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是自觉践行“四个意识”的生动典范
2018-05-14胡友锋
摘 要:红二十五军是从大别山区出发长征的一支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受到了中央最高领袖的高度赞誉。从红二十五军的辉煌军史上,可以看到,红二十五军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一支自觉践行四个意识的红军队伍。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这一句话,出自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并要求“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并且习总书记指出:“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
我们可以看到,红军的长征,除了三大主力红军长征之外,还有一支长征队伍,这支队伍就是诞生并发展壮大于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充分体现了四个意识的红军队伍。
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就是要求自觉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正是因为无数先烈在战争岁月,为了理想舍生忘死,才有了今天的一切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这在世界政党史上绝无仅有,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守护自己的理想信念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中国革命面对巨大的困难,为什么我们能取得革命胜利呢?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说:“为什么衣衫褴褛、屡遭失败的红军,却始终不能被打垮击败,是因为每个红军战士的心里,都有崇高的信仰。”
徐海东原本是一名窑工,后来在武汉徐海东接受了革命思想,他于1928年底组织了“年关暴动”,在家乡闹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徐海东威名远播,但遭到国民党的疯狂报复,国民党军残杀了徐家老老小小一共66口人。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徐海东不仅没有退缩过,而且更加坚定了他对革命的信仰。
1940年以后,徐海东人生的最后30年时光,绝大部分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徐海东在《生平自述》中这样写道:“党把我一个没有文化、受尽旧社会痛苦、百事不懂的手工业工人,培养成一个高级将领。使我不安的是为党、为人民做的工作太少。今后我将像以往,虽然不能再为党更多地工作,但要做一个永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徐海东的一生表现出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无比坚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首先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
二、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就是要求自觉地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红二十五军是孤军长征,从长征一开始,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红二十五军就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但始终在寻找党中央。红二十五军到了陕南以后,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封锁,红军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这个时候,红二十五军立即派人寻找党中央。终于,1935年7月15日,红二十五军转战到西安以南的长安县,在这里遇到了前来送信的,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带来了中央文件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向北行动的确切消息。7月15日当晚,鄂豫陕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离开根据地,北上迎接党中央。第二天,7月16日,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又踏上了长征的步伐,从得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消息到出发,不到24个小时,这是对大局意识的自觉践行。
红二十五军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始长征,途中多次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红二十五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一切努力,尽一切可能,确保了党中央政令畅通,红二十五军主动北上,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了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三、牢固树立核心意识
核心意识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到达陕北以后,中央红军减员严重,战斗力减弱,长征途中重武器丢失,并且缺衣少粮,人困马乏,急需要补充给养,恢复战斗力。但是先期达到陕北根据地的徐海东主动承担了支援中央红军的重任。事实证明,徐海东的慷慨支援,党中央顺利渡过难关,中央红军的实力得到有效的恢复与壮大。徐海东的自觉服从中央命令,使得党中央掌握了具有相当强战斗力的红15军团,红15军团积极配合中央红军,并且取得了几次大规模战役胜利,包括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宁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扩大了红军,迅速提升了战斗力,巩固了陕甘苏区,同时扩大了全国抗日的影响。黨中央在陕北迅速站稳脚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与部署,是在党中央决策的部署下进行的。徐海东坚决服从中央指挥,以强有力的行动,非常出色的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真正做到了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从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全党和全军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牢固树立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开始的时候,中央指示,“中央决定,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这样既可使红军部队得以保存和发展,同时也将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实践证明,红二十五军向西转移之后,确实把敌军主力从大别山区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同时,红二十五军也一直在寻找可以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地方,先后经过,桐柏山区,伏牛山区,都不适合。最后,到达陕南之后,发现这里适合建立根据地,于是就在陕南,建立了红军长征途中唯一的革命根据地,拥有3万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根据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红二十五军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在向西转移过程中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成功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并且在根据地内,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土地革命,自觉做到了向党中央看齐。
1935年8月中旬,离开鄂豫陕根据地西进后,红二十五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住的地区,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并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到清真寺拜访阿訇,与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因此,红二十五军在兴隆镇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还有10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一个月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也经过这里时,受到了回民和其他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后,毛泽东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說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不难看出,红二十五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到了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作者简介:
胡友锋(1985--),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方向:哲学、党史