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党镇冬早蔬菜生产现状与措施
2017-02-07李光泽
李光泽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德党镇气候,光、温、水、等自然条件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75-01
德党镇地处滇西边陲,属县城驻地,是永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经99°15',北纬24°02',海拔1020—2650米,年均气温14.1-20.3℃,年均降雨量1256mm。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属典型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结构。全镇耕地面积61300亩,其中旱地面积39771亩,水田21529亩。
1 环境条件与冬早蔬菜生产现状
1.1 环境条件
德党镇辖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空气洁净,光照充足,主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良好,特别是冬春季节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冬早蔬菜优势明显,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理想区域。
1.2 冬早蔬菜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蔬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推动德党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5年全镇冬早蔬菜种植1126亩,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35%,以自产自销为主,外销226吨,实现外销产值125万元。2010年全镇冬早蔬菜种植达3108亩,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43%,外销524吨,实现外销产值262万元。2014年全镇冬早蔬菜种植达5520亩,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66%,外销1265吨,实现外销产值653万元。
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周边为主的冬早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坝、松林、勐汞、户乃、忙岗、德顺、永安、忙见田等热区域行政村。冬早蔬菜各类以生姜、豇豆、黄瓜、南瓜、辣椒、藕、包菜等特色蔬菜为主,产品可销往大理、保山、施甸、龙陵、南伞、孟定、临沧、缅甸等地,因此德党镇发展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桥头堡的建设,蔬菜销量将大大增多。尤其是施孟二级公路、镇清二级公路的建成,德党至大理、保山、施甸、龙陵、南伞、孟定、缅甸等地的运输条件大为改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运输费用将明显下降,蔬菜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提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信息不足,流通不畅
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德党镇农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没有批发零售市场,蔬菜销售缺乏供求信息引导,影响蔬菜批量外销。同时菜农不注重市场预测、衡量供求关系,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跟风、扩大产规模,导致蔬菜过剩,出现贱菜伤农、菜贵伤民现象。
2.2 菜农素质低,栽培技术落后
由于蔬菜生产历史不长,蔬菜良种推广应用不多,育苗、肥水管理技术滞后,现代农业蔬菜生产意识不强,尤其在、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上表现较为突出。
2.3 种植面积小、设施农业比重不大
种植面积小且分散与拥有的热区优势条件不相称。目前全镇冬早蔬菜种植面积仅占热区面积的6.8%,开发潜力还很大。蔬菜种植中,大棚蔬菜仅有十多座,栽培面积不到20亩,较大规模的大棚设施不够完善,资源利用率极其不高,蔬菜产业的增收潜力难以挖掘出来。
2.4 缺乏有效保障措施
蔬菜种植比水稻种植的总投入要高出许多,且存在着自然的、市场的风险,一旦品种选择错误或遭受自然灾害,其损失也是毁灭性的,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又没有加工企业,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大,致使菜农种菜投入大、风险多、保障缺、效益低,收入无法保障,蔬菜基地发展缺乏有效机制、农民存在“赌博”风险。
2.5 缺少龙头企业,集约化水平低,带动作用不大
德党镇蔬菜产业化处于初始阶段,缺乏龙头企业,没有加工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大部分仍停留于一般购销关系层面,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不仅没有粗加工企业,就县城内连起码的冷贮藏库都没有,更谈不上精、深加工企业。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组织机构,培植一批中介组织
政府要把蔬菜种植纳入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加强组织领导,抓蔬菜基地发展,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效益,这样才会促进蔬菜基地稳步、健康发展。
成立蔬菜专业合作服务机构,及时进行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有效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维护菜农的合法权益,抑制恶性竞争,协调各地利益,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利益分配体系,实现利益最大化。
3.2 建成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蔬菜基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具有资源优势的区域建立一批规模适度、科技含量高的生产基地,将分散种植变为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提高产出投入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把着力点放在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上。要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思路,努力实现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布局,尽量种植一些反季节蔬菜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3.3 加强科技服务
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咨询,发挥农技服务热线作用,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做到各基地及重点村有—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农技师,确保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建立相应的示范片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点带面,幅射周边菜农。加强农业科技宣传。
3.4 争取项目扶持、加大设施农业的开发力度
随着全市场各地设施农业不断兴起,很多蔬菜栽培已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自然优势越来越受到冲击,只有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和技术改进,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有项目才有资金,才有带动作用。
3.5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有无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以蔬菜基地建设必须树立产业化理念,大力发展营销、加工业,培植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促进蔬菜产业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一是培育一批营销队伍,打开稳定的销路。二是发展蔬菜加工业,支持加工企业提高深加工能力。三是做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提高营销加工企业与菜农的利益连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企业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产品,农民获得完善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保证菜农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