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018-05-14廖珂王薇薇
廖珂 王薇薇
摘 要 园林美学的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园林艺术与美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园林,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基于此,以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为重点,阐述了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提出园林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29
园林美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园林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整体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园林美学课程教学希望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知识、提升运用所学园林课程的综合知识的能力的效果。但由于园林美学的特点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性描述,教师如果按照现行的教材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活动,易导致学生对园林美学丧失学习兴趣。基于此,结合园林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重点探讨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措施,希望为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1 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是由园林美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园林美学课程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归纳和理论性描述,单纯的园林美学知识教学显得单调而空洞,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美学理论知识缺乏、美学鉴赏阅历不丰富,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园林美学的知识性内容难以直接接受。园林美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园林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美学知识,而高校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学生从高中通过考试进入高校之后,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园林知识和美学方面的知识,所学的内容都是为了应付高考,基础扎实的学生很少,需要园林美学教师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提高园林美学教学的有效性。3)基于园林美学学科的重要性,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园林美学的课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2 园林美学教学现状分析
园林美学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认识园林美的特征和审美规律的基础上將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某种思想方式和能力。园林美学作为一门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更需要学生掌握在实践当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现实的高校教学中,较为注重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美学积淀不丰满,对园林美缺乏鉴赏与感悟的能力,对园林美的理解浮于表面。
园林美学的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美学知识、认识审美规律、了解园林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基本的园林美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美学的认识,促使学生美学积累与美学阅历增加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然而,现实的园林美学教学中,许多学生认识不到园林美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园林美学对专业设计以及其他关于园林方面的实践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导致在学生当中存在两种现象,一是缺乏学习园林美学课程的兴趣;二是急功近利,对知识积累的过程缺乏足够的耐心。
3 园林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引入教学案例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在现实的园林美学教学中,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美学知识与实际事物相结合,对审美客体缺乏深层次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园林美学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人文、历史等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对课程案例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得到全面的信息之后,再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对园林艺术作品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例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苏州拙政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拙政园的营造者王献臣曾经是明朝的一个大臣,因遭到太监的构陷而辞官,并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在家乡苏州开始营造园林,到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营造了“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的一代名园“拙政园”[1]。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拙政园名字的由来,修建拙政园的故事等,能够让学生认识拙政园背后的历史故事,更全面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了解到历史背景和拙政园营造者的官场遭遇,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拙政园的建筑名称大多与荷花有关[2],这是为了表达营造者王献臣高洁的人格和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苏州园林一日游,让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并从美学角度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思路,增加学生的艺术积淀。
3.2 抓住兴趣点 充分挖掘和拓展 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园林美学的学习要建立立体的架构,就需要学生广泛涉猎,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3]。在园林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沿着园林美学知识性教学的思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并且园林美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范围也较为广泛,纯粹知识性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耐心。因此,教师在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充分挖掘和拓展,以课程内容为蓝本,开展兴趣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开展特色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园林美学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耐心积累知识,增加审美阅历和美学的知识积累,改变学生急于求成和不思进取的两种心态。
3.3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热情
在园林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丰富教学的内容,就必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在园林美学教学中增加情境教学的形式,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多媒体教学,播放介绍园林和经典园林设计的视频,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在教学中将知识点融入视频、自己制作的PPT或者Flash动画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将知识通过视听效果形式存储到学生的记忆当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园林美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园林美学在当前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对课程教学的接受情况决定了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回归自然是现代园林设计的趋势[4]。当前,进行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顺应园林美学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情况,引入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充分挖掘和拓展,引导学生克服急功近利和不思进取的心态,耐心积累知识;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园林美学课程教学的课堂效率,并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和阅历储备,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审美体系,激发学生对艺术主动思考和探索性研究的热情,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谢云霞.晚明江南文人园林美学思想的历史价值[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4):114-118.
[2] 崔勇.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美学思想[J].中华书画家,2018(4):108-113.
[3] 刘滨谊,廖宇航.大象无形·意在笔先——中国风景园林美学的哲学精神[J].中国园林,2017,33(9):5-9.
[4] 李悦.中西方园林美学碰撞下的现代园林探析[J].现代园艺,2016(20):181-18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