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8-05-14常俊鹏

财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土地

常俊鹏

推进城市化,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城市化存在着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偏差和区域城市化差距扩大等问题,本文将讨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

经济结构调整 区域城市化差距

引言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信息和管理中心。政府是城市化的重要行为主体,政府行为对城市化具有重要影响。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决定了中国城市化的基本路径(吴文钰,2014)。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能否选择正确的城市化战略,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乡村社会的转变,关系到城乡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合理;因此,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另外一方面,区域工业化和区域城市化是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FDI、科教、环境、物流是影响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葛宝琴,2010)。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实施新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走科教兴市之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城乡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调整行政区划,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步伐,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紧密,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又对工业化具有反作用。我国却走了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脱节的道路。首先,我国的第三产业明显落后,存在许多结构上的问题,而且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物质产出,所以没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振兴和第三产业的兴起按规律构成在时序上的递进,以至于城市化的经济基础不足。其次,把农业和农村与现代化的进程二者互相分离而形成的经济格局,影响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正常交流。

(2)发展战略有偏差。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除原有城市人口增长之外,主要在于从来自农村的人口迁移,存在两个选择:一是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扩张城市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去发展大城市;二是经由农村的工业化,积累城市的各种要素,找到城市增长点,发展农村的小城镇。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在从乡村不断吸引剩余资金,并且阻止乡村的劳动力进人城市,这不但阻碍了城市的建设,而且逐渐强化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我国曾经提出“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来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项战略逐渐显现出了它的不足,造成规模狭小,集聚效益差,土地资源浪费,自然环境被破坏等问题。

(3)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快速膨胀不协调。城市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城市得以很好发展,有赖于过硬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中人流以及物流乃至信息资源的载体,其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化质量与速度。比如,城镇的供水能力、交通设施、环保设施等都还没有来得及对快速发展的小城镇的准备,并使许多城市的市内交通超负荷运转,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也受到了破坏,绿地越来越少,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垃圾排放量越来越大,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结果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失衡。农村城市化必须以公共设施为前提,现有公共设施不配套,与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很不协调,缺少必备的水、电、路、气等物质条件。我国财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虽然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但主要还是由政府投资基础建设,其他投资比例不大,没有形成良好的城镇建设经费筹集、运行、使用的机制和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4)农民自身利益受损失。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晚、基础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没有根本破除,本应是城市化最大受益者的农民,却在城市化进程中根本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对于失地农民的补偿是短期的,而一次性给付的生活保障性补偿,由于其补偿标准是农民耕种土地的农业收入,而不是土地的工业价值或商品化价值,因而这种补偿标准明显偏低。土地被征用之后,相当一部分原农村人口被转为城市居民户口,他们的就业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转变成了城市中没有失业保障的失业工人,丧失了生活来源,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5)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资源环境问题,形成日益紧迫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因为城市发展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但我国由于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宜居的土地以及水资源不是很充足,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城市发展建设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土地供给短方面。即便将来技术发展能解决我们的水资源短缺和能源短缺问题,恐怕也解决不了土地资源的短缺,因为城市扩展使土地的传统用途转向城市用途,使良田、湿地和森林等生境之上建起了住房和道路,加深了土地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农业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使本只集中于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危及农村。

解决对策

(1)深化改革,致力于完善配套的农村改革政策。城镇化是以劳动力转移为基础的,必须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之后,加快土地产权方面的政策调整,促使土地集中化,推动规模经营发展。

(2)制度创新,建立系统的城市化保障措施。国内外实践证明,农村城市化进程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否则会阻碍发展甚至扭曲发展。

[1]吴文钰.政府行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刘云喜.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3]岳锋利.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長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市化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雕塑的城市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