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8-05-14陈洪强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应用研究

陈洪强

摘 要 对生态公益林加强抚育管理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将森林具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对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将生态公益林具备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41

现代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利的,能够保持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质量。生态公益林的造林与抚育都需要人为干预,其组成的生物群落也不如自然林丰富,整体的稳定性比自然林要差一些,对抚育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通过科学的抚育能够帮助生态公益林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生态保护的效果。

1 生态公益林的造林技术

1.1 清理林地区域

在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建设之前需要对所在区域进行整体环境清理,对林地进行合理清理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质量及林区整体的美观性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清理林地之后也能够为幼苗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1]。生态公益林的规模要比植树造林的规模小一些,对地形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在进行林地清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局部清理与免耕的方式。对林地进行局部清理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选择带状清理或者块状清理两种方法,在清理时主要就是平整地形,清除其中生长的杂草,为树木幼苗的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免耕法的应用比较适合在土壤环境比较好的区域应用,清理起来效率比较高,通过免耕法对地块进行清理的时候需要提前对地形进行适当整理,采用化学手段清除杂草,为幼苗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两种不同的清理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如果林地的土壤条件比较复杂,那么在开展清理工作时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1.2 生态公益林的整地技术及造林密度

生态公益林造林中的整地是一项关键的工作环节,整地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穴恳技术,另一种是带垦技术,通过穴垦技术进行整地就是先设置一个明穴,以便于栽种幼苗,使用带垦技术进行整地需要配合水平带的建设,在水平带中进行挖穴与种植[2]。两种整地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生态公益林选择的树种以及林地地形、土壤条件等进行确定,在整地的时候对土壤中存在的碎石、树根等杂物进行清理,确保所挖穴洞含有的水分与养分含量充足,为幼苗的健康生长提高可能。生态公益林的林地面积不大,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需要结合选择的树种、林地实际情况、造林方式等去规划造林的密度,密度太大会对树木的生长不利,林区质量会下降,密度太低就会减弱树木之间生长的竞争效益,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也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1.3 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及栽植技术

在选择栽种树种的时候,需要根据林区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确定。为了让林木有较高的成活率,促进树木健康生长,需要重点选择那些具备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生命力较为旺盛且枝干粗壮的优良树种,树木的根系要足够发达,然后对这些幼苗进行容器培养。在公益林造林时选择树种时还需要保持树木的多样性,不能单纯地选择一种树木进行栽种,应该进行混交林栽植,这样能够减少病虫害以及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使整个森林体系能够获得循环性生长,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在公益林树木的栽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确定造林密度以及规划林分结构。合理的造林密度每667 m2需要保持110~160株。如果对原有的森林进行改造则比较适合选择针阔不同树种的混交补植的方式,为了对林区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就需要及时清除其中存在的病树、虫树、死树,将新的树苗栽种在其中,栽种结束之后要适量施加肥料与水分,确保树苗前期的生长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支持,注意在施加肥水的时候应该要距离树根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发生烧根的情况[3]。

2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的应用

2.1 生态公益林幼林的抚育和追肥

在生态公益林栽植完成之后需要连续3年对其采取抚育措施,在栽植的第1年需要在考察杂草生长情况的前提下进行1~2次抚育,然后在第2年与第3年的初夏与秋季两个阶段分别抚育1次[4]。在抚育过程中主要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松土、培土、除萌等操作。不仅要施用基肥,还需要追肥1~2次,选择在第2年和第3年的初夏季节进行追肥,也就是选择在树木生长进入高峰期之前进行追肥,这样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发挥施肥效果。追肥工作通常与春季抚育工作一起开展,利用环状沟进行施肥,沿着幼树树冠外上方20~30 cm的位置设置环状沟,然后将肥料均匀施洒在沟内,然后覆土。为了避免出现漏施的问题,在施肥时需要按照由远至近、由高及低的顺序操作,同时进行幼林的抚育工作。追肥所使用的肥料大多是复合肥,每株树木使用50~l00 g肥料,通常也是利用环状沟埋施肥料,这样能防止肥料大量流失,提升肥料的使用率。

2.2 生态公益林的全铲抚育和带铲抚育

对生态公益林的抚育地进行彻底铲草,铲草时要做到土层不留草头,先在带内或穴位位置进行松土,深度在14~20 cm,完成除萌、培土操作之后,再将铲除的杂草进行归带当作肥料利用,杂草不能在目的树种基部堆放,否则会出现压苗或伤苗的情况[5]。除萌时,杉萌芽林中的萌条在靠近穴壁位置只需要保留1~2株健壮的萌条,剩余的要进行清除。其他树种树蔸周围生长的萌条需要进行全部清除,清理过程中防止对树木主干造成伤害。根据规定的带宽,把带内与带面上的杂草、杂灌等全部清理干净,带上面铲宽为40 cm,注意不要留有草头。带内松土深度在l4~20 cm,除萌、培土之后用清除的杂草作肥,杂草同样注意不要放在目的树种基部,否则容易压苗或伤苗。

2.3 生态公益林化学除草措施

化学除草通常每667 m2使用草甘膦150~250 mL+

2,4-D 50~100 mL,兑水32 L。在晴朗、风力在3级以下的天气进行药物喷施,然后需在8 h内确保不会降雨。除草时要根据具体的风向与林地特点对幼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幼树附近喷药时要将喷头压低,并且背树向外进行喷施,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喷到杂草叶面湿透且不滴水是最合适的状态,注意不要发生重喷或漏喷的情况。30 d之后对除草效果进行检查,如果杂草死亡率在90%以下就需要重喷。

3 结语

生态公益林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自然林有着较大的差别,需要人工进行抚育才能更好地生长,达到不断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更好地发挥公益林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在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林地区域的清理,采用整地技术,注重对幼林进行抚育与追肥,根据林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合适的抚育技术,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文珍.试论公益林抚育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以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为例[J].农技服务,2017,34(22):50.

[2] 李生蓮.生态公益林造林及抚育技术问题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9):184.

[3] 张振.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的河南山区主要林分类型抚育经营技术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4] 刘云.生态公益林栽植及抚育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32.

[5] 李英华.谈生态公益林造林及抚育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3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公益林应用研究
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价值初探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