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园暴力说不!

2018-05-14盛雪竹

心理与健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旁观者责任感暴力

盛雪竹

驻马店13岁少年跳河身亡,疑遭校园欺凌”。这是最新的一起有关校园欺凌的案例。近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闻头版头条被校园暴力这一主题占据,在诸多此类事件中,受欺负者轻则身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与伤害,终其一生都被这一阴影笼罩;重则,在本应恣意享受花季青春的时光里,成为一颗陨落的流星。

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普遍的现象,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并且强调了旁观者在欺负事件中的作用,发现旁观者的态度和行为对欺负事件的发生、维持以及对受欺负者被欺负后的心理适应均有重要影响。旁观者有四种类型:保护者、欺负协助者、煽风点火者和置身事外者。其中,保护者指保护、安慰和支持受欺负者的角色。有研究发现,88%的欺负情境都有旁观者在场,但是只有19%的情境中有学生做出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虽然保护者占旁观者的比例较低,但是保护者明显区别于其他旁观者角色,是旁观者中唯一的积极参与角色。研究发现,在50%的情况下,保护者都在短时间内有效阻止了欺负事件。

由此可见,保护者这一角色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承担起保护者的角色,那么是不是就不再有施暴者和受害者?现如今的家庭中,父母皆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欺负者,转念想想,如果每一对父母,每一位老师,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培养成保护者,世界又当如何?

我们能做的,应该要做的,远远比现在要多。社会、学校、家长都各有职责维护孩子之间的和平。

基于培养保护者的校园欺负干预措施

1学校

学校应该适当开展针对校园欺负事件的干预课堂与讲座,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任务、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旁观行为对欺负事件发生的助长作用,并唤起旁观者对受欺负者的同情心, 以及做出保护行为的责任感,以使更多学生在欺负事件中参与保护和帮助受欺负者。

2家长

研究发现,高自尊、富有同情心与责任感的个体,更可能成为保护者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更多地采取鼓励、民主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心与独立思考的行为模式,这样孩子更容易形成高责任感,从而更愿意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3自我

我们在遭遇校园欺负事件时,有时即使自己有心想要帮助受欺负者,但也许考虑到力量悬殊差距或者可能的后果會选择沉默与无视,其实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预判自己无力援助时,可以选择恰当的社会支持,比如学校、老师和警察的帮助,也可以做好一个保护者的角色。

衷心地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保护者,每一个孩子都有勇气对校园暴力说不!

猜你喜欢

旁观者责任感暴力
反性别暴力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网络欺负中旁观者的研究评述
悔棋
责任感等2则
暴力的班长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暴力和痛苦
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