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研究
2018-05-14陆荟伊
陆荟伊
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信息传播、工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社会中,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层层面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雨,在人们享受着互联网等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消费却是一把双刃剑,它从消费伦理上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会社会、人的发展也埋下7隐患。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消解消费异化对人、企业、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入、企业、国家又该如何采取措施,这是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消费异化研究的现状
异化在哲学当中指的就是事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和自身的对立面,最终变成了悖逆本质的东西的过程。而关于消费异化最初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结合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的思想提出的。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意识形态》中提出在西方的消费社会中,针对物化人类、消费异化等的现象进行严厉的批判,并且认为“社会控制所强求的正是对于过度生产和消费压倒一切的需要。”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批判了人们对于享乐、崇尚奢靡的思想,批判大众文化中的“及时行乐”的宣传。费瑟斯在《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中.则是从文化的视角去看待消费异化的问题,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去论证消费异化是消费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共同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兴桥在《消费异化和消费伦理》中探讨了消费异化的本质和表现,从伦理的角度上提出应该适度消费,倡导节俭的适度消费。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在快捷支付、网购的刺激下也出现了更多的消费异化现象,涉及的也不仅仅是提前消费、过度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诚信问题、快递等包装品造成的生态问题等都凸显出来。韩小红在《网络消费者行为》中结合互联网平台购物,提出网购具有特殊性,消费者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应该对交易的安全、良好的消费模式进行引导。何小青在《消费伦理研究》中是基于我国的国情、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等基础进行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对消费伦理系统研究的空缺,坚实了我国消费伦理学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消费异化的表现及危害
近年在我国的快捷支付、互联网网购等消费迅速的渗透到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引领了全球最先进、便捷的快捷支付技术。然而在国内和国外,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购的普及、快捷支付的发展,对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此衍生的消费异化问题,
第一,互联网技术发展下,人们超前消费越来越容易,消费更加感性,容易迷失自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付宝中的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甚至是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使得人们可以超前支配的钱越来越多,可得性越来越强,人们在眼花缭乱的电商平台,很难抵住诱惑,进行超前消费。尤其是没有自制力的人,很容易在消费面前迷失自我,透支自己的信用,产生恶性循环的账单。
第二,眼花缭乱的电商噱头,使得人们难以正视自身的客观需求。双十一、双十二、618、等等,各类电商平台的庆典,各类节日对应的电商平台的活动,都会有一系列商品的组合销售、卖力的推销,低价折扣的噱头扑面而来。人们本能的会被吸引,在没有明确自身的深层次的客观需求时,就会屈服于消费,进而出现了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异化现象。
第三,盲目消费的背后产生的一系列资源的浪费问题。人们在消费的同时,除了使得自己的经济状况出现负面的影响,在整个自然环境而言,因为消费的延伸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垃圾、包装污染物,过多的包装材料占用的自然资源,等等囊括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异化现象。
第四,大众文化的庸俗化。纵观现在的互联网平台,炫富的主體往往是最为博人眼球的,而炫富的博主在各大平台都非常容易吸引大量的粉丝,并且受到追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尝尝容易变得更加庸俗化。这和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理智消费、科学理财等原有的价值体系背道而驰。长此以往,终究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贫富差距下仇富心里越演越烈的隐患。
消解消费异化的措施
消解互联网科技发展中消费异化的具体措施,其实根据不同层次的主体,应该有不同的对应措施。
第一,从个人层面而言,可以通过加强对自身消费能力的认识、明确自身的消费需求、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进行消解;在社会的层面上树立和弘扬正确的消费观、生态观,使得人们能够在崇尚奢靡的道路上悬崖勒马,保持人自身的主动性,克制住自己的非理性占有欲,客观的认识消费,引导自身的消费行为。我们更应该明确自身的深层次客观需求是什么,而不是盲从于各种促销活动之中。我们应该坚守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理性观念,只有这样们在眼花缭乱的活动中才能守住理性。
第二,从企业层面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道德操守进行消解;各大电商平台的活动应该进行统一的管制,对于活动期间的价格也应该进行监管,避免引导人们盲从于各种电商的狂欢之中。而对于互联网的金融平台尤其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谨防没有偿还能力或者透支过多的人去进一步的消费,花呗、信用卡、白条等的对于未成年人或者信用度较低的人,应该禁止使用。
第三,从国家层面可以通过提高政府监管职能、规范法律法规进行消解。从制定法律法规的角度上,限制电商企业等进行过度宣传,控制它们电商活动的频率,控制活动特价的底线和组合销售的度。也应该进一步去立法,管控互联网金融平台,防止透支消费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的产生。
总结
我们应该积极地从个人、企业、国家等层面,进行努力寻找互联网科技发展中消费异化的消解途径,更应该明确互联网科技发展中消费异化的表现和带来的危害,比对自身的行为采取有效的消解措施,防范消费异化产生的危害,减少不良影响,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