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守护民族团结一起构筑富民强桂广西梦
2018-05-14黄金海
黄金海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广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与各民族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坚持内部事务一起管、祖国统一大旗一起扛、发展路子一起闯、民族文化一起传、美好生活一起创、绿水青山一起妆,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一起守护的广西经验,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贡献了广西智慧。
关键词:民族团结;富民强桂;经验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3.015
[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3-0074-05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1]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成分,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也是壮族人口最多、最集中聚居的地区。截至2017年末,全自治区总人口5 6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2 17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8.9%。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建设美好家园,维护国家统一,谱写了祖国南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一、始终坚持内部事务一起管,不断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广西实践
“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2]。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民族工作特点,适时出台相关重大政策文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抓好全自治区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后,自治区党委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率先在全国提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绝对领导,率先召开全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并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将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增加到33个,进一步提出“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新要求,并印發《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坚决服从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进入21世纪以来,自治区在财政仍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全民社保医保、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免教科书费政策等一系列重大惠民举措。2015年,自治区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决策部署,全面清理对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执行的在税收、非税等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有效维护了国家政策措施的权威和统一。
我国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 。自治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既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坚决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又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始终坚持内部事务一起管,不断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广西实践。深入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逐步构建形成了包括自治区、自治县以及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补充形式的民族乡在内的多层次民族区域自治格局,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92%以上。根据自治区实际,制定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单行条例,1992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全部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制定工作。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安排属于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地实施税收减免。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各族干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汉族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的干部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截至2016年底,全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12.2万名,约占干部队伍总数42%,高于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4] 。
二、始终坚持祖国统一大旗一起扛,不断凝聚捍卫国家最高利益的广西力量
坚持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5] 。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原则,团结教育各族人民牢固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祖国统一大旗一起扛,不断凝聚捍卫国家最高利益的广西力量。在援越抗法、援越抗美时期,特别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广西各族人民全力以赴参战助战,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和平时期,广西人民一边医治战争创伤,一边着力加快边疆建设,巩固边疆安宁。2000年以来,自治区先后三次组织实施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点解决边境各族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53.26亿元,重点扶持8个边境县(市、区)打造1至2个兴边富民行动示范点,扶持边境线0至20公里范围内的44个乡镇建设44个民族团结进步屯。截至2016年底,8个边境县全部实现县城驻地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边境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89.3%,边境行政村通宽带率达99.44%,解决了71万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和30多万贫困群众住房不安全问题,累计实现脱贫人口25万人[6]。
广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开展全广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着力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南宁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是全国仅有的13个示范市(地、州、盟)之一。大力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等7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突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在陆海疆一线行政村和全自治区所有民族乡组织实施“国旗工程”,教育引导边境一线的边民牢固树立“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的思想观念,不断激发各族群众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自豪感,自觉捍卫国家最高利益。
三、始终坚持发展路子一起闯,不断优化促进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协同发展的广西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时代主题,始终坚持发展路子一起闯,不断优化促进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协同发展的广西方案,闯出了一条富有广西特色的共同繁荣发展之路。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构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龙头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初步形成了“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广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改革,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7.9个百分点,是近15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成为拉动广西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7]。深入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广西14个市中已有12个市开通高铁动车组列车,使广西在全国五个自治区中率先迈入高铁时代;首府南宁市成为率先开行国际列车的省会城市,南宁市地铁1号线于2016年开通运营,使广西在全国五个自治区中率先迈入地铁时代。
自治区始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财政支持力度,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把民族因素作为确定自治区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额的因素之一。“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财政累计下达少数民族聚居区64个县(市、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均增長17.13%,占全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59.78%。进入21世纪以来,自治区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连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03年4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缓建自治区人民政府新办公大楼,把2.5亿元预算经费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基础设施建设。此后两年间,自治区共投入22亿元,大力开展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公共设施和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使三县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县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高。在此前后,自治区又相继组织实施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火灾整治大会战”“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重大工程,实施了数十万个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边远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四、始终坚持民族文化一起传,不断创作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磅礴力量的广西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自治区大力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民族文化一起传,不断创作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磅礴力量的广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获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天等“壮族霜降节”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刘三姐歌谣等3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建成五级贯通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在全国首创“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民族文化精品层出不穷,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碧海丝路》《八桂大歌》《白莲》《太阳童谣》等一批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民族文化产业日益壮大,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获得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和全国十大盛事演出奖,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搭建民族节庆活动交流平台,在“壮族三月三”期间全自治区全体公民放假两天,成功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优秀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各民族节日一起过、欢乐齐分享的生动局面。
