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分析

2018-05-14李大强

财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艺品文化发展

李大强

个旧市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锡文亿创意产业既作为延续其千年锡矿开采历史的有序承接,又作为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自然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然而,就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潜在的工业文化(旅游)资源管理权存在冲突、产业适应的历史惯性的发展思维惯性突出成为了发展当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因此,为了扭转当前的局面就需采取“合作、开放、协调、绿色、创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锡文化 创意产业 发展路径

研究背景

个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区、红河北岸,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县级市。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作为一座冶金工业城市其早已形成了以锡矿开采冶炼为主,铅、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为辅的矿业生产规模化格局。世界上锡矿储量约为1100万吨,中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7.87%,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云南的锡产量则一直居于全国之首,占全国锡产量的50%左右,占世界锡产量的近20%,个旧的锡产量位于前列,由此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锡都”。个旧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因矿而建的资源型城市,从1951年建市至今,已累计生产有色金属约360万余吨,为国家贡献财富总额超过130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投人的10倍。然而,在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个旧面临不少现实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截至2007年底,个旧有色金属保有储量已骤减到50万吨,仅为累计探明储量的5%,其中,锡保有储量已不足探明储量的10%。更为严重的是,与全国其他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一样,个旧正在为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的弊端付出极为沉重的环境、资源和社会代价: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负担重、生态治理和社会稳定压力大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尖锐性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国家批准了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名单中,个旧市榜上有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近些年来,依托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此环境下随之产生并快速成长。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造为核心、以思想为动力,通过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不断开发和广泛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以创新、创造、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魏鹏举在其《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文化创意的内生价值研究》提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被赋予浓重的‘文化责任外,也被寄予强烈的‘产业使命,尤其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和急迫。”对于以往单纯依靠资源快速发展的城市和地区,资源枯竭是其终将面对的事实,如何转型、转向何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紧跟时代潮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唯有对于文化的把握,城市才能实现生生不息的延续,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似乎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方向。

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锡工艺品作为锡文化与人为创意的高度结合,能够从一个直观的点反映出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个旧锡工艺品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工艺特征主要表现在:手工多次成型而非机械浇铸一次成型、手工无铅焊接、手工整型、手工车光、手工抛亮等。目前直接从事锡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司主要涉足锡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环节,而这样的企业目前共有6家,在锡工艺品制作方面皆有各自的经营特色。(见下表)

以锡工艺品生产为例,19到20世纪期间,中国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同时也由于价格偏高的因素,锡制用品轻易地被当时的玻璃、搪瓷、塑料制品所普遍替代,国内的锡工艺品产业因此失去了民众对于其生活用途的依赖,其规模自然未能得到扩展。而国外的锡工艺品则表现得不同:回溯20世纪90年代后期,马来西亚的锡产品大规模进人中国,据当时的市场调查保守估算:中国的锡工艺品的需求应不低于每年4亿元人民币,而现实却是在泰国、韩国和新加坡相继投资锡工艺产业并进入到中国市场。目前,8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马来西亚的“皇家锡兰娥”、“皇家泰芝宝”与“皇家大马锡”所占据,而另外将近15%被泰国、韩国、新加坡所分,中国的锡工艺产业占利极微,而个旧作为中国锡产业生产的中心基地,锡工艺品产业却始终未能发展壮大。

制约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因

王文长在其《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提到:“产业结构选择的民族偏好是一种适应性偏好,即适应已知产业。这种适应性暗含着避免未知风险,减少学习费用,获取可知效率的经验理性。可知利益愈明确,其对民族行为的诱導力就越强。”虽然这种“产业适应的历史惯性”本质上是中性的,并且民族的存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所处的生态环境资源结构差异决定其特征的延续,但是当面对非转型不可的现实压力,转型中面对的阻力是惊人的。

(1)矿业部门:锡矿开采陷人压缩成本的无限“死循环”之中

锡矿开采业作为个旧市的支柱产业门类,在开发过程中安排了近9万人就业,其中云锡集团职工约3万人,私企职工约6万人,而这当中基层职工占绝大多数,且由于自身素质技能偏低。按照目前基层职工素质统计比例看,100名基层职工最多有2名具备高中文化,30%的获过初中教育,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基本未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锡矿开采的生产惯性大。同时,随着世界锡矿价格的持续低迷、锡矿品味降低,压缩成本式的锡矿开采逐渐成为了常态,而这一现象尤其在私企甚为明显。在个旧的矿区可以明显的看到,私企一般经营的矿洞皆是从云锡集团处购买的尾矿洞而获得的开采经营权,然而资源的稀缺性迫使锡矿的 “淘金者”只能通过矿洞的层层转包,而获得有限的锡矿开采权以此圆发财梦。殊不知,这样的层层转包无限制地压缩了直接从事采矿的企业主利润,于是这些企业主不得不通过不断地压缩采矿成本来获得仅存的微薄收益。更有甚者竟放弃了先进的采矿机器,选择用人工进行挖矿、手推车运矿的低成本经营模式。以上这些就把锡矿的开采过程陷入了不停的“死循环”之中,在矿业部门经营者看来唯有降低成本才能获得盈利,或者是维持基本的运营。

