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小额借贷风险及其预防机制

2018-05-14崔文栋

财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网贷高中生消费

崔文栋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环境、工作和学习条件,但也催生了诸多新挑战。近几年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体系的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改变几乎是颠覆性的。它在为人们提供各方便捷的同时,也“设置”了诸多陷阱。具体来看,当前国内社会早已处在一个经济多元的市场新时代,思想观、价值观、生活观,千差万别。龙其是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而言,外部世界的诱惑、消费观的扭曲,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均带来巨大困扰。譬如,近两年国内接连发生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无力偿还巨额贷款跳楼事件”,如此等等,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当然,笔者目前作为一名高中生,或许无法准确评价大学校园的小额网贷及其风险情况,但结合一些新闻报道,以及个人现有金融知识与消费理念的了解认知,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和观点。

高中生 大学生 網贷 风险预防

问题提出及个人观点

笔者目前尚未进入到大学校园,但作为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一名高三学生,加之既往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对金融消费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以我们高中学生为例,既往对身边情况的观察,让笔者深深认识到,虽然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高中生和大学新生,自制力相对较差,但并代表对一些社会风险一无所知。直白点来讲,近几年国内接连发生的十多起影响恶劣的校园贷事件,德育教育的缺失、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推卸的,但核心问题还是出现在了学生个体身上。单以我身边的情况为例,很多同学,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好与坏,绝大部分学生均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而总是有小部分人,花钱从不节制。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钱”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虚拟的数字。毕竟现在不同以往,微信、财付通、支付宝等各类网络消费工具,轻轻一点,即可体验到消费的快感。

如上所言,在这种局面下,当高中生进人到大学校园,学习方面自由度增强,离开了家庭,约束性大幅降低。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正因如此,所以我们也一直看到了,很多家长并不是不信赖自己的孩子,大多正是处于该方面的考虑,所以基本都是按月给自己的孩子生活费。比如我家的邻居,女儿已经大二。父母将整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支付给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对于花钱无节,制的学生,很有可能提前花费光,同时又不好意思问父母要钱,继而选择网贷这条路。根据个人的了解,光前校园贷很简单,只需要学号和手机号,即可轻松贷款1000到2000元,如果资料比较齐全,甚至可达上万。

综合来看,小额贷款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国内的确比较短,暂时认定其为一种金融创新发展。由于支持小额、快速、简单等特点,所以受到了除企业组织以外的社会个人贷款群体的欢迎,而学生几乎成为了主力军。换言之,大学校园为小额贷款带来了生机。准确地说,双方在大多情况下达成了一种互助互利的局面,毕竟达成了供求关系。与此同时,很多小额贷款都得到了校方的支持,毕竟国家贷款比较有限。但是,对于贷款门槛的设置,并不符合法律标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法律层面的保障性缺失所致。毕竟学生并无稳定的收人来源,生活费都是来自家庭,少部分学生会利用周末时间兼职。所以,笔者的观点和看法,还是坚持应当从学生这一层面切人,之后再从校园监管以及法律体系建设层面确足保障。

学生小额借贷的发展与现状、影响

(1)校园贷的发展

面向学生群体的贷款业务,最早始于2002年,也就是16年前。招商银行首次发行了针对学生的信用卡。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抢占了大学生的信用市场。由此可见,校园市场的巨大需求。所以,其他商业银行也陆续加人进来。但是,在短短的几年内,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譬如像违约率、坏账率等,均明显高于非学生群体贷款。基于上述主要原因,从2009年开始,银监会提出新要求,然后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退出、暂停了该业务服务,即退出了学生信用卡市场。可是,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早已掩盖不了学生们的巨大消费需求。几乎是同一时期,国内互联网络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发展,尤其是金融领域,各类P2P和网络金融平台,不断涌现。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从2013年开始,校园贷进人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再加上2015年我国互联网+全局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正式提出,也使得校园网贷业务上升到了一个顶峰,并成为了社会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仅以2016年为例,提供校园小额贷款的平台,就已经达到了110家。也正是在这两年,跳楼事件、裸贷事件等悲剧接连发生。对此,再次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重视。所以,近两年,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有关校园信贷的政策。与此同时,银监会也明确提出了“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并取消了部分网贷平台。截止到2017年,全国还有7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开展校园贷款业务。其中绝大部分所提供的信贷业务更加“对口”,即重点面向学生的消费需求,即与一些购物网站合作,以消费分期的形式。譬如像手机、数码产品等,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一些物质方面的基本需求。当然,大部分仍是以现金贷为主,500-8000不等。

(2)政策保障增强下校园贷对学生的影响

开篇部分笔者已经说过,作为一名高中生,可能对大学校园、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太了解,也没有开展过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故此,本部分重点以我们高中生为例。

具体来看,从2016年开始,国家及各级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该领域的整顿,所以校园网贷平台也有了大幅改善。但是,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伴随着各类三方支付平台的涌现与服务功能完善,以及自身业务的拓展,校园贷的影响力不但没减退,反而更为显现。也恰恰印证了那句话,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是市场。所以,有些校园贷的业务也早已从大学延伸到高中。或许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影响不那么严重,但的确也有不少问题。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或者一些住校生,介于门槛并不高,所以很多都利用校园贷提前消费。笔者身边也曾有两位同学选择如此。并且很多人都抱着一种心态,即反正就那么点利息,不贷白不贷。

然而,或许隐藏的陷阱并不易被大家所察觉。笔者以为,可概况为三方面:

