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
2018-05-14陈瑞锋
陈瑞锋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探索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推行,内部控制管理在各级各类行政组织中得到重视,对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服务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成为重中之重。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因为历史原因,在管理制度创新上还存在困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较为常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科学有序组织生产、规避市场风险是国内外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内部控制重要性不断体现出来,内部控制管理的范围也扩大到全社会。行动最为迅速的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在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文件出台之后,就有了具体的行动纲领。
行政事业单位划分为党政机关等和社会公共服务等两类。共同的特点是不具备经营性。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经营性活动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中贪腐、侵吞国有资产等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出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加快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使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非朝夕之功,需要稳步推进,有序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节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中有相当部分不产生经济效益,活动资金取决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力不及企业要求高,在资金审批、借支处理上出现人为因素的机率大,随意性情况较多。例如,在一些基础会计工作中,对原始凭证审核流于形式、预算经常是主观意志的结果。然而,资金始终是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中各种资金管理混乱状况增加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再加上有些领导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有限,对于内控制度疲于应付情况还比较突出,极大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高效的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明确,有量化指标,便于企业经营活动按照既定方向有条不紊的进行,并通过内部管理指标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销售等全方面进行严格约束,以产生集约化效果,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只是简单移植企业模式,没有因地制宜,从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造成内部管理控制的范围相当有限,并且缺乏量化指标,对实际执行极为不利,关键环节上存在的错位,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停留在浅层,难以深入,管理失效在所难免。
(3)内部控制制度科学程度不高
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在于实现单位权责清晰,又协调统一。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腐败问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顽疾之。然而,就目前的机构设置情况,实现内部岗位分工与合作,并达到有效监督还有待提高。行政职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不可能像企业一样,具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权利,并有可操作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的层级在实际活动中不可随意逾越。例如,各级党委组织,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就没有现成的经驗可以遵循,存在管理上的盲点。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上还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都降低了内控管理的效果。
(4)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决策随意
行政事业单位第一负责人仍然是一个低水平的内部控制制度认识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对财务工作流程的专业认识和掌握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拖沓、粗心、内控控制风险系数较高。由此导致整体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预计缺乏充足的准备,为一些不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机会。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旨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不以盈利为目标,导致成本效益原则被忽视,这是很多项目半途而废,投入高,产出低的重要原因。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1)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与绩效考核的有机联系
依据当前法律规定,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控制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必须落实第一负责人机制,从强化单位负责人到覆盖整个单位,改变陈旧观念,率先垂范,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将单位的绩效与内部控制制度紧密连接,必要时,可以采取一票否决制,将考核指标与岗位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单位从上至下,积极主动落实内控制度与标准,推动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2)夯实行政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础
构建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务必强化单位会计基本工作内容。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应提高认识,将内部控制放在与日常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上,为内控制度落实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因财务管理上的薄弱导致的内控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从自身业务出发,研究财务工作的标准与程序,杜绝本单位资产管理的混乱现象和人为干涉,为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3)适时引入内部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数量庞杂,业务范围广泛,在内部控制管理不断加强的基础上,还应当适时引入内部监督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业务与权责明晰,形成监督与控制并重的局面。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着重在社会公共服务上,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不能以营利为目标。而是要思考在现有的资源支配情况下,实现工作效率持续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为宗旨。因此,在内部控制管理中,要坚持岗位责任制,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同时要注意资金的预算控制,加强资金风险评估,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杜绝各种腐败、浪费等行为发生,防止侵害公民利益的情况。特别是在如组织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应当坚持业务线与财务两条线分开的理念,并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优良的公共服务创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