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变动分析
2018-05-14杨绍明
杨绍明
采用索罗残差法,计算出平均资本产出弹性。据此计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结果显示:我国1952年至2016年间TFP增长率剧烈波动,分解增长率后发现,资本仍是增长的主要动力。
索罗残差法
资本产出弹性 全要素生产率
问题提出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Productivity,TFP)是长期支撑经济体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其的测度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易纲等(2003)对证明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效率提升。郭庆旺和贾俊雪(2005)采用三种模型计算了我国TFP增长率,结果都表明经济的波动与TFP增长率密切相关。牛龙(2013)认为这近三十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8.7%来源于劳动增加,49.4%来源于资本增加,41.8%来源于技术进步。罗良文和梁圣蓉(2016)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的贡献只占到百分之十几。已有文献的结论并不一致。
理论准备
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的模型推导过程,主要分为两步:
(1)计算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
Yt=AtKtaLt(1-a)
(2.1)
Yt、Al、Kt、Lt为第t年产出、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a为资本产出弹性
整理并化简公式(2.1):
数据处理
本文以1952年至2016年为研究区间。总产出 Yt为GDP,用CPI换算成以1952年价格;劳动Lt为全国就业人员;资本Kt为我国的资本存量,但此数据需要进行测算。
采用永续盘存法(Kt=(1-8)Kt-1+lt/Pt,It、Pt为第t年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δ为固定资产折旧率)测算资本存量。It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Pt采用借鉴张军(2004)介绍的方法构的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基期资本存量Ko采用单豪杰(2008)测算的结果342亿元(1952年价)。δ采用陈昌兵(2014)计算的结果5.65%。
计算TFP增长率
本文利用STATA软件,对公式(2.2)进行OLS回归,并进一步消除异方差与自相关性,得到结果:
Ln (Yt)=-1.20+ 0.74*Ln (kt)
+ 1.30*Ut-l+-0.41*ut-2
Adj R2= 0.9970
F= 6561.31
所有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模型进行White和Durbin-Watson检验,不存在异方差与自相关问题。
a=0.74, l-a=0.26.代人(2.3)计算TFP增长率,结果见下图1:
结论
(1) TFP增长率的变动分析
1953年至2016年间我国TFP增长率呈现出非常大的波动,整体表现出涨跌交替的状态。本文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分析:1953年至1962年TFP增长率均小于零且大幅下降;1963年至1995年TFP的增长在-10%至15%的区间内剧烈波动,在这段时间内增长率的值正负参半;1996年至2016年间,TFP增长的波动趋于平稳,其中1996年至2007年逐年稳步增长,而2007年至2016年整体呈现下跌的趋势。
(2) TFP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据表2,我国1952年至2016年的TFP年均增长率为-1.30%,这说明我国技术水平一直在下降。显然,这有违常理和现实。但考虑到我国五、六十年代的CDP是后来学者们推算出来的,真实情况已难以考证。故本文将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1952年至1977年、1978年至1993年和1994年至2016年,重点关注后两个时间段。
据表3,我国1978年至1993年的TFP年均增长率为1.79%。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一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水平极大提高。1994年至2016年TFP年均增长率为1.06%,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推进,资源配置状况大幅优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了较大的发展。
[1]張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35-44.
[2]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17-31.
[3]陈昌兵可变折旧率估计及资本存量测算[J].经济研究,2014,12: 72-85.
[4]数据来源:http: //data.stats.gov.cn/
[5]数据来源:http: //data.stats.gov.cn/
[6]数据来源:http: //data.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