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水苗族自治县单季中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5-14曾华忠廖春良韦凤舞杨光照陈远孟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

曾华忠 廖春良 韦凤舞 杨光照 陈远孟

摘 要 根据融水苗族自治县单季中稻的生产现状以及种植优势,分析了制约高产的因素,并提出了单季中稻增产、增效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十三五”产业扶贫攻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季中稻;生产现状;融水苗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S511.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67

1 单季中稻的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缩小

融水苗族自治县单季中稻栽培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产量偏低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随着种子、农资、劳资等费用逐渐升高,生产成本也随之提高,而稻米价格却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受挫,促使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力缺乏、分散、老龄化严重,部分农田处于撂荒状态,水稻种植面积下降明显,存在极大的粮食安全隐患[1]。因此,提高单季中稻产量及效益,对确保贫困山区农村粮食安全,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生态条件

融水苗族自治县单季中稻稻作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和偏凉,昼夜温差明显。稻作区主要分布于谷地、丘陵低洼处,随海拔的不断升高呈梯田分布。稻田以山垄、山边冷浸田居多,田块面积不大,具有光照短、土温低、有效养分低、肥力差、土烂泥深和还原性物质多等特点。

1.3 稻作情况

海拔100~300 m的稻田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海拔300 m以上的稻田主要种植单季中稻,单季中稻总种植面积达7 333 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单季中稻主要是籼稻、糯稻品种搭配种植方式,其中,籼稻种植面积达到4 400 hm2,占单季中稻面积的60%,以种植全生育期140~145 d的迟熟杂交籼稻品种为主,如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Y两优1号和Y两优302等,每0.067 hm2一般产量为350~400 kg,高产田块达到500 kg。糯稻种植面积达2 933.3 hm2,以种植全生育期140~175 d的弱感光糯稻为主,如香粳糯、大糯、红糯、紫黑糯等,每0.067 hm2一般产量为150~200 kg,高产田块达到300 kg。此类地方特色水稻品种表现为耐寒性强、稻米品质特优、商品性好,深受广大农户和商家青睐,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及灿烂的苗族稻作文化[2]。

2 制约单季中稻高产的因素

2.1 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布局不理想

品种的正确选择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种植“良种”是提高单季中稻产量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3]。据调查,融水单季中稻稻区“一村多品”种植结构严重失调,品种布局不合理,主栽品种不突出,缺乏“一村一品”连片种植的统一栽培管理,不利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2.2 秧苗素质差,移栽密度不合理

为避免秧田受鼠、鸟危害,农民习惯保持浅水层播种,傍晚灌入较深水层,当地俗称“海洋育秧”。这种育秧方法大大降低了秧苗的成活率。秧苗表现为单薄、纤弱、根少、分蘖少,移栽后不易返青,长势弱,分蘖力差。移栽时,秧苗叶龄多为9~10叶,秧龄过老,限制了水稻早生快发、低位分蘖的有利生长时间。每0.067 hm2的移栽密度多为0.6万~0.7万穴,基本苗3.0万~3.6万,栽培密度过稀、基本苗数严重不足,很难形成高产栽培群体。

2.3 基肥不足,追肥不平衡,忽视“接力肥”

融水县单季中稻稻田施基肥不足,追肥不平衡,忽视“接力肥”。一般每0.067 hm2大田施腐熟农家肥150~200 kg作基肥,追肥偏施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造成稻田肥力供给极不平衡。特别是水稻中后期,不视苗情追施“接力肥”,形成水稻脱肥过、稻田肥力呈中后空趋势,导致水稻分蘖成穗率大大降低、穗数严重不足、颖花退化严重、穗短粒少、稻谷充实度差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

3 单季中稻增产、增效措施

3.1 籼稻、糯稻合理搭配种植

融水县单季中稻种植籼稻、糯稻品种与海拔、积温、湿度和光照强弱等密切相关,籼稻、糯稻品种合理搭配种植,更能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获取单季中稻高产、稳产。与糯稻相比,籼稻抗稻瘟病能力更強,但耐低温能力差,所以要选择积温较高、光照较足的田块种植籼稻,反之,种植糯稻。海拔550 m以下,积温稍高,日照较强,湿度较大,水稻受稻瘟病威胁较为普遍,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尤为重要,以抗性较好的杂交籼稻为主。海拔为550~750 m,积温稍为偏低,昼夜温差稍大,水稻感稻瘟病的条件得到缓解,在光照较足的田块种植籼稻,在光照较弱的田块种植糯稻,籼稻、糯稻混合品种结构种植。在海拔750 m以上的稻区,是长年积温偏低的特殊生态区域,属典型的冷凉稻作区,水稻各生长期都存在低温危害,选择品种的首要条件是耐低温,并安全抽穗至成熟。融水特色糯稻耐低温能力强,非常适应冷凉稻作区种植,所以在海拔750 m以上的田块,要选择特色糯稻品种种植。

