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2018-05-14杨榕滨
杨榕滨
当前阶段,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转变,使得原有的管理制度与企业运营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在此基础上,国家为了进一步优化国内经济发展结构、实现阶段性社会发展目标,通过“营改增”的改革政策,降低了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成本,提升了单位项目、资金等资源的配置效率。
税务风险 会计核算 转变观念
为尽快适应税制改革浪潮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提升单位风险防护力,本文结合“营改增”政策推行的背景以及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风险,对提升会计核算准确率、降低改革过程中风险影响的有效举措进行科学的探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面对的主要税务风险
(1)增加了财务系统的管理准度。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财务处理职工对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实践经验不足,在“营改增”政策实行后,适应的时间较短。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过渡期较短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税制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财务人员在纷核算、账目处理、税款的申报与缴纳等工作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增值税的计算方式较为复杂,同一项经营对象按照时间、经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需要缴纳不同额度的税款。同时,增值税的申报也有着严格地规定,需要在有效时间内申报并保证票据填写内容的准确。因此,在实际的“营改增”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对会计、财务管理'报税职工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中小规模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税制改革的进程推进较为困难。
(2)会计核算工作难度的提升,增加了税务风险。早在08年,中央政府就颁布了分类试点的事业单位管理意见,将事业单位按照性质不同分为三类,即行政类、经营类以及公益类。在“营改增”改革实行后,增值税的实际税率,按照征收对象的不同,一共分为七档,最高一档可以达到百分之十七,最低档实行免税政策;征收率则分为百分之五与百分之三两档。由于不同经营项目的实际成本不同,因此可以进行抵扣的项目也有所差异,进一步提升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营改增”使事业单位税款缴纳的方式以及财务核算等模式必须进行深度调整才能适应税制改革的实际要求。具体来讲,营改增”的改革不仅是涉及税种的变化,实际上整个会计核算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核算、申报标准方面也出现了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对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情况以及相应的税款核算、申报、缴纳等流程了解不全面,極有可能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造成运营成本的不必要损耗。
“营改增”政策推行过程中,强化单位风险调控能力的有效举措
(1)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思想,及时调整事业单位“营改增”背景下的经营机制。“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使得转变原有的税务管理观念、提升单位内部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成为事业单位提升税务改革风潮下财务管理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运营状态稳定、健康,必需及时更新单位的经营模式以及业务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政策推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通过转换财务管理理念、借鉴实践经验等方式,避免改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如,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引进EPC、PPP等新型的项目建设形式,通过风险分摊以及生产、资本统一的运营模式,增加资金支持,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构建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财务管理队伍,提升税收筹划的专业性与可靠性。税制改革不仅涉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等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机制的各个管理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法律、经营以及业务处理等方面。为此,事业单位应通过专业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对“营改增”涉及的管理内容进行调整,提升税收筹划的专业性。从事业单位所处领域和增值税的特点出发,认真研究新政策的相关规定,并掌握针对本行业的特别规定,通过会议、单位内部报纸和网站,对财务人员、单位管理人员、材料采购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宣讲有关增值税的专业知识,增强员工认识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要求,培养在采购材料、分包环节索要专用发票的意识,合理避税、节税,充分享受税制改革给事业单位带来的税收红利,并实现涉税零风险。
(3)规范单位内部财务管控流程,完善风险调控制度。“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要从位组织机构、内部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战略以及重大服务项目上作出相应调整。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合约管理规范服务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管理。“营改增”对事业单位来讲,是一场新的洗牌,由于增值税的前后衔接性和复杂的抵税政策,那些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混乱的事业单位将因为税负的增加而逐渐缩小甚至失去竞争优势,而那些经营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规范、税务筹划水准高、风险防控好的事业单位将会在这次改革中更上一层楼。
“营改增”政策的颁布与实行,是政府部门为减轻事业单位运营成本投入、优化产业经济结构、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处于“营改增”背景下的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深度调整,开展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对改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合理管控。在此基础之上,管理阶层应立足于单位实际运营状况与阶段性战略规划,依照相应的法规及时更新会计核算、税务申报、缴纳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并通过对PPP等先进项目建设模式的引进,为税务改革在事业单位的顺利推行奠定基础。
[1]曾恒.“营改增”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情,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