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技术创新和个体私营就业的关系研究
2018-05-14程涛
程涛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就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万众创新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策略,同时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以实现就业市场稳定。本文基于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来分析中国外商投资、技术创新和个体私营就业的动关系研究,在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技术创新
外商投资 个体私营就业
引言
《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为市场结构带来剧烈变动,使就业结构矛盾日益扩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大众创业摆放到突出重要位置,以鼓励技术创新,带动就业增长。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能力,加大引进外资力度,鼓励外资带来先进技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发挥其促进创业和吸納就业的作用。本文基于现状,考虑中国国情,结合国内外研究来分析中国外商投资、技术创新和个体私营就业关系。
文献综述
(1)就业和技术创新研究
创新和就业的关系长期以来都受到经济学家们热切讨论,从经典问题“技术创造工作还是毁灭工作?”到研究不同类型和范围的创新对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Reenen运用企业层级的面板数据探究英国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效应对就业带来的影响。Pianta对以就业与创新为主题的论文检验,发现创新范围和类型对就业率有极大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就业和创新关系进行探究,如:Ebersberger和Pyka基于新经济创新背景下,建立了一个具有补偿机制的企业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创造的岗位多于被淘汰的岗位,则会引导就业人数增加。
(2)就业和外商投资研究
与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相似,外商投资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也存在争论。一般来说,外商投资可能对就业产生替换效应和推动效应。其中替换效应指的是外商投资替换本国投资导致就业下降,推动效应即外商投资推动就业市场产生更多就业机会。Buffie对外商投资的研究发现,如果东道国对外商投资收取一定的税,将会带动国内投资并且促进就业。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外商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依赖于其它因素。Bruno和Crino对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的外商投资对就业需求的影响,发现外商投资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在不同的地区外商投资对就业需求影响各不相同。
(3)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研究
Qu和Wei以五家中国企业为例,研究外商投资和规章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外商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微乎其微。Yong和Liu研究中国对外商投资带来的知识溢出与创新的吸收能力,结果发现外商投资对本地创新存在挤出效应。Vahter研究外商投资对爱沙尼亚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影响,发现外商投资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活动有正面影响。
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国内外外商投资、技术创新和个体私营就业的研究。发现:一是,个体私营就业分别与技术创新、外商投资有长期协整关系。二是,外商投资对技术创新带来正面影响;外商投资给个体私营就业带来负面和正面的交替影响。个体私营就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进步,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技术创新对个体私营就业的影响呈现负面和正面的交替演变。根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外商投资和个体私营就业
Batra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不带有技术转移的外商投资,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造成负面影响。我国是一个劳动成本低且资源丰富的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的冲击在初期对我国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引起就业率的下降。因此:一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将我国由劳动密集型国家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国家转换。因为技术密集型投资和知识密集型投资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就业能力。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利用外资,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商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二是,引导外商向国内缺乏产业或互补型产业投资,使我国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会优化就业市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技术创新和个体私营就业
技术创新和就业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学者的争论,一些认为技术创新为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一些认为技术创新优化就业结构会提升就业率。进入20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许多新兴行业,随着企业或产业的信息化转变造成了大规模产业结构变动,引起技术替代劳动力造成失业的问题。建议放宽就业门槛和环境。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中低端劳动力占据大部分。这需要发挥私营个体经济的“蓄水池”作用,吸纳各个层次劳动力,缓解就业问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私营个体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灵活性优势,由于企业规模小能够更敏捷面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
(3)外商投资和技术创新
总体来看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效应溢出,促进了我国技术创新的提升,但是短期来看这个促进效应确存在波动性,且作用时间不长。因此,我国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需注意外商先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同时,需要引导外商加大科技投资,以及加快外商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当外资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外商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才会转化为本地产业自身的技术,才能基于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发展,将会吸引外商投资。这样,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将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互相促进。
[1]Reenen J V.Employ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U.K. Manufacturing Firms[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7,15(2):255-284.
[2]Pianta M.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C].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569-594
[3]Ebersberger B,Pyka A.Innovation and Sectoral Employment:A Trade–off between Compensation Mechanisms[J].Labour,2010,16(4):63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