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018-05-14李豪杰

财讯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均等化养老保险

李豪杰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等方面差距不断增大,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近年来,政府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实行“双轨制”,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而在农村大部分公共服务是由农民自筹资金建设,政府只是给予一定限度的补贴。这种城市偏向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逐渐引起城乡间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造成城乡间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

(1)基础教育

在教育领域,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世界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基础线。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但201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比重依然是4%左右,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方面,从2007年到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总额总额逐渐增高,同时,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拨款,即教育经费中预算内经费近十年也有了较大提高。2016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教育经费分别是3928亿、6916亿,相比较2007年,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几乎增长了快2倍;2016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预算内拨款分别为3452亿元、608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54.95%、250.55%。

从总量上看,2007年到2016年农村中小学的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村初中、小学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开始是逐渐下降的,尤其是对农村普通小学的投入,下降幅度更大。普通小学政府拨款占国家教育经费的比重从2010年的93.78%下降到2016年的87.93%。

(2)基础医疗

在基础医疗领域,医疗卫生总费用从2007年11,57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6,345亿元,我国医疗卫生费总额增长较快,年均增长速度为16.8%;医疗卫生费占GDP的比值是国际上衡量某国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的卫生总费占GDP的最低标准是5%,我国在2009年达到了该标准,随后两年又再次回落到5%以下,但近几年又再次提升到5%以上,说明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重视。虽然截止到2016年这一比值达到了6.23%,但距离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表明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空间。

就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来看,从2007年到2016年这十年的农村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数量均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未超越;截止到2016年,农村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医师的数量仅为1.59人,而城市的数量是3.92人,农村不足城市的一半;对于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城乡之间的差距近几年逐渐拉大,截止到2016年农村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3.91张,城市床位数是8.41张,是农村的两倍多。卫生医疗资源城乡分配的不均衡,会造成农民缺医少药、无处求医的等各种问题。

(3)社会保障

近几年,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初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局面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现实需求。目前,农村只有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险种,而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截止到2016年,5.08亿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0.54万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3.79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6万亿元。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75亿人,其基金支出是1363.64亿元,而城镇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是74391.6万人,其基金支出是10767亿元,几乎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的8倍。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建议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调整城乡公共资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前文的城乡公共服务现状可清晰看出我国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着巨大差别,对此从下面几方面提出建议:

(1)完善财政体制及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的财政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建立适当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同时,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地方政府对当地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会受到一定限制,则应该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政薄弱地区的财政投入。

(2)畅通農民利益诉求渠道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用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应优先考虑对农民最直接、最迫切、影响最广的项目,使公共服务的供给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政绩影响供给决策。对此一定要听取农民心声,畅通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划时,可组织村民代表大会,真正了解农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为了拓展农民利益诉求途径,可建立统一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信息平台,这样可以提高农民参与公共服务决策的能力,更好的表达他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

(3)建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对此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建立供给主体多元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来。目前,对于农村基础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政府可以多引入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基础公共服务的建设,同时可以缓解政府财政的压力。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均等化养老保险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