其一,校园贷的吸引力大。比如我们的学生,在进行消费贷款的时候,一般都不可能申请到正规银行的信用卡,而仅有的银行卡,多为父母给自己赚生活费所用。与此同时,银监会也早已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也不得向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稳定收入的学生发卡。最后就是要精准核实学生的身份情况和真实性。即便上述要求达到标准,额度也必须要控制在500到3000这一范围。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500到3000或许并不是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毕竟很多同学想自己买衣服,一般都会攒钱。而像买电脑、手机这种,除了问父母要钱,其次就是选择校园贷。比如常见的一些平台,趣分期、名校贷、分期购物网站、京东白条等。正如开篇部分所言,和大学校园网贷几乎一样,高中生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即可借款500以上,高者甚至达到1万、2万。对于其中的危害性,想必也无需多言,前文中已经阐明过了。

其二,还款利息模糊化、催款手段暴力化。绝大部分的校园网贷并不考虑学生实际偿还能力。在宣传的时候,很多平台都刻意去隐瞒实际资费,并以“显眼”的标题吸引学生,即超低利息、分期等。虽然很多学生也都很明白,这类网贷比正规银行贷款的利息至少高出一倍,但均有一个普遍心态,即“差不多就行”,毕竟自己不经常使用,下次还上就不用了。然而恰恰就是这种心理,很有可能让部分学生变成一种“瘾”。毕竟钱对很多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个“数字”。

与此同时,高中生根本没有稳定的收人来源,最多每月从父母那里获取有限的生活费。一旦资金紧张,短期内还不上,网贷公司就会轰炸当事人的通讯录。包括自己的同学、亲戚、家人等,会接连收到催债信息。如此以来,为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很有可能让这类学生走上极端。再者就是,当部分贷款还不上的时候,“拆东墙补西墙”。若干次操作之后,利息不断增加,最终还是要父母来偿还。

基于小额借贷消费视角完善校园贷监管与风险预防机制

(1)对我们学生而言

关于该层面的建议,可能就是笔者比较乐于关注社会金融信息、市场消费前沿信息、互联网经济的原因。笔者以为,学生自身需要增强自己的理财知识,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或许很多人尚未成年,但基本的理性判断和行为意识,我们早已具备。所以,必要的理财知识和网络借贷安全意识,必须要树立。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不攀比、不浪费,形成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

(2)对学校加强管理而言

继续结合我们高中学生实际,建议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知识普及,即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当然,或许该方面仍比较难,毕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当前社会处在一个多元发展趋向。不过,笔者以为,学校管理方仍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工作。第一,净化校园环境,及时清理各种小广告,杜绝校园贷的广告在偏僻角落出现;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增加一些社会方面的新闻信息,增加金融知识的讲解与普及,并结合典型案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其中的危害;第三,学校应与家长方面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和沟通学生的阶段性表现,避免校园攀比心理。在笔者看来,很多大学生的悲剧,恰恰是由中学时代所催生的负面思想所致。

对于高校管理方面,前文中也提及到了一些,即很多学生都利用周末时间兼职赚生活费。实际上国内不少高校均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并且与多个行业的不同企业部门单位确立的合作关系,周末、假期等,为校内的学生提供了不少勤工、实习岗位,给足学生们依靠劳动挣钱的机会。

(3)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

应当从法律和政策体系完善层面,进一步制定市场准入政策。以大学生为例,应当将该部分内容纳入到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让大部分学生知晓其中的利害之处,这样一般都会多一层自我考虑。简言之,就是小惩大诫,提高诚信缺失行为成本。

此外,还需要针对校园学生网贷的实际情况与行为表现,对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活动确足监管。规范网络借贷,以法律的强制性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将校园贷的问题及其影响范围,适当扩充,即从校园扩充到整个社会。因为近两年发生的多起悲剧,已经向我们证明,这并不是教育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我让你太。故此,可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对大学生借贷消费的意见,争取为大学生找到或创造一个最为合适的借贷消费方式。

(4)对网贷平台公司而言

网贷平台应当将侧重点放在网络技术和管理服务理念层面,而不是“唯利是图”,哪里有粥就往哪里去,何况有的粥是不能喝的。当然,实际上对于网贷平台公司自身而言,绝大部分公司是不可能积极主动做出改变的。结合上述“3.3内容”来看,一切的实现仍需要建立在政府监管与法律强制层面之下。比如,对平台中的用户身份认真审核,对用户的信用等级科学评价,加强行业自律监管。重点应从学生最切实的问题出发,即还款能力。所以,仍需要对贷款额度做出进一步的合理调整。尤其是要清楚的了解和调查学生的还款情况。

[1]王翠,桂丽.浅析校园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7(21).

[2]万珂菲.大学生校园贷款的模式与法制监管研究[J].经济师,2017(8):233-234.

[3]卢艺方,段昕昕.“校園贷”现状调查及金融、法制监管建议——以河南四所高校和两所高中为例[J].时代金融,2016(11):238-239.

[4]倪嘉璟,吕婷.关于校园贷的分析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3):49-50.

[5]赵已诺.中学生超前消费乱象及解决对策[J].江苏商论,2017(8):175-176.

[6]梁楚梨,陈喜瑶,冯心如,等.学生网贷消费的负面影响和法律应对[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3):102-105.

[7]常伊娃.高中生德育教育与正确消费观念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2(32):123-123.

[8]王一丹.试析金融教育对于高中生研究金融理财知识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7(11).

猜你喜欢

网贷高中生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