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的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2018-05-14缪潇羽雷雳

心理与健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负性归因

缪潇羽 雷雳

这存在他们深深的脑海里:孤独个体的信息加工偏见

孤独是一种当人们期待的社会关系质量/数量与实际存在差异时出现的痛苦情绪状态,长期孤独感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大部分人都会体验到孤独感,但这通常是短暂的正常的;但对一部分人来说,孤独感是泛化的持续存在的。为了解释这些差异,J.T.Cacioppo和Hawkley(2009)首先提出了“社会信息加工”(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SIP)模型,Qualter等人(2015)进行修正。认知扭曲导致孤独感,但是SIP模型没有对这一部分做出说明,Spithoven等人(2017)回顾了根据认知模型解释孤独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孤独感模型中的认知过程假设,让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孤独者的认知特点:

刺激编码

注意和识别刺激。孤独个体对威胁信息是高度警觉的,在快速扫描环境后就将注意力放在某一个方面,刺激的优先识别会更灵敏、更准确。

1注意

采用眼动和EEG对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孤独个体更早关注到威胁社会刺激,他们对威胁和负面刺激的社会特征更为敏感。但目前还没有对短期孤独个体和长期孤独个体进行比较。

2 情绪识别

交替呈现低强度和高强度的情绪面孔照片让被试者进行判断表达了什么情绪,结果发现孤独与悲伤和恐惧面孔的敏感度增加有关。不足在于只用了一个单独的范式,并且也应该对正性和负性情绪分别评分。

对刺激的解释

个体会使用过去事件的认知工作模型来对目前的信息进行加工。

1拒绝期待

孤独的人期望别人会伤害他们,并在社交中排斥他们。使用拒绝敏感范式对孤独人群进行实验,在RS范式中,孤独与高预期拒绝焦虑和愤怒有关,此外,孤独个体比非孤独个体有更大的拒绝期望。

2 归因

孤独个体的敌意归因与特定的模糊社会情景相关,孤独感个体觉得对负性事件没有控制感。

3 自评与其他评估

孤独感高的人群在许多积极品质上自评分数都更低,如吸引力、友好、幽默;同时他们对他人的知觉和社交都持负面态度。

澄清目标

这种一种唤醒状态,有趋近和回避目标两种。通常发现孤独感个体更少采取趋近目标,但在其他文献中也发现孤独感与回避相关。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对社交没有兴趣。

反应和决策

孤独/非孤独个体在可用反应方面没有差异,孤独个体也能有高质量的社交策略,但是他们不一定会应用在問题解决上。因此孤独感与缺乏知识无关。

行为制定

孤独个体还会有重新联结的行为,这会增加孤独感,比如亲社会行为。亲社会和孤独感是双向关系。

记忆

记忆是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的中心成分,它在每个认知加工过程中都起作用。研究表明,孤独与更好地记住积极和消极的社交事件有关。

总的来说,孤独模型表明,孤独个体在社会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消极的认知偏见。这会影响社会刺激的注意,解释和记忆。孤独与对社会威胁的高度警觉有关,他们对威胁性刺激识别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增加。此外,孤独的个体持有敌意归因和负性自我归因倾向。他们也期望被拒绝,并对自己和其他人进行负面评价。孤独的人更可能通过隔绝关系保护自己免受拒绝,而不是主动进行社交来尝试解决他们的孤独感。

作者通过文献回顾验证了孤独个体确实存在认知偏差,总结了以上研究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可以改进的地方,并对临床实践提出建议。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负性归因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内高新疆班与本地班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差异的思考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