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早熟蚕豆青海13号和黑饲麦1号的混播种植模式

2018-05-14黄金芳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效益

黄金芳

摘 要 从早熟蚕豆青海13号和黑饲麦1号的特征特性及混播种植模式下的产量、蛋白质含量等方面浅析其在高海拔地区的试种表现,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进行效益分析,以期建立良好的种植结构,利用豆科作物培肥地力的同时提高青饲料蛋白质含量、筛选适合青贮饲草高产量、高蛋白、高地力的“三高”种植模式,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青海13号;黑饲麦1号;混播;效益

中图分类号:S64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15

在青海省湟源县,牧草种植区域大多在脑山高寒地区,且种植品种单一,多为禾本科牧草黑饲麦1号[1]。目前,黑饲麦1号因常年连作,地力下降明显,造成产量偏低,且青饲料蛋白质含量低,品质一般。要提高饲草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试验表明,麦豆混播种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点,相互促进,不仅能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改善均衡营养,提高适口性,还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1 青海13号和黑饲麦1号特征特性

青海13号是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8年以马牙为母本、戴韦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适宜在青海省海拔2 700~2 800 m的中、高位山旱地春播种植[2]。该品种为干籽粒型,春性,早熟。植株高度1.0~1.2 m,花白色,基部粉红色。结荚低,单株双(多)荚数多,荚粒数多,每荚3~4粒。成熟荚硬荚,适于机械收获或脱粒。种皮有光泽、半透明,脐白色,粒乳白色,中厚形,百粒质量90g左右。品种表现为中抗褐斑病、轮纹病、赤斑病,耐旱性中。

黑饲麦1号是1999年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普通小麦Neepawa(1DL5+10)与波兰黑麦H510(1 RL)进行易位,后经筛选而成。适宜在青海省中高位山旱地种植。该品种表现为春性,株型紧凑,幼苗匍匐,叶色深绿,成穗率高,分蘖能力特强,根系发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每穗粒数约115粒,千粒质量约37 g,籽粒长锥形、粉质、黑色、饱满。高抗盐碱、三锈,对白粉病免疫。耐旱、耐寒、耐青干能力强[3]。

2 混播栽培技术要点

整地秋耕深翻,耕深20.00 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不重不漏,犁垡齐平。早春土壤解冻20.00 cm左右时进行播前土地平整,使土壤达到地平、土细、墒足、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一次性施足底肥,播前每667 m2施有机肥3 000~4 000 kg,纯氮4.04~5.51 kg,五氧化二磷5.70~7.68 kg。

4月中下旬播种早熟蚕豆青海13号,人工撒播,播后及时覆土镇压。播种深度7.00~8.00 cm,每667 m2播种量10.00 kg,每667 m2保苗1.00万~1.20万株。4月下旬待蚕豆嫩芽1~2 cm时(间隔时长7~10 d)播种黑饲麦1号,机械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0 kg,每667 m2保苗

20万~27万株。

3 试种表现

3.1 产量表现

2017年在青海省湟源县寺寨乡簸箕湾村进行早熟蚕豆青海13号和黑饲麦1号混播试种,试种面积6 667 m2,机械化收获青饲料667 m2产量达3 100 kg,较单一黑饲麦1号667 m2产量2 900 kg,增产6.9%。

3.2 蛋白质含量分析

麦豆青饲料样品和单一黑饲麦青贮样品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混合播种模式样品粗蛋白质含量9.86%、粗纤维含量33.2%;普通单一黑饲麦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1.73%、粗纤维含量105.6%。麦豆青饲料粗蛋白含量较普通单一黑饲麦粗蛋白含量高8.13%,粗纤维含量较普通单一黑饲麦低72.4%。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化肥、农药仍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且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益低。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改进种植生产方式,可有效节约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农民收入。

研究表明,麦豆混播种植模式可推进农业节本增效。这是由于禾本科根系分布浅而密,多集中在0~20 cm

的土层,消耗土壤中的氮素多;豆科根系分布深,集中在0~50 cm的土层,可以吸收土壤深层的钙,同时能够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供禾本科牧草利用,所以又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4]。农户可减少化肥农药的物质投入,节约投入成本。此外,混播饲草较单播饲草产量高6.9%,且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可增加产量、产值和农户收入。

4.2 社会效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糧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麦豆混播种植是一种在农牧交错地区形成以农业促进牧业发展的探索模式,可减少单位土地面积的劳动力投入,解放劳动力,增产增效,确保社会稳定。同时,豆科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元素,而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麦豆混播后营养成分高且均匀,适口性好,易青贮,有利于提高饲草的利用率,提高畜种、畜群质量,推进科学养畜。

4.3 生态效益

我国具有丰富的草资源,但东部盐碱化、中部退化、西部荒漠化威胁着牧业发展。尤其西部地区多年来不间断放牧,使宝贵的草场资源日益退化。饲草是农牧结合的纽带,种植高产量高品质的麦豆饲草,实行麦豆混播能建立良好的种植结构,这不仅可以缓解载畜压力,且有利于草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

麦豆混播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改善当地耕地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为实现作物高产优质打下坚实基础。因其混播具有较好的综合抗灾能力,可抵抗病、虫、杂草为害,从而可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不仅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正秀.优质牧草黑饲麦1号在海晏地区的试种表现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89-90.

[2] 张俊秀.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四大优越性[J].中国畜牧业,2000(3):31.

[3] 兰兴平,王峰.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的四大优点[J].四川畜牧兽医,2004(12):45.

[4] 李生军,文振祥.青海13号蚕豆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9):225-22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效益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引致国有工业企业低效益的内在因素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