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2018-05-14徐沐诗琦郑贤娟

财讯 2018年28期
关键词:红河州村寨遗产

徐沐诗琦 郑贤娟

近年来,精准扶贫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着眼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最优先和最紧迫的脱贫任务,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旅游精准扶贫机制话题,选取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为典型案例地,对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展开深入研究,揭示村寨旅游扶贫背后复杂而自洽的逻辑与动因,层层递进,总结归纳出适合于元阳县这一贫困少数民族村寨精准扶贫机制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

旅游精准扶贫 农旅融合

红河州元阳县

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为了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目标,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贫困居民而开展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位一体的新型扶贫方式。2014 年国务院首次完整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如何将精准扶贫理念应用于旅游扶贫实践,成为业界和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构建

(1)构建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扶贫主要是区域瞄准,主要通过区域扶贫开发,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从本质上看,贫困人口是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作用对象。制约少数民族村寨贫困人口旅游受益的因素是多维的,主要包括资本约束、权利约束和能力约束三个方面。

(2)涵盖内容。要实现我国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旅游发展中的贫困人口持续受益,需通过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构建来突破贫困人口旅游受益的制约因素,从而形成旅游受益机会、自我发展能力、可持续生计的良性循环。具体包括:外援式项目的贫困人口受益预设机制、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及参与受益增长机制、旅游业内生化发展机制、资源转化和利益协调机制和旅游精准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红河州元阳县建立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动因与路径

(1)研究区概况。元阳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丰富遗产资源,但是因为交通闭塞、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制约了经济发展,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2016年元阳县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90 元,低于国家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低于云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元阳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承擔着反贫困使命。在推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梯田绿色农业,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形成旅游消费体系通道,就地把一产转化为三产,极大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村寨的脱贫目标。

(2)红河州元阳县旅游精准扶贫的动因。在元阳县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对元阳哈尼梯田独特农耕文化景观的保护是首要任务,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文化过滤”,甚至“文化失忆”的现象。其次,元阳县农村居民普遍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对遗产价值的认知,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另外,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梯田景观季节性等客观因素也是制约元阳县旅游扶贫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红河州元阳县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和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3)红河州元阳县建立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路径。首先,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打破传统的“标本化”、“博物馆式”的固态遗产保护模式,把遗产资源充分利用到旅游开发中,让游客不仅是视觉上的景观感受,更应该让游客体验感受到哈尼梯田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其次,“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帮助农村居民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了解,认识旅游扶贫项目对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居民对遗产价值的理解,认识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且自己是遗产保护的重要主题,让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遗产保护和旅游扶贫中。最后,应改变传统的以政府、开发商为主导的旅游模式,让社区充分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和收益过程中,通过设立激励机制和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扶贫项目开展中,让社区居民亲自展示他们的文化、习俗,使原住民从被动状态逐渐转向主动,积极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中,切实从中获取经济收益,增加创收渠道。

总结

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传统旅游扶贫的提升和突破。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旅游精准扶贫强调贫困人口的参与和旅游发展受益,突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特级贫困县元阳县为例,通过对其具体情况和建立旅游精准扶贫体系的动因的分析,为其如何更好地将其自然环境、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提出建议,以促进该地经济发展,脱离贫困。该分析是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的一般性探讨,是对如何提升我国旅游扶贫精准化的积极探索,以期对未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角媛梅,程国栋,肖笃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J].地理研究,2002,(06):733-741

[2]李俊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研究──以乌蒙山区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3-49

[3]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5):196-200

[4]李佳;田里;王磊.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以四川藏区为例[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作者简介:徐沐诗琦(1993—),女,回族,云南省个旧市人,会计专业硕士在读,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专业,研究方向:会计。

郑贤娟(1994—)女,汉族,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人,会计专业硕士在读,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专业,研究方向:会计。

猜你喜欢

红河州村寨遗产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遗产怎么分
创享空间
遗产的分配
锅巴粥
说谎和开玩笑
千万遗产
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现状、问题及对策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