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2018-05-14唐凡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唐凡

摘 要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存在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农民参与热情较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投入资金有限、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农民参与培训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即建立起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平台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下培育出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型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73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1 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做了总体全面概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要求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

1.1 职业农民培育总体状况

我国农业面临的现实矛盾是传统农民数量急剧减少,而职业农民培育相对滞后的困境。当前,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民素质总体水平不高、职业农民培训不够系统、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资金不足、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农民参与培训的意识比较淡薄。

1.1.1 农民素质总体水平不高

目前,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村教育政策受制于资金、技术、师资、意识等因素而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落后。在农民教育上,大部分乡村都是采取“政府-学校-农民”的单项路线,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农民的自身需求,往往由政府决定,难免存在政府不了解农民实际需要,对农民培训敷衍了事的情况,农民文化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在科技素质上,我国农民的农业科技接受能力较弱,缺乏科技意识,在面对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时往往采取被动的态度,较为保守,不愿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对科学成果往往将信将疑。如此一来,造成许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广泛的推广普及,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造成了阻碍,使农业现代化进程进展并不理想。不仅如此,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素养也较为缺乏,对于新科技缺少应用的能力,科技成果无法进行有效的转化,进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农业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

1.1.2 职业农民培训不够系统

运用传播学中布雷多克提出的“7W模式”对职业农民培训情况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培训目标、实施主体、内容、形式、环境、目的以及成果来分析农民的培训现状。

1)在培训计划上,职业农民的培育主要是政府各部门根据上级的培训计划来制定计划并组织培训,培训主体具有层次性,使培训内容更专业化、具有针对性。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因为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所以培训经费的分配缺乏相应的保障,原本用于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常常出现被挪用、被侵占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尚未形成合力,执行培训的主体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命令,缺乏主动培训的积极性,所以导致培训工作开展时效率较低,缺乏保障,相应的考核机制更是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问题也有可能导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偏离方向,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2)培训的对象为农民,不仅包括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后剩下的农民,还包括看到农业发展的潜力,想要从事现代农业经营的城市人和大学生。农村正在成为人力资本的洼地,仅仅靠培养农村“沉淀”人员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是不现实的[2]。只有让农业成为有潜力的产业时,大量流失的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才会回流农村,那些有志于经营现代农业的城里人和大学生群体才会加入这一领域,职业农民培育的潜在主体才会大量出现。

1.2 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2.1 职业农民培训不够系统

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大部分农民更希望学习偏向于实践性的内容,他们更希望获取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业技术。在培训的形式上,农民普遍更偏爱集中授课与现场结合的方式,把理论授课的内容辅以实战的例子,农民更能接受。但在实际农民培训时,培训形式主要是集中授课,内容主要为通用的课程,没有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死板,缺乏灵活变通。不仅如此,受制于场地、资金等因素,许多新型的培训形式无法大规模地开展。除此之外,农民之间的文化素质差异较大,所处的岗位工作内容也相差甚远,导致他们所需要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

1.2.2 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参与农民培训工作的教师数量较多,但其中大部分乡村都是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占比通常低于50%。与待培训的农民人数相比,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培训需求。与此同时,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低,培训队伍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数量较少,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培训教师仅占比不足10%[3]。不仅如此,部分培训教师缺少相关的实战经验,培训内容的实践效果得不到保证,上课时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案例讲解,或者所用案例陈旧过时,导致教学成果不理想,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许多农民因此失去對培训的兴趣,片面地认为培训没有实际作用。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制作和讲解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低,不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死板,很难吸引农民的培训兴趣。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

2.1 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

总体来看,农民的素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农业教育十分必要。一方面应强制推广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应重视农村职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时以市场为导向,使培训内容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应以当地的主导产业为主题来设计培训的课程,不但需要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还应强化当地农民对“三农”政策及相关工作的认识,增强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同时还应对培训形式进行完善和创新,从原本的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菜单式的教学,并且课堂应更具有互动性,重视实践。通过将培训内容进行细分,分为各个不同的层次和模块,进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与此同时,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线上培训,使农民能够更便捷地参与培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4]。除了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城市专业人员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外,还应加强对现有师资力量的考核和培养,对培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最后,还应定期对教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进行追踪和考核,以保证教师质量能够符合

培训需求。

2.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因地制宜地进行,在课堂中增加实践活动所占的比例,将课堂内容与农田现场相结合。2)组织农民在农闲时参与培训,并邀请农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授。3)建立起农村培训资源数据库,发展远程教育,制作农民感兴趣的精品课程,减少时间和空间限制对农民培训的影响。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仅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很难很好地开展,所以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运用减免税收、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增加政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支持,调动民间社会资本进入的热情,逐渐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投入结构,加强农民和社会投入在资金投入结构中的所占比例。企业应依照政策法规设立专门的职工培训经费,社会资本可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利用教育和扶贫贷款流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农民科技培训,2017(12):32-36.

[3] 任蒙正.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7(11):46-47.

[4] 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78-8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