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
2018-05-14黄斯琪
本文运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实证表明,中国市场化进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是正向的,市场化进程能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会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但金融发展规模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负相关的,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为主导的体制不完善引致。因此,加快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鼓励技术创新,完善金融体制,将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市场化进程
产业结构调整 实证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率显著提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国内市场的变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我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优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靠现代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重要趋势。
目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市场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值得去学习和研究。那么,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关系究竟如何?市场化进程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市场化进程中是否还存在其它因素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进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从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中国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文献综述
樊纲等(2011)的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总体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制度环境改善等方面。张建清(2014)利用Arellano和Bond等提倡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地区间市场化水平的差异会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罗荣华(2014)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不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龚强、林毅夫(2014)指出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高,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已有的文献多是从市场化进程或产业结构调整单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将两者结合来分析市场化进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试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分析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将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丰富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市場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从市场化的角度为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有效的对策思路。
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1.产业调整: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的逐步增加,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占据优势地位的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终将超过第二产业。为体现产业结构由低形态向高形态转变,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各省(市)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本文借鉴干春晖(2011) 的做法,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该比例越高,意味着经济服务化的程度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正在推进。
2.市场化进程:本文采用樊纲、王小鲁和朱恒鹏编制的各地区市场化指数为市场化进程变量。该指数是对我国各地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对各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进程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是持续的测度,提供一个稳定的观测体系;完全采用客观指标衡量各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了主观评价;基本上概括了市场化的各个主要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市场化进程指数来源于樊纲的《2015年中国市场化指数》。
3.控制变量:
(1)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以历年各省(市)存贷款金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各省(市) 存贷款金额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2)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以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来衡量,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来自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根据以往的经验研究,模型设定如下:
指的是第t年i个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指的是第t年第i个省份的市场化进程指数, 指的是第t年第i省的金融发展程度, 指的是第t年第i个省份的技术创新水平, 为随机扰动项。
(2)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总的来说,产业结构滞后一期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影响是正向的。从表4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见,市场化进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5。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简政放权,将会使我国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模型2中加入了金融发展程度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发展规模每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水平将降低0.12个百分点,我国的金融发展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我们的认知存在偏差,可能是因为我们资本市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庞大的资产、资金和储蓄是其优势,但长期的垄断地位和缺乏竞争使得国有银行的效率普遍不高,使得中部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之间不存在良性互动,资金的使用未能达到优化配置,从而未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模型3中加入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在技术创新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上升0.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的演进过程中,技术创新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进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但会抑制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与配第克拉克定理中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不谋而合。
模型4中将金融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结合一起考虑,发现两者对产业结构调整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相互制衡,甚至可能会出现金融发展程度的负向影响会抵消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正向影响。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2008-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中国市场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确实存在显著的贡献,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代表的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缺乏活力等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
(1)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制度
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健全资本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的制度规范,提高市场交易的公开透明度。从全国层面上来说,中国市场化总进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国家简政放权,不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从各地区实际情况来说,东部各地区的市場化进程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有闲置资金或技术,应该要对中西部地区实现帮扶,带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产业的发展将趋向于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创新的作用将会引领人类走向文明的制高点,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创新。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要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断完善农业功能定位服务;做强第二产业,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倾斜;做大第三产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4-16.
[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3]赵文军,于津平. 市场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J].南开经济研究,2014(3):3-22.
[4]黄亮雄,安苑,刘淑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三个维度的测算[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70-82.
[5]颜冬,陈能军. 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99--2014 年的经验数据考察[J].经济问题研究,2016(8):36-43.
[6]易信,刘凤良.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J].管理世界,2015(10):24-39.
作者简介:黄斯琪,女,1994-,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