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

2018-05-14韦赜圣童鹏

财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直辖市格局

韦赜圣 童鹏

本文首先计算分析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状况,然后通过计算和比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情况,并与全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比较分析,为了保证可比性,又根据人均GDP划分相近经济发展阶段,在四大经济发展阶段内比较分析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比较分析

国民收入的界定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概况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有:工业、农业、建筑业和为生产服务的运输业、邮电业等。商业部门中的分类、包装、保管等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也创造一部分国民收入。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和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之间的分布。研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是通过考察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的收入流转渠道和数量及体现出的各收入主体间的关系,以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即收入形成、原始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始收入格局、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其中,收入形成层次是对生产经营成果即增加值的直接分配,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居民主要得到劳动报酬,是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分配。这个环节反映了各收入主体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份额,对主体分配格局和规模分配格局的形成起着基础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第二个环节是在收入形成的基础上,对财产收入的分配。包括地租、利息、红利等收入。这两个环节属于微观分配环节。经过两个环节的分配,形成初次分配格局。最终分配格局是各收入主体掌握的真实可用的收入份额,能够最充分、最准确的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也是我们研究芬析的重点所在。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角度和意义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角度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企业、政府、住户等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关系。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可以从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角度同时进行分析,即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和国民收入使用分配格局。分配过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其中初次分配是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主要体现的效率原则兼顾公平;而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前提上,政府干预的结果,兼顾效率和公平。为了更好的反映各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获得的原始收入,考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效率性和公平性,本文主要从初次分配的角度研究分析京津沪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并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京津沪渝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才能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意义

合理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会带来消费需求的下降,使得消费对国民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其次,合理的国民收入格局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动力报酬增加能够影响就业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再次,合理的分配格局能够真正的体现社会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重庆市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其地理与体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相比京津沪而言,其在地理位置上明显比渝更有优势,其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自重庆被划为直辖市以来,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分配格局的形成并不是朝夕之事,一旦形成改变也很难。京津沪渝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的差异也不是一时形成的,分析和比较京津沪渝的差异,有利于各直辖市相互借鉴彼此的经验。

全国及四大直辖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概况

(1)全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概况1997年,重庆市被划为直辖市,且其国民收入分配数据只能从投入产出表获得,为保持一致性,在分析国民收入宏观格局分配时采用1997年-2012年的现金流量表数据。

分析发现,全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共出现了四次拐点,分别是2004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政府部门收入占比基本稳定在15%左右,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在1998年最高,达到了53.14%,在

2004年占比50%,在2004年开始下降,在2005年至2007年,基本保持稳定,下降幅度小。在2007年达到最低,达到了39.74%,在2007年以后开始回升。企业部门收入占比与居民收入占比呈反向变化趋势,即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则企业收入占比下降。

(2)重庆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概况由于重庆市国民收入在居民、政府和企业之间收入分配数据来源于投入产出表,所以采用1997年一20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信息网),分析重庆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重庆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较为明显,只有两个阶段。其中1997年居民占比最高,达到65%左右。在1997年至2000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当时重庆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相对合理,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发酵期。2000年至2005年居民部门占比大幅度下降,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大幅度上升,说明重庆市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2005年以后居民、企业占比变化幅度较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整个时期政府部门收入占比在10%—20%波动,变化不大,从2005年开始出现小幅度上升趋势。

(3)北京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概况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不频繁,目.一直朝着提高居民部门收入占比方向前进。其中政府部门所占国民收入比重一直最小,且变化不大,稳定于10%—20%之间。政府部门与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在15年中变化较大,并存在明显的分界线。1997年一2003年,居民部门与政府部门所占比重相近,近乎平分国民收入中剔除政府部门收入部分。自2003年以后居民部门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自2008年以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占比50%左右,而企业部门所占比重自2003年以后逐年下降,自2008年以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占比35%左右。自2003年以后居民部门所占比重一直高于政府部门。总的来说,在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门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收入主体,国民收入开始向居民部门倾斜。

(4)上海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概况

通过图3可知,1997年一2012年上海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并不稳定,出现两次比较明显的拐点。2002—2004年企业部门收入占比上升较快,挤占了政府部门收入和居民部门收入。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较大,说明企业部门收入占比增加是以减少居民部门收入为代价。2004—2008年伴随着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上升,企业部门收入占比略有下降。2008—2011年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趋于一致。2011年以来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开始出现上升趋势。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20%左右,相对稳定。

(5)天津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概况从图4可以看出天津市和上海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但天津市居民部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波动较大,1997年一2001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较大,2001年一2007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上升。2007年一2012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开始出现小幅上升趋势,企业部门收入占比出现小幅下降趋势。整个时期政府部门收入占比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15%—20%之间。

四大直辖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比较分析

(1)四大直辖市相同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

我们根据北京市历年统计年鉴、上海市历年统计年鉴、天津市历年统计年鉴、重庆市历年统计年鉴,汇总得到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数据,结果见表1。

京津沪渝的经济发展受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受本市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比较京津沪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应在相近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比四大直辖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特征。为此,首先,选定一个变量衡量各直辖市经济发展情况,由于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有力标尺,本文以此作为划为京津沪渝京津发展阶段的变量;其次,以重庆市1997年人均GDP为起点,北京市2012年人均GDP为终点;最后以北京市为基础,每五年一个阶段确定人均GDP的取值阶段,倒推上海、天津和重庆所对应的发展阶段。

