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关税壁垒的变化与对策
2018-05-14冯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都在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贸易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传统关税壁垒的诸多限制,使得非关税壁垒开始盛行。本文从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入手,具体分析了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多种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非关税壁垒 变化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在这种形式下,世界各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贸易的利益,致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然而各国一贯所利用的传统关税壁垒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种更为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即非关税壁垒开始盛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采取歧视性的非关税措施,严重地损害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利益。我国加入WTO初期,关税减让及非关税的逐步取消对国内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在近几年内尤其是过渡期结束后这种冲击更大。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门槛逐渐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因为新型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提高。从传统的补贴、配额到反倾销,再到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种类繁多
由于新型非关税壁垒主要涉及的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社会壁垒的表现形式种类繁多,发展迅速。
(2)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与传统关税壁垒相比,非关税壁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以及较为有效的约束性和排斥性。如进口配额制和国别政策已逐渐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对付欠发达国家出口擴张的秘密武器;一些新的产品环保标准及认证条例的出台,也使得环保标准无法达到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倍感压力;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更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增添了浓厚的强制性色彩。
新型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技术性贸易壁垒
1995年,随着WTO正式取代GATT来履行管理世界贸易相关事物的职责,以数量限制的非关税壁垒时代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进口国对国内市场发展的保护,同时人们对商品质量、安全指标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受到越来越多WTO成员的青睐。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贯穿于从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废物处置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2)绿色壁垒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来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即以高环境标准准入条件作为限制进口的手段,从而使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演变成环境壁垒,即绿色壁垒。近年来,我国遭受到了绿色壁垒的诸多影响。一是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二是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3)社会壁垒
社会壁垒是以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社会壁垒的核心问题劳工标准问题一度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谈判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倍受关注。
(4)知识产权壁垒
所谓知识产权壁垒,是指由一国实施或支持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的进口限制措施,或者凭借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滥用知识产权,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合理障碍的其他措施。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贸易的蓬勃发展,出口量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纷纷利用自己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壁垒,我国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产业越来越多,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如:商标抢注型知识产权壁垒,专利型知识产权壁垒,无理诉讼型知识产权壁垒,权力滥用型知识产权壁垒等。
我国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面对非关税壁垒,我们应上下联动,步伐一致,从政府到企业都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发挥积极的作用。
(1)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企业来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一是积极参加WTO规则的制定,学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保护本国行业利益。二是以谈判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参加WTO、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谈判、协商,发挥主导作用。三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不够好,加工技术标准不够高等提出的,因此不断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当务之急。
(3)建立有效的应对预警机制。它不仅可以预测进口国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利用预警平台让国内企业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和发展趋势。
(4)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这有利于打破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我国企业在面临贸易诉讼纠纷时,亟需了解我国的产品性质、特点的本国贸易人才。
总之,在应对形式多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增强全局意识,积极应对,共同努力。此外,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还应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创新体系。从长远来看,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才是最终冲破新型贸易壁垒的根本保证。
[1]张墨洋.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和发展趋势[J].《经济》,2016(8):67-68.
[2]陈思坤. 论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 (4):152-153.
作者简介:冯萌(198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工学学士,单位: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