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2018-05-14李珂
李珂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能源短缺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能源基地,其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虽然以此为基础取得了经济的增长,但对环境造成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为了能够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山西省势必要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向着低碳化经济迈进。
山西省 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引言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占据主要位置,山西省由于具有储量巨大、开采条件好、分布广泛的特点,逐渐成为煤炭生产和输出的第一大省,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但以煤炭为主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严重破坏着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极度畸形的产业结构即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因此在节能减排上会有较大压力。在该背景下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形势下,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及提出可能的建议。
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1)三大产业的產值情况
2016年山西省经济发展中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0%、38.3%和55.7%,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3%、38.2%和57.5%。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山西省农业、工业所占比重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第萏产业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可见,山西省的三大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还应不断降低一、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二大产业就业情况
2016年山西省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为为670.5万人、481.1万人、756.6万人,第一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5.14%,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5.21%,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9.65%。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2012年后逐渐超过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成为吸收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次于第一、第三产业。而与2016年我国的三大产业就业比重的一般水平:27.70%,28.80%,43.50%相比,第一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仍然较大,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基于山西省二大产业能源消耗情况的碳排放分析
山西省的能源消耗总量逐年上升,其中又以第二产业的消耗情况最为显著,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比重在2006-2016的十年间对山西省能源消耗总量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消耗量在8000万吨以上。2016年山西省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占比为75.81%,其中重工业对2016年山西省能源总消费量的贡献率高达73.11%。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具有绝对比重,而在对第二产业进行细分后,可以看到是重工业的能源消耗最大。重工业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是支撑重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能源。根据曹生梅和严维青(2012)《我国煤炭、石油和火电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中的研究,碳排放中24.8%是由煤炭消费引起;石油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次之,达到16.5%;火电消费会对碳排放有8.7%的影响,这三种能源的消费对碳排放就有一半的贡献。因此,在山西省以第二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下,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支撑能源势必会加强碳排放,不利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高碳表现
(1)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重型化明显
2016年三大产业对山西省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6.0%、38.3%和55.7%,相对全国的平均水平来说,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则发展相对落后,与全国产业结构的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不合理之处。高碳排放的第二产业对于山西经济的贡献率虽然已低于第三产业,但仍然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重化工型省份,整体上还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山西经济发展重点的第二产业中又以能耗较高、碳排放量较大、污染较重的重化工产业为基础,2016年重工业对山西工业增加值的贡献高达92.2%,这其中就包括采矿业、电力供应业等,产业发展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众多小规模经营的企业对煤炭等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会使资源浪费严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将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山西产业优化的桎抬。
(2)第一产业发展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煤炭消费占第一产业总的终端消费构成的39.96%,在支撑第一产业的资源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第一产业内部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特征明显。山西省第一产业内部中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碳成分、有利于吸收温室气体和生态发展的林业对对产业带动还不够明显。同时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可以分析出,山西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发展大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依然较多。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虽然对经济的贡献水平最少,但其就业水平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山西省的产业就业层次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最低,生产附加值也是最少的,同时秸秆燃烧等农业活动以及用煤炭生火做饭、取暖等也不利于碳排放的减少。同时山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不足,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也一直低于第二产业的占比,其对就业人口的容纳程度也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第一产业内部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仍是低碳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3)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资源占比大
由于历史的自然因素的影响,煤炭、焦炭、石油等一直是山西省能源消耗的主要资源,其中又以煤炭的使用最为突出,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山西不仅是煤炭资源的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消费大省,通过山西省近十年对煤炭消费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十年来,山西省对煤炭的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三大产业煤炭消费中,第一产业占煤炭消费的2.64%;第二产业的煤炭消费占总的煤炭消费的76.40%,其中重工业的煤炭消费比重为72.57%;第H产业占煤炭消费比重的6.94%。当前山西省依然处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所以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结构依然难以改变。山西省能源利用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的稳定。
山西产业低碳化调整的对策分析
(1)優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降耗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来自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在40%以上,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又以重工业为主,相反,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不足。随着工业的推动,能源使用总量也逐年攀升,第二产业过高的产业结构与低碳发展模式的矛盾也更加显著。政府应加大落后产能企业的调整力度,对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关、改、停,整合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引导企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使企业生产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同时山西还应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山川地貌中形成自己的旅游特色,大力促进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2)改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针对山西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大力推进林业发展,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森林氧吧的功能吸收空气中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守卫蓝天绿水。另外考虑到从事农业的人口众多,但农业的生产率和附加值在三大产业中都处于最低的水平,
需要对农业引进生产率更高的技术设备,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促进农业的高效集约式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农村剩余人口进行转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人口向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人口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农业大部队的剩余劳动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3)降低煤炭使用,大力扶持新能源发展
煤炭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代表,具有高污染、高排放的特征,同时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化石能源结构,是不利于低碳发展的形势的,因此需要对现有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发展。在当前的能源消费中,减少煤炭、焦炭在生产中的使用,增加碳排放较少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可再生能源中,利用在太行山上光照充足的优势特点发展太阳能资源,利用地下水水温终年稳定的特点发展地热能资源,同时积极发展风能、核能,并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推进能源产业体系朝着更加低碳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结构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对目前山西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学习先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以寻求适合山西产业的结构低碳转型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通过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实现省内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王剑,吴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首倡及其意义——《我们共同的未来》述评[J].铜仁学院报,2014,(06):62-65.
[2]姜启亮,吴勇.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中国低碳经济实现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6,(24):97-99.
[3]苏礼华.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