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定三抗原则在高温高湿季节防治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体会

2018-05-14远继国迂斌黄建平邹明媚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12期

远继国 迂斌 黄建平 邹明媚

摘  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仅通过病原感染一般不会使健康猪发病。对于抵抗力下降的猪,应激是导致本病暴发的主要因素;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善、更换圈舍或饲料、感染其他疾病时,猪群也可能暴发此病。本文主要概述了死亡母猪的临床症状、对此的分析总结及群体调查、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和小结四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调查概述;个体及群体;三定三抗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2-0028-03

笔者在广西柳州服务规模化猪场的过程中,发现某规模化猪场产房一天内连续死亡两头哺乳母猪的事件。笔者分析了死亡母猪的临床症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群体调查,进而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各养殖场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死亡母猪临床症状

1.1 第一头死亡母猪

母猪为急性死亡(图1),口腔有带血的黏液流出,死前2 h~3 h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症状。

1.2 第二头死亡母猪

母猪为难产母猪(产程2 d),同样为突然死亡(图2),在阴门处能清晰地看到未产出仔猪的蹄底部。死前2 h~3 h也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症状,且背腹部毛色呈鐵锈色,皮毛枯燥,颈背部及腹侧部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

2  分析总结及群体调查

2.1 分析总结

据笔者分析,第一头死亡母猪为胃溃疡导致胃穿孔,继发胃出血而死亡。由于该场是自配料养殖,可能的死亡原因如下:(1)饲喂变质饲料,导致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中毒;      (2)母猪饲料粉碎粒度过细;(3)矿物质混合严重不均。

第二头死亡母猪为难产导致的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当病原菌数量大且毒力强时,机体则产生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可导致临床上出现多脏器功能紊乱和衰竭,当细菌进入机体后会呈现感染状态,侵入血液循环后则发展成为败血症。虽然笔者也注意到母猪的背脊部和后躯部有大范围出血点,但未确诊其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2.2 群体调查

为了更为准确的判断,笔者对全群母猪进行了检查,检查后发现全群母猪皮肤黄疸(背腹部毛色铁锈色)(图3)和皮毛枯燥的现象十分普遍,还发现母猪耳内侧、背侧、颈背部、腹侧部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图4)。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应遵循三定三抗原则,其中三定为定时、定量、定阶段;三抗为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疾病,只有在应激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该病的暴发。当饲养管理不良、天气骤变、突然换料、更换圈舍、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存在时,以及猪患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慢性病时,易并发和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

3.1 预防措施

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加强营养供给,是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有效措施。在温热季节应定期喷洒杀虫剂,以杀灭蚊、蝇、蜱、牛虻、体虱、跳蚤等吸血昆虫,消除传染媒介。对于阳性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多西环素和磺胺氯达嗪钠,连续使用7 d~10 d,以有效消除隐性感染。新购入的猪要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

本病流行季节(6月~10月)应给予预防用药,可每月在饲料中添加多西环素(按原粉计算,添加量为200 g/t)和磺胺氯达嗪钠(按原粉计算,添加量为200 g/t),每月使用7 d~ 10 d。对发热猪使用卡巴匹林钙快速解热,配合免疫营养和第三代抗应激产品,将会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当附红细胞体病与其他细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虫性疾病混合感染时,在临床上应对症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3.2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以抗生素和免疫营养相互配合为主。其中一种治疗方案为:饲料中添加多西环素(按原粉计算,添加量为300 g/t)和磺胺氯达嗪钠(按原粉计算,添加量为300 g/t),同时添加免疫营养(1 kg/t)和应激营养(1 kg/t),连续饲喂7 d~10 d。

4  小结

附红细胞体病是当前造成哺乳母猪急性死亡的一种重要疾病,它可引起免疫抑制。发生此病的母猪常伴随发生细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虫性等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疫、丹毒、猪瘟、弓形虫病等。这些病原体易污染猪舍环境,使隐性感染猪的抵抗力下降,并呈现混合感染,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