3.2 突出主栽品种,提高种植产量及经济效益

品种种性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受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选择适应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是提高单季中稻产量的前提条件。通过多年多点品种试验、试种、示范、推广,筛选出杂交籼稻、当地特色糯稻品种各2~3个为主栽品种。根据主栽品种种性及栽培特点,划分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种植区域,配套精准区域高产栽培技术,因地制宜良种良法配套种植。科学分析主栽品种种植风险和效益,明确市场方向和推广力度,采用“一村一品”结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化生产,提高单季中稻种植产量及经济效益。

3.3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抽穗、灌浆、成熟,根据品种自身特点与海拔高度划分生态气候区域,确定播种时间。实践证明,在海拔300~450 m的稻田种植,籼稻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糯稻播种时间为5月下旬,播种时间随着海拔高度下降稍作后移。在海拔450~550 m的稻田种植,籼稻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糯稻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在海拔550~650 m的稻田种植,籼稻播种时间为4月中上旬,糯稻播种时间为5月中上旬;在海拔650~750 m的稻田种植,籼稻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糯稻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在海拔750~850 m的稻田种植,籼稻播种时间为4月初,糯稻播种时间为5月初;在海拔850~950 m的稻田种植,籼稻播种时间为3月底,糯稻播种时间为4月底。播种前浸种消毒种子,减少秧苗病害发生,克服水播秧的不良劳作习惯,采用薄膜拱棚保温育秧,提高秧苗出苗率、成活率,促进秧苗整齐、健壮。

4 单季中稻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政府领导,完善管理机制

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加强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贯彻执行党中央“十三五”科技扶贫攻关政策,组织“三区”科技特派员和当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创建一支精干、创新、高效的科技服务队伍。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基层科技运作资金,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进行产业试验、示范和推广,确保农业科学技术精准、到位。通过“互联网+技术宣传资料+基地”“企业+基地+科技培训+农户”等运营模式,结合科技下乡和实地指导,侧重技术服务“十三五”扶贫攻关贫困村,培养一批种植大户和农民技术骨干,促进村级农业科技网络信息建设,实现科技宣传与单季中稻种植深度融合,提高工作效率。

4.2 以市场为导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收集市场信息,分析稻米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侧重“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方针,不断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坚持集中化生产原则,深入挖掘、优化稻米市场潜力,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建设特定品种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标准示范基地政策,以服务农户(贫困户)为原则,设置产业扶贫补贴作为奖励基金,提高农户(贫困户)种植单季中稻的积极性。采用“企业+农户(贫困户)+基地”生产模式,企业订单生产,按合同价收购稻谷,解决农户稻谷销售问题。当基地稻谷产量低时,企业通过国家种粮补贴等办法,适当提高稻谷的收购价格,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企业也可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基地风险保障基金,鼓励农户以个人或集体入股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效益共同体,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双赢”合作关系。

4.3 发挥地方特色水稻优势,提高单季中稻种植效益

发展种植地方特色水稻——种植融水香粳糯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通过科研部门对融水香粳糯进行品种改良,提升其高产性、适应性以及稻米品质,采用“科技特派员+基地+企业+科技培訓+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推动良种良法种植,实现特色水稻“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近年,虽然融水香粳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稻米价格一直保持20元/kg,且市场供不应求。2016年经测产验收,每0.067 hm2融水香粳糯产量达到350~400 kg,稻米产值4 200~4 800 元,创造了融水单季中稻产值新高,充分发挥了地方特色水稻产业的优势,提高了单季中稻种植的效益,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等.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1):2015-2016.

[2] 李景蕻,李刚华,张应贵,等.精确定量栽培对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9):3073-3075.

[3] 郑建,张军以,邓广山.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9):223-22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规模化种植冬马铃薯 切实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浅析德党镇冬早蔬菜生产现状与措施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国内主要热轧产线横切机组调研
歙县桂林镇发展现代农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