(2)地方政府:支持方向不明朗抑制创意人才的热情

个旧市对于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致是伴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定规模,而目前当地政府仅仅在此方面处于基础的起步阶段,比如积极帮助锡文化从业者申请“文化传承人”、不断加强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基础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然而,目前地方政府并未在如何支持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出台明确的规划措施,这就导致了对于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重点、就业去向受到了限制。另外,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合适的宣传平台,不然就会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而目前在宣传平台的建设方面,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及时促成专业从事锡文化创意产业的中介服务机构设立,以上這些都对激发创意人才聚集产生了限制。

(3)民间锡文化从业者:彼此之间存在着隐性的恶性竞争

锡工艺品的制作一直以来主要偏重于政府机关部门、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定制产品,包括锡茶罐、锡酒具等礼品类型。然而,近些年来经营情况普遍并不理想,锡工艺品生产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包括市场定位、技术革新等方面。目前,上述6家锡工艺品企业生产工艺总体接近、产品同质性高,且在共同竞争需求相似的市场客户群,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各方必然希望在多方竞争中实现自家锡工艺品收益的最大化。由于消费市场有限,各方单纯靠现有的市场竞争已经制约了锡工艺品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再加之目前锡工艺品种仅仅局限在生活类工艺品中,其本身的可替代性极高,会进一步影响到锡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壮大。

发展路径的选择:“合作、开放、协调、绿色、创新”

个旧的锡文化创意产业既然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整个城市面临转型的现实困境中相关部门就需要为其搭建起适合的平台,进而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局面。为此,遵循 “合作、开放、协调、绿色、创新”将会是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今后的一条可行路径。

(1)“合作”:积极寻求多方平等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

个旧市政府应该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锡工业遗产资源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就当中涉及到的具体管辖权争议进行暂时搁置或者委托由第三方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管理,从形成更为有效的合作框架,为个旧的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第二,旅游文化部门主动同矿业部门、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形成合作机制,研究工业旅游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历史悠久的个旧锡矿产业链,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工业建筑遗产,因此紧扣锡文化内涵,发展矿区探险旅游,以现有的矿道为载体,以矿工文化为内核,有选择地开发一些废弃的矿井,加以简单整理和改造,恢复其原有面貌,借助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模拟工人在数百米地下深处的劳动场面和工作环境,让游客感受矿工与大自然的关系,使游客进一步加深拓展对锡矿及美好生活的新认识。

(2)“开放”:优化文化创意园区的功能发展,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

国内外实践证明,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成熟,未来城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集中在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而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有价值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更新利用,就可以吸引艺术家人驻,成立工作室,进而建设新的创意人文环境市场,加强与现今社会大量需求艺术品市场的交流活动,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人文景观利益,还可以采用地标式工业建筑遗产,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节点,成为文化艺术创作的集散地,推动整个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形象。个旧地区的工业建筑遗产处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满“锡文化”特色的建筑个性与宽敞、高大的建筑内部空间构成,为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工业建筑创造性功能置换,建设文化创意园使得城市空间自身来反映城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协调”:加强方向引导,并协调各方利益分配

政府作为锡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推动力,应该进一步加强锡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和区域内资源的整合,依托附近高校的人才资源以及政府的行政资源等,积极进行相互融合,促进锡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孵化和转换,使得创意、生产以及销售能够在创意园区内直接完成,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从而真正保证行业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此外,形成行业人才合理的培养与使用机制。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加快发展锡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加快培养、吸引一批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创意人才。首先在高校开设锡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专业教育,并逐步形成系统的行业人才认证机制,从而从制度上改变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混乱的格局。

(4)“绿色”: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符合时代的市场需求

锡是“绿色环保金属”,据金属理论分析,锡性凉、散热效果极佳,因此比其他器皿更胜一筹。相关锡工艺品生产者应该将锡的这一特性真正融人到产品的创意生产中,以积极适应现如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绿色环保”、“保健”等功能的关注,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娱乐事业的需求,以此拓展市场销售份额并将其作为基点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空间。

(5)“创新”:积极开发锡产品的深加工

从现代观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集合,而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就是要不断实现创新。个旧锡工艺品制造拥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始终将锡作为初级加工原料进行出售,加之锡工艺品较为单一的消费方式与使用途径很大程度上成为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桎梏。因此,企业要加大研发实施市场对路的””纯锡””制品用途以及””斑锡””工艺创新产品,继续走高端市场路线,从中既要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又要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的需要,品种要更加多样,技术要更加精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满结合。同时,企业要不断开拓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建立强大的营销队伍网络,促进产品系列化、档次化、链条化的开发,将制锡工艺与其他材料工艺品互为依托,形成多层面上的工艺礼品与旅游商品的销售势态。进而带动地方优势资源产业的内涵发展,避免工艺品市场的单一化。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2]魏鹏举.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价值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3]王文长.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工艺品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两块木头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如何描写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