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出口一生产率悖论”原因的进一步探索与检验

2018-05-14石伟乐张丽花

财讯 2018年25期
关键词:禀赋生产率悖论

石伟乐 张丽花

国际贸易理论随羞贸易实践在不断演进,为解释贸易中的经济效应和各国不同的贸易模式、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从传统贸易理论发展载新贸易理论,再载新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体现出互补演进的关系,对生产率的假定也不断变化。本文主要梳理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的国内外系列理论分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国际大环境下,处于经济“新常态”中的中国企业存在的“出口.生产率悖沦”的原因及检验。本文z要依据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这一脉络进行梳理。

“出口一生产率悖论” 贸易理论

相关理论

(1)传统贸易理论与生产率

“重商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直到17世纪末,国富论的出版,资本主义才开始废弃重商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因此成为自由贸易主义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在绝对优势理论中还提出了国际分工的概念,认为国际分工是国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高级阶段,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分工的基础即绝对优势来源于生产率。1817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首次提出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该理论不在局限于一国生产率的绝对值大小,转而关注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随后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阐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Heckscher-Bertil,简称H-O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生产率是由一国特定昀生产条件或者资源禀赋条件引起的,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国家要素禀赋等宏观差异,并未从产业和企业角度讨论生产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同时这种生产率也被国际经济学家看作外生的。

(2)新贸易理论与生产率

20世纪80年代,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等学者提出新贸易理论。除要素禀赋差异外,该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和贸易利益中的另一个影响因素,这使得长期游离于经济学分析框架之外的企业生产成本开始进入国家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尽管该理论中生产率仍然是一种外生的生产率,但是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它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企业和行业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因素,还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增长路径。不同国家的技术增长路径各不相同,发达国家需要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以保证在生产率方面领先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的方式来提高其生产率水平。

(3)新新貿易理论与生产率

在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提出新贸易理论后的近20年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缓慢,直到2003年梅里兹提出“新新贸易理论”,该理论在前人基础之上,开创性地把企业异质性加入到动态产业模型中,由此形成在企业层面研究国际贸易的新理论,该理论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该理论在企业微观层面上把出口与生产率相联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由于出口企业具有“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内销企业的生产率普遍低于出口贸易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是指由于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面临贸易壁垒、固定成本和运输成本,使得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利润,这就是企业自身的选择决定了出口企业和内销企业两者之间生产率存在差别;“出口学习效应”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从竞争者那里学习到相关先进技术和国际经验,获得技术外溢,由于出口行为提高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也使得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

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Benard和Jensen研究美国微观企业数据时,利用1976-1987年的数据分析了企业出口、就业和工资之间的关系,得出出口企业比内销企业生产率更高,就业更多,赢利能力更强的结论。钱学锋等研究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时,利用1999-2007年的数据,研究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发现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主动出口,进入出口市场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率水平,另外,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存在显著的出口溢价,这证明我国工业企业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尽管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新新贸易理论在各国都普遍使用,但最近一些研究却使这一理论在中国受到极大挑战。很多学者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可能低于非出口企业。Lu et a1.通过研究得出,非出口企业生产率高于外资出口企业,此外,Lu还发现尽管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出口企业劳动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高,但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戴觅等也持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观点,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一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于中国存在的大量的加工贸易造成。

针对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出口企业效率反而更低”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还较少,而且大部分是从加工贸易这一原因展开论证的,而加工贸易可以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这两种加工方式效率不同,所以,仅仅从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差别来解释是不够的,还应该具体区分不同的加工贸易方式。针对我国现有的实践探索的现状,将在今后实证分析中论证生产率悖论的存在,并从外资企业这一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外资出口企业享有优惠政策,相比中资企业而言,成本更低,因而其效率比国内企业更低。而由于我国在2008年实现两税统一以后,对外资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逐渐被取消,其成本逐渐比中资企业高,进一步验证其效率是否比中资企业低,“生产率悖论”是否得到解决。

[1]钱学锋、王菊蓉、黄云湖、王胜( 2011):《出口与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一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2期.

[2]戴觅、余淼杰、Madhura Maitra(2014):《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2期.

猜你喜欢

禀赋生产率悖论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从《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探讨禀赋与病机关系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跟踪导练(三)4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