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极化效应研究
2018-05-14马银隆
马银隆
经济转型是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郑州航空港经济区被赋予乒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重任,目的就在于构建中原经济区新的战略窗口,为乒原现代化农业、观代化工业、观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使中原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最终带动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亿5个维度出发,深入解构了郑嫌航空港经济区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极化效应。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
极化效应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郑州航空港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对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很强的极化效应。在极化过程中,极点城市会吸引周围地区的物力资本、人力资本、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快速扩大增长极的资源规模,提升增长极的经济实力。极点城市的快速发展,进而会拉动吸引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越大表明极化效应越显著。本文以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深化对外开放、绿色生态发展、优化社会环境为视角全面解构了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极化效应。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郑州
航空港经济区的关联性
要实现中原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全方位的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第一是深入开展人口城镇化建设。第二是土地城镇化建设,在优化土地使用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扩大城镇土地面积。第三是经济城镇化建设,就是在提升经济总量的前提下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总生产总值的比重。第四是生态城镇化建设,力图建成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城镇化。第五是社会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
中原经济区要实现“三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发展,就需要一个增长极来带动,而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核心增长极。通过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规划和建设,使之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绿色生态发展,深化对外开放、优化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不仅带动郑州地区的发展,同时向中原地区輻射,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产生显著的极化效应。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外溢型极化路径
(1)以人力资本为视角
作为临空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基于航空快速运输的优势,利用机场的产业聚集效应,在机场周边形成了与航空相关的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这些以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化服务业及高端研发创新基地为主的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落户郑州航空港,为航空港区和整个郑州市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聚集所产生的正向外溢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加强郑州市和中原城市群之间的人才交流,提高中原腹地的劳动力水平和人口素质。第二,通过人才交流促进地区之间信息及新知识的传递。前者必然直接带动中原城市群人口质量城镇化的发展,后者则能够通过联动效应促进新型城镇化众多领域的发展。
(2)以科技创新为视角
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自建设以来聚集了大量的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相关的尖端科技企业和高端研发基地,使之成为了郑州市继高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基地。郑州航空港区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即进一步提升郑州市乃至中原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现代化水平。如图表(1)我们用郑州市专利申请数量与全省的比值,反映郑州市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科技创新的极化效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1-2015年郑州市专利申请量与河南全省的比值呈微弱的
上升趋势,这表明2015年之前郑州市科技创新对河南全省的极化效应并不显著,但是从2016开始比值就成明显的上升态势,这说明自2016年起郑州市科技创新对河南省开始产生显著的极化效应。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科技创新的初期阶段,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而且由于在科技创新初期阶段极点的极化效应不能完全辐射到周围地区,所以会拉大增长极与周围地区的差距。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迟滞性。由此可见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在当前,而在长久,通常由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会在将来若干年后体现得更加充分。
(3)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视角
如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形成了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入驻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产业具体有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微软手机应用研发基地、富士康、正威科技、UPS、联邦快递、惠普、德铁辛克、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河南越人医药等。
学术界一般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去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由表(1)中的产业分布可清晰看出: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聚集的主要是高端研发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2016年航空港区三大产业的产值比例为4:89:13,其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高,发展尤为突出,这表明无论是从产业结构高度化( HIGH) 的维度去衡量还是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维度去衡量,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产业结构都处于很高的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会直接提升经济城镇化水平,对于人口城镇化等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带动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则强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它对生态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将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中原城市集群的产业现状来看,中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等现象。以尖端科技、物流、会展、金融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在郑州航空港区内聚集,不仅能够提高中原城市群的投资建设水平,促进中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消耗原本的过剩产能,转移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继而带动中原地区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4)以深化对外开放为视角
中原地区地处我国的中北部,东南不沿海西北不临边,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使中原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陷入“区位刚性”和“能力陷阱”。因此深化对外开放,构建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新格局势必成为激活中原城市群发展潜能的必由之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立实质上是为中原经济连接全球经济搭上了一座“高架桥”。通过这样一座“高架桥”,国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对中原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中原地区也能够快速引进国外丰富先进的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信息资源,这既有利于实现中原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完美对接,促进中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链,又有助于中原地区制造业在高层次上嵌入全球价值链。境内郑州航空物流的主要货源地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的24个省份,境外涉及东亚、中亚和欧洲的22个国家。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所带来的外向型经济,可以使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实现跨越性跳步式发展。
(5)以绿色生态发展为视角
郑州航空港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力图建成一座智慧仓撕、生态宜居的航空大都市。新型城镇化也是以仓撕、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可见郑州航空港区和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理念上具有很高的耦合度。
建设环保型、集约型港区。郑州航空港区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方式进行污染治理。积极引进、消化、并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开发现代化产业体系,鼓励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打造绿色生态港区。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园林,重点建设城市生态廊道,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营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6)以优化社会环境为视角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真正意义上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是伴随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社会福利的提高而实现的,因此优化社会环境,增强社会环境的容纳力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成立以来,不断完善金融业、保险业、教育业、文化事业、医疗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为郑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教育方面:截至2016年,港区新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近2万个,幼儿园、中小学学位总数已达到5.4万个。医疗方面:2016年底港区已实现了15分钟步行医疗圈,并且未来还将建成40家医疗机构。
结论
临空经济是一个地区面向世界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立能够强有力的拉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并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极化效应。就郑州本身而言,首先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注重现代化服务业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再者,郑州应该不断完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环境容纳力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确保新型城镇化协调稳定的发展。就中原地区而言,更应该以此为契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承接郑州产业转移,对接郑州新兴产业,实现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要借鉴郑州社会服务业发展方式,提高社会环境方面的城市承载力;就整个中原城市集群而言,应该進行全方位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彼此联成一体、同舟共济,打破地界和行政限制,共享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红利,最终建立一个生态文明的中原城市群,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郑州航空港区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形成的以点带面的极化效应,如果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极化带动机制,那么将对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模范效应。
[1]贺书平.郑州航空港区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32(5):18-23.
[2]于皓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效应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3(6 ):23-27.
[3]余李.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外溢效应分析[J].现代商业,2014-05-28.
[4]孙振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其空间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06-06.
[5]张合林,赵晓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6).
[6]王东东,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研究一以郑州等九城融合发展为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