映了在国际教育竞争中美国为何能长期处于竞争优势(UNESCO,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习指标中,学前教育的标准要求具备一定的提问技能,能够认识到要解决问题还缺乏什么知识,该如何获取这些知识;还应开始认识自然和物理世界,通过儿童日常与物理世界的互动行为,初步了解时间、速度、温度、重量等概念。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能够提问,了解如何获取知识,知晓问题解决的基本科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学生还应系统学习有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知识,如生物、生物圈、繁殖、遗传、物质、运动、能量、天文、地质、海洋、气候和资源等。另外,这一階段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字技术意识和运用能力,即儿童能够健康、自如地运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如手机、电脑、笔记本等(IEA,2011)。中学教育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的学科知识。此外,学生更应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科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其生态环境意识(Tabuti et al.,2012,p.30);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电子通讯技术,实现数字化学习。

三、学习指标体系的价值分析

我们已经有了全民教育的愿景,有了普及教育(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举措,为什么还要提出“普惠学习”呢?Universal Learning这个术语,以前一般翻译为“通用学习”。这本来是为不便利儿童,尤其是有某些身体障碍的儿童(如听力、言语、视觉、动作、注意力等障碍)设计更加多样化的便利学习途径。但是,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采用的“普惠学习”这个词,我们认为不只是面向不便利儿童的无障碍学习,更是面向所有学习者的21世纪基本达标学习,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普惠学习”理念

经济与社会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惠及到不同年龄、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与信仰、不同学习能力与知识准备的全体学生,面向全体,为了全体,发展和赋能全体。全民教育如何真正实现与落地,不是仅仅做到经济发展保障和物质投入先行,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普惠学习”的意念。教育不等于学校,上学或者上课不等于学习,入学率达到了指标,学校大门都敞开了迎接学子,课堂上齐刷刷坐满了人,教师在讲台上“开讲了”,这一切表明此学习(study)准备就绪,但结果是彼学习(learning)却一点儿没有发生。入学率不等于扫盲率,年级不等于学习成就,如何破除这样的魔咒或者陷阱,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真正问题。无独有偶,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发展报告所用的标题是《学习:实现教育的承诺》(World Bank,2018),这是世界银行所发布的发展报告中第一次在标题中使用“学习”与“教育”这两个术语,不仅是同时使用,而且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学生成为焦点,学习位于中央,不学习,无教育!

2.堅信“标准为先”价值

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改革,必须首先要有愿景和目标,尤其是需要有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图和标准。“以终为始”,这是一切设计与决策工作的核心理念。学习指标体系为全球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政府部门、社会人士、家长、用人单位等深入对话创造了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指标体系还不是一个水平类指标,它规定了学习的七大领域以及各个子领域,即要学习什么,还没有具体规定学到什么程度和要求,更没有规定如何去学。所以,看起来目前还没有提供直接的衡量学习的指标,但是7个学习领域打开了新的视野和范围,让我们知道原来基础教育的“读写算”老三样已经远远难以满足扫盲的标准,也不足以支撑后续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概言之,标准领先让我们看到了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有哪些重要且充分的改革,传统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可以怎样改,新兴的学科(如技术、数字、社交与情绪、主动学习与认知)应该怎样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落地。普惠学习领域和子领域的确定及其描述,是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完全值得广大课程研究者和教学研究者充分重视,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照。

3.开辟“学校转型”通路

传统的学校或者教育概念是上学读书的地方,其实质是按照年龄来实施有步骤的学习管理,所以,班级和年级是两个基本的标配。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赖格卢斯(Charles M. Reigeluth)教授在论证信息社会教育的本质时一直强调:信息社会教育要脱胎换骨,最重要的是要从“时间取向”(年龄、年级)向“学业取向”(达标、掌握)转变;要从“补齐短板”向“找寻长板”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学习指标时,特别规定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年龄跨度,不是采用原来“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有足够的跨度。这样不仅符合世界各国不同年龄儿童的入学要求,更是观照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落后地区儿童入学延误、入学后又辍学、复学,以及非连续在校学习、在校学习与校外学习(包括在家学习、在线学习等情况)交替等情况。在回答学习结果是按照年龄还是年级进行衡量时,本报告倾向于按照年级来进行衡量。但是这个年级不是我们理解的循序渐进入学升学的年级,而是实际的学习水平和程度。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年龄与年级存在着不一致性,所以,按照年级来进行评估,实际上就意味着应该按照学业结果水平来进行评估,而逐渐淡化按照年龄进行评估的做法。这就为实行走班制和无年级化学校,真正走向个性化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回答“学习评估是否应关注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他们在学校还是其他地方学习”这一问题时,也是倾向于将学习的评估延伸到正规学校以外的儿童,这为在家上学或者通过社会培训机构、网络化学习等途径学习的儿童,衡量自己的学习水平提供了可能。

4.争取“全球评估”落地

自从有了一些地区性的评估实践和成功经验之后(如PISA),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前的一项任务就是,有没有必要和可能创建一种富有权威又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可比测试”?换言之,普惠学习目标是否应该以国际化可比的方式进行衡量?工作组在报告中指出,需要对这些可比性的测试如何影响政策和实践进行更多分析。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评估在经过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共识并成功引发全世界对课程和教学差距的关注之后,被许多国家整体乃至学校用于设计教学改革工作。按照学习阶段或年级来评估,特别是在国际可比测试中就成为衡量学习更公平的方式(UNESCO,2012)。依据广泛的调查与咨询,特别工作组提出了10条重要的指标:学前教育阶段涉及入学准备(包括身体健康、社交与情绪、读写与沟通、数字与数学、主动学习与认知5个领域);小学教育阶段涉及社交与情绪、阅读、数学、科学;中学教育阶段涉及公民、阅读、合作解决问题、数学、科学(LMTF,2013b,p.9)。工作组还建议在全球范围从6个方面跟踪调查学习指标:一是抓住机遇实施学习指标的评估,二是对7个领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三是在多领域促进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学前儿童教育评估,四是对阅读能力的评估,五是对数字运用能力的评估,六是对21世纪人才需求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的评估(LMTF,2013b,pp:11-12)。当然,这些评估在范围和方法上实施起来的难易度差别很大。很明显,国际可比评估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这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做更加充分且具体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可以预期,将来会有一种检测或者评估全球普惠学习结果的具体方式出台。

總体而言,普惠学习标准以及实施的价值所在可以概括为:“仅仅通过确保儿童上学不能实现人的受教育权;他们在学校里必须学习。据此来设定目标和衡量进展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学习,围绕这些目标和学习措施建立共识,这是确保全球聚焦‘入学+学习的关键一步。学习领域总体框架代表了工作组对每个孩子在某一个学习阶段应该学习和能够做什么的愿景,无论是在课堂、学校系统还是全球层面。”(LMTF,2013a2,p.9)

参考文献:

[1]Abdi, A. A. (2011). Decolonizing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M]. Sense Publishers: 1-13.

[2]Dube, O., & Moffat, P. (2009).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ultural Studies at Lower Primary School Level in Botswana[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2(1):1-12.

[3]Hanushek, E. A., & Woessmann, L. (2007). The Role of Education Quality for Economic Growth[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122: 86-116.

[4]IEA (2011).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11[J/OL]. http:// www.iea.nl/timss_2011.html.

[5]LMTF(2013a1). 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What Every Child Should Learn (Report No.1 of 3)[R]. 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 Brookings Institution.

[6]LMTF(2013a2).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What Every Child Should Learn - Executive Summary (Report No.1 of 3)[R]. 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 Brookings Institution.

[7]LMTF(2013b). 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A Global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Learning(No.2 of 3)[R]. Brookings Institution.

[8]LMTF(2013c). 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R]. Brookings Institution.

[9]LMTF(2014). 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Implementing Assessment to Improve Learning (No.3 of 3)[R]. Brookings Institution.

[10]OECD (2009). 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J/OL]. 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44455820.pdf.

[11]OECD (2010). Strong Performers and Successful Reformers in Education: Lessons from PISA for the United States[J/OL].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096660-en.

[12]Packer, C., Labonte, R., & Spitzer, D. (2007). Globalization and Health Worker Crisis[M]. Geneva and Ottaw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University of Ottawa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Network.

[13]Roberts, D. (2010). Learning to Learn[J]. Adults Learning, 21(6):19.

[14]Ross, H. S., & Spielmacher, C. E. (2005). Social Development[A]. Hopkins, B., Barr, R. G., & Michael, G. F. et al. (Ed.).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Child Developmen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Sarama, J., & Clements, D. H. (2009).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M]. New York: Routledge.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采购管理实务》对人才培养的研究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机床电气检修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
向中小企业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高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的工作领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