(2)四大直辖市相近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较分析

1.第一、第二经济发展阶段收入结构

由表1可以看出,重庆市经济发展是四大直辖市中最缓慢的,但是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被直辖前后是相对合理的。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很长一段时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从政策方面看,由于直辖市享有更多的中央政策优惠,大力发展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迅速,企业效益增长较快,短期内改革的红利没有很快惠及居民部门。政府在第一阶段中期即2005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开始回升,重庆市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期,三大产业迅速发展,服务业迎头而上,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就业态势,使得居民部门收入增加,企业部门效益反哺居民部门。同时2005年政府部门收入占比略有上升,政府作为职能部门,要为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型财政提供支持而形成了预防性货币需求,在分配过程中政府相應的增加了本部门的收入占比。总体来说,直辖红利较快地惠及居民部门,劳动力报酬显著回升。

北京市与上海市经济发展阶段,两直辖市此时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相似,根据图3可知,1997—2002年北京市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40%—45%之间,企业部门收入占比维持在45%左右,政府部门收入占比维持在15%左右,均无明显变化。相比于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在各个阶段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最快。在第二阶段即1995—2000年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过高,显现出“大政府”状态,且向居民部门倾斜的势头较弱。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企业利润畸高,且出现调整的趋势不大。

2.其他经济发展阶段收入结构

结合图2可以看出自2003年起北京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开始上升,企业部门收入占比开始下降。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首次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对体制政策的嗅觉灵敏,使得2002年以后国民收入开始慢慢地向居民部门倾斜,此后国民收入分配调整进入发酵期,该阶段各部门占比变化不甚明显。在第四阶段即2007—2012年,北京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上升幅度大,说明劳动者报酬增加,凸显社会公平。同时,北京市第三产业囊括信息业、金融保险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较好,其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到2012年已升至76.46%。产业结构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数的75.6%,上升了21.2%。

2004年上海市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达到峰值48.40%,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仅有35.82%。由于上海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早。2002年上海市工业企业利润f544.63亿元,2004年达到10003.76亿元,增长了84.07%;高新技术产业g加值有1986.08亿元上升到3947.78亿元,增加了98.77%。在经济转型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就业结构,导致结构性失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者报酬。上海市针对结构性失业开展了“青年职业见习计划”、“万人就业项目”和“技能振兴计划”等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到2012年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到60.45%,大大调动了劳动力就业。由表1可以看出在第三阶段之前较之于北京市与上海市,天津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结合图4可以看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相对合理,居民部门收入占比最高,达到50.91%。第三阶段即2000—2006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是天津市“十五”规划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人均GDP年均增长12.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3%。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与图4该阶段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上升相对应。农村城市化率达到了46.5%,农村城市化进程较快,相应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跟进缓慢造成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

通过对1997年以来四大直辖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较及与全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较发现:在四大直辖市中,经济发展起点较低的天津市与重庆市初始时期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较高,而后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于天津市的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其经济发展较快赶上北京市与上海市,经济发展阶段相差不大。而重庆市由于处于西部地区,并且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相对于京津沪其经济发展阶段滞后,但是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并没有减缓,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从第二阶段开始就一直大于上海市与天津市。综合京津沪渝可以发现,经济的发展的前期企业部门收入占比会呈现出上升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会得到调整,相对来说,重庆市的调整速度较快,北京市的调整效果最为明显。

(3)京津沪渝各个部门收入占比与全国各个部门收入占比相对一致,但今年来北京市居民收入占比呈现高于全国水平的趋势。说明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虽然经济上较其他省市发达,但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全国水平持平。再结合北京市收入分配格局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初期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公平,在经济发展平稳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出现改善。

(4)在相近发展阶段,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劳动报酬比重变化方向不一致,但整体都是朝着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方向前进。对于调整时间的长短主要受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地理位置等发展条件的约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相比于京津渝,上海市政府部门收入占比较高。

通过分析京津沪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现,企业高利润限制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增长。为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旧的产品观、产业观和财富观中解放出来,寻求惠国惠民的經济发展途径。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投资效率的提高,从而使更多的经济成果转化为劳动者报酬。

[1]于新状,李红岩,包玉香.论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趋势及优化[J].南都学坛,2014.

[2]谢攀,李文博,龚敏.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国际比较[J].财贸研究,2014.

[3]曾国安,黄浩,胡晶晶.基于主体视角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J].经济管理,2009.

[4]许圣道,童媛媛.提高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思路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3.

[6]北京市统计信息网,北京市1997-2013年统计年鉴[Z].

[7]上海市统计信息网,上海市1997-2013年统计年鉴[Z].

[8]天津市统计信息网,天津市1997-2013年统计年鉴[Z].

[9]重庆市统计局,重庆1997、2000年、2005年、2007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Z].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直辖市格局
从民间到官方:民国时期国民收入核算*
我国直辖市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的相互影响分析
格局与结局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以天地为格局
台“直辖市”接班战硝烟四起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