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货币政策走向稳健
2018-05-14骆宇明
骆宇明
因某种经济目标,中央银行采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方法,是2011年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措施和方针的总和,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
中国 货币政策 稳健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二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三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如何走向稳健,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合理调整,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建议和想法。
我国面临的经济状况
从国内外目前的形势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期。2014年12月12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条经济金融数据。数据显示,“一降一升”的投资和消费形式已经出现。2014年1月份一直到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5106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8%。2014年的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75亿元,同比增长11.7%,其实,除去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11.2%。另一方面,2014年的11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10月份低0.5百分点。
“松”与“紧”要适度
穩健的货币政策强调了灵活性,注意松紧适度,对存款和利率、汇率准备要进行适度的调整。货币政策如何适度调整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密不可分。201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缓慢,压力倍增,国家经济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所谓的“松紧适度”不是全部放手
不得不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做了较大的贡献。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不是说全部放手、全面宽松。从我国目前的生产情况和产业结构来看,负债率较高,产能杠杆率和部分行业也不低,泡沫化的问题不容小觑。
未来“松”的方向,与新的经济息息相关,如服务业,像教育、医疗、高科技行业等,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中的“松”应该旨在这些行业中。在经济结构调整的状态下,要做到“松紧适度”,促使货币币值的稳健增长。
货币政策需要明确的衡量标准
货币政策注意松紧适度,过去的货币政策用好多指标一起衡量,现在是用某种指标来衡量。2015年货币政策的衡量指标单一化,放弃信贷、社会融资预期的目标。2014年多次实施的“结构性和定向性调控”至今为止一直在操作和完善。
我国货币政策如何稳健
(1)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工作首位,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资没有收回成本的背景下,要缓解经济带来的压力,确保经济增速不跌到7%以下,需要货币政策适应经济发展。
在重视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关键是调节结构之间平衡和保持稳定增长”。而寻找平衡,就是要求货币政策必须符合两个目标,既不能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大放水、强刺激,也不能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而紧缩流动性,引发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升,资金链矛盾重重。所说的“度”,就是“松紧适度”。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急速下降,各种各样的隐性风险逐渐显性化,风险总体呈可控局面,但是想要化解以泡沫化和高杠杆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健全化解风险的体制。只要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平稳发展,货币政策趋于稳定状态,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将指日可待。
(2)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
加强我国货币政策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其他措施,是在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政策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此外,还要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进而完善企业有关竞争和约束的制度,使货币政策的渠道畅通无阻,进一步提高它的效果。
(3)带动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资金合理分配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加强资本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提供市场运营的信息,使存款准备金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因此,我国应该一步步推动利率的市场化,进而加强利率。但是在目前的货币政策发展中,应该尽量避免上调存款基准利率,这非常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4)扩大国债发行量
因为国债发行量不会改变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增加需求总量,导致通货膨胀。它还能为中央银行的金融市场操作提供合理的依据,使货币供给规模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上。因此可以适宜地扩大国债的发行量。
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相对水平上,是相对于去年货币政策而言;然而在绝对水平上,货币政策依然需要灵活多变的扶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我国当前形势下,今年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一个分水岭,一方面需要抵抗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不能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相对高点,负利率以及加息预期的增强又阻碍央票的发行。在保证信贷供给与经济结构调整匹配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采取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调控措施共同发挥作用,来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效率。
[1]内外部均衡目标下的汇率政策选择[J].龙超,张文.国际金融研究.2011(01)
[2]人民币汇率变动在通货膨胀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商文涛.商业时代.2010(03)
[3]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浅析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J].冶哗,周述建.东方企业文化.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