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控

2018-05-14尹志杰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控

尹志杰

摘  要: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皮肤炎症、诱发急性乳腺炎和乳房脓肿,虽然很少引起猪死亡,但会影响猪群整体的生产性能,增加饲养成本,给养殖户造成不利影响。笔者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和多年的诊治经验,对此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做了分析,并对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猪渗出性皮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2-0026-02

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接触性细菌传染病,多发生于仔猪,俗称仔猪油皮病,诱发此病的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葡萄球菌,其中猪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因此病原学上又将此病称为猪葡萄球菌病。

1  病原菌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生长繁殖所需条件并不严苛,一般不会引起畜禽发病,只有当畜禽抵抗力减弱,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其产生毒素和酶的能力增强时,才会导致畜禽发病。葡萄球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其对酚类、升汞、次氯酸溶液等消毒药比较敏感,可以被快速杀死。

2  诊断

2.1 流行特征诊断

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的是葡萄球菌,此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空气、土壤以及污水中都有分布,同时也是人和动物体表以及呼吸道的常在菌,以上这些媒介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当猪抵抗力下降,皮肤和黏膜有破裂或损伤时,就会成为葡萄球菌侵袭感染的门户,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发炎,产生脓肿。其中仔猪最易发病,5~6周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哺乳仔猪发病也比较常见,一般4~6日龄就可以感染发病;育成猪和种猪一般很少发病。

猪渗出性皮炎一般为散发,很少会引起大面积流行。一般当同窝中出现发病猪的时候,会陆续诱发其他的猪感染发病。饲养管理水平低、圈舍不清洁、饲养密度大和猪舍内湿度大都可能成为主要的诱因。

2.2 临床症状诊断

此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由菌株产生毒素的能力、感染的病菌数量、环境温度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感染后4 d~6 d,就可以引起猪发病。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刚开始感染发病的时候,主要表现为身体被毛稀疏部位(如眼睛周围、肛门周围、耳郭、腹部等)出现红斑,触摸皮肤有发热的感觉,而且病情发展迅速,1 d~2 d就可以遍及全身,接着形成微黄色的水泡,大小为3 mm~4 mm。水泡很快破裂,流出微黄色的黏液或浆液,這些液体常常和皮屑、皮脂、污物等黏结在一起,干燥后形成痂皮紧贴在皮肤表面,痂皮脱落后,形成红色的创面。一般病变的部位没有痒感,体温也不升高,不出现全身性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食欲降低,喜饮水,并逐渐消瘦,有的还会出现口腔溃疡、蹄部病变、关节肿胀等。发病后,病猪经过30 d~40 d可以康复,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使其变成僵猪。病情严重的,会在发病后4 d~6 d,由于脱水和体质衰落而死亡。

2.3 鉴别诊断

此病的临床症状与营养不良导致的皮疹、接触性湿疹、疥螨病、水疱疹具有相似性,在诊断的时候要认真区别,不要误诊,贻误治疗时机。

营养不良导致的皮疹没有传染性,主要是由于母乳不足,仔猪营养缺乏而导致身体瘦弱;接触性湿疹会引起病猪奇痒,没有传染性,多是由于营养缺乏造成;疥螨病是寄生虫疾病,发病具有季节性,多发生在秋冬和初春季节,会引起奇痒,且皮肤表面有结痂和增生的症状,用驱虫药治疗后会很快痊愈;猪水疱疹是急性传染病,由滤过性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常引起地方性流行,病猪的鼻镜、唇、舌、口腔、蹄底等部位会出现水泡,体温也会升高,此病毒仅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畜禽。

2.4 实验室诊断

2.4.1 涂片镜检

取病变部位的病料,如水泡液或痂皮等,做成涂片,革兰氏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发现呈葡萄形状排列的球状菌,无鞭毛、芽孢、荚膜等。

2.4.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未破裂水泡中的脓汁或者取剥掉痂皮后新鲜创面的分泌物,将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卵黄高盐琼脂平板上培养1 d~2 d,生长环境保持37 ℃,然后可以观察到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隆起的且边缘光滑的灰白色圆形菌落;血琼脂平板上长出相似的菌落,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的菌落会变成淡黄色;卵黄高盐琼脂上出现淡黄色的圆形且隆起的小菌落,边缘整齐,有乳浊圈。取平板上的菌落直接做涂片、染色镜检或者经过培养后镜检,都可以观察到呈葡萄串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  防控措施

(1) 发病后,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防控效果较好。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发生严重的感染后再进行治疗,效果将不理想。发病仔猪可以肌肉注射阿莫西林和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剂量分别为15 mg/kg和3 mL/头,每天两次,连续注射3 d~5 d。对于患病的母猪,可以肌肉注射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剂量为3 mL/kg,每天一次,连用3 d。发病猪群中的仔猪,用恩诺沙星连续饮水5 d,浓度为50 mg/L。发病的猪舍,用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

(2) 对于皮肤有痂皮或出现水泡的仔猪,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或浸泡患部,然后用纱布擦洗干净。除去痂皮和破溃的表皮后,出现伤口的可用磺胺消炎软膏涂擦,每天一次,直至伤口愈合。

(3)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粪便,保持猪舍干净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繁殖,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对于经常发生葡萄球菌的猪场,对妊娠母猪接种葡萄球菌疫苗或类毒素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