在共同开发广西的历史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和睦相处,大家同住一条村、同习一个礼、同耕一峒田、同过一个节,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各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在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等各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孕育了各民族开放包容的共同文化品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程度日益加深。自治区顺势而为,进一步弘扬各民族开放包容的传统文化,引导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接触、混居程度迅速提升,全方位、深层次的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局面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到更加全面的巩固和深化。积极主动做好外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政策咨询、计生关怀、就业培训、子女入学转学、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消除各族群众跨区域参与经济建设大潮后顾之忧,使外出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仅农民工一项,2017年,广西农民工人口总量就达到1 276万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外出农民工922万人,增长2.7%;本地农民工354万人,增长6.0% [8]。加强与各少数民族社团、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之间的交流、沟通、联谊,大力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心连心”活动,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共居、和谐共学、和谐共事、和谐共乐,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不仅居住有壮、汉、瑶、苗、回、满等广西世居民族居民,还常年住着数十位维吾尔族兄弟,各民族群众在同一个社区和睦相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寨侯光祖一家10口人,共有壮、汉、苗、瑶、侗5个民族,一家子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类似的“十口之家,情融五族”的家庭结构比比皆是,生动地阐述了广西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
五、始终坚持美好生活一起创,不断书写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广西答卷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同时始终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扣民生抓发展,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长期以来,自治区始终坚持美好生活一起创,不断书写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广西答卷。坚持就业第一,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自治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43万人,2013年至2017年8月,全自治区累计新增就业超过216.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保持在3.5%以下[9]。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07年广西所有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验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广西教育振兴行动、八大重点工程、“双千计划”等,全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1 056亿元,启动新建学校1 109所,改扩建学校超过8 000所,新增学位88万个[10]。民族教育加快发展,形成了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坚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人民身体健康素质。2017年5月,广西实现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成为非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中最先实现全覆盖的5个省(区)之一;全区可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一卡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100%的县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双向直接结算。中医药民族医药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深入推进“西部体育强区”建设,成功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国际赛事,成功入选全国首个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体育强省(区)的试点省(区)。坚持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临时救助、养老服务补贴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坚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2015年12月,百色被列为全国第一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2016年全自治区共有111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脱贫人口数位列全国第一,减贫速度排全国第二位。201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5 000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采集更新,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年均减贫12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7.9%左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11]。
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一起妆,不断拓展山青水秀生态美的绿色发展的广西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始终坚持绿水青山一起妆,不断拓展山青水秀生态美的绿色发展的广西道路。自治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植被覆盖率,生态环境治理,重大生態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等方面取得显著收效,生态环境质量同比总体变好。实施生态经济十大工程,推进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制定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全自治区现有27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2个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桂林市、马山县成为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桂林、环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完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强化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落实河长制,西江流域成为全国首个建成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的大流域,南宁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制定实施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全面完成国家下达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实现国家下达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活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南宁市获称“2017美丽山水城市”。截至2018年初,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3%,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0%左右,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90%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90%,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11]。
回首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谐发展的光辉实践,其成就鼓舞人心,其经验弥足珍贵。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与各族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坚持内部事务一起管、祖国统一大旗一起扛、发展路子一起闯、民族文化一起传、美好生活一起创、绿水青山一起妆,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一起守护的广西经验,凝聚起各民族一起构筑富民强桂广西梦的磅礴力量,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贡献了广西智慧。
[参考文献]
[1]凌经球.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J].当代广西,2017(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修正版)[EB/OL].(2004-07-10)[2018-04-12] .http://www.seac.gov.cn/art/2004/7/10/art_57_56319.html.
[4]卢献匾.关于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EB/OL].(2017-05-24)[2018-04-13].http://www.gxrd.gov.cn/html/art155827.html.
[5]本书编写组.统一战线知识手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169.
[6]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广西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EB/OL].(2016-08-24)[2018-04-15].http://www.seac.gov.cn/art/2016/8/24/art_3983_263516.html.
[7]赵超.2017年广西GDP达20396.25亿元[EB/OL].(2018-01-20)[2018-04-22]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0120/newgx5a628e64-16859672-1.shtml.
[8]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广西日报,2018-04-26(14).
[9]广西人社厅.五年来,就业饭碗越端越稳[EB/OL].(2018-03-27)[2018-04-23] .http://gxlm.gov.cn/ww/z/a/news_detail/1/0/8a8a8ccc62187abc016264cdf6730062.html.
[10]奚振海,梁芷铭.投资千亿建校千所开创教育新格局——聚焦广西“双千计划”系列报道之一[N].广西日报,2017-11-23(01).
[11]陈武.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EB/OL].(2018-02-02)[2018-05-08] .http://www.gxzf.gov.cn/sytt/20180202-679005.shtml.
责任编辑:杨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