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趋势对高校新增专业设置的衔接研究
2018-05-14熊漳平
熊漳平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设置上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撤销不为市场所接受的,与企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的落后的专业,增加一些與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相衔接、市场前景好的的新专业,使得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更趋合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高职 专业设置 企业经营衔接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企业生产不在追求数量扩张,而是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模式,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设置上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撤销不为市场所接受的、与企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的落后的专业,增加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相衔接、市场前景好的的新专业,使得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下面仅就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趋势,积极增设与高铁相关领域对接的新专业,对专业结构实施调整和优化做一下简要剖析。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2016年新增高铁客运乘务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申报情况。根据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关于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申报计划,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下达了2016年度新专业申报计划,经济管理系根据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确立了高铁客运乘务专业作为新增专业申报,并于2016年3月获得教育厅批复。
(2)专业基本现状
本专业有四名专业教师,其中三人是物流专业毕业,一人为学院骨干教师,副教授一名。2016年首次招生42人,2017级高铁专业45人,招生形势稳步发展。基于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趋势和高铁乘务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该专业就业情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客运专业设置基于企业最新生产经营发展趋势为引领,是高校为社会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客观需要。
(1)襄阳为国家100个全国性铁路枢纽城市,为高铁客运乘务专业发展和与高铁客运企业实行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襄阳十二五和十三五铁路规划和建设的四条铁路中,高速铁路就有三条,占比75%,到2022年上述铁路完全建成后,襄阳境内将新增铁路运营里程600多公里,开行高铁、动车100多对,增设襄阳动车运营所,高铁乘务、高铁装备制造产业必将得到飞速发展,基于国家和省市对襄阳高铁建设巨大投入,高铁站、高铁动车所、高铁乘务、高铁安检、高铁货运以及高铁设备制造、高铁旅游等与高铁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链日益完善,本专业与高铁企业生产经营密切合作关系,创新教学模式,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使得专业建设更具应用性和时代性特征,提高学生适应高铁客运企业实际操作能力,为专业就业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地方企业转型发展所形成新的产业门类,比如高铁产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地方高校淘汰过时的专业,及时更新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专业,新增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显得尤为必要。
襄阳市正打造“一极两中心”建设,随着国家高铁网络的完善和湖北铁路网的构建,襄阳将成为沟通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以及关中城市群区域的唯一特大城市,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高铁枢纽。铁路新建,必然助推高铁客运乘务、高铁安检、高速铁路货运、高铁装备制造、高铁维修、高铁综合体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相应的专业设置也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使得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使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接的具体措施。
(1)高职院校应该将专业建设放在高校建设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实。专业设置是高校对外招生所提供的“产品”,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要提高各系部的自主教学改革,放开二级学院教科研的审批权,提高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高职院校应建立由企业参与的高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企业或行业发展相适应,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接。如高铁客运专业指导委员会应与襄阳高铁客运站、襄阳动车运营所形成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新的专业发展理念。
(3)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使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更好地反应企业实际,从而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实践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要与企业各环节各岗位相对应,企业每一个工作职责和流程,决定了专业课程具体掌握的教学内容。
(4)要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密切教师与学生同企业高级技师、高、中级管理人员的联系,学习企业最新行业发展经验,将企业中创新的发展理念、规范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专业建设中,使得专业结构更加优化、课程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
(5)学院要加大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实习的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素质能力的创新机制,逐步提高双师教师在专业教师的比例。这就需要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并邀请企业高级生产、管理人员到高校讲授专业课程,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比重,使得专业教师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1]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
[2]《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一以浙江省为例》[J].成人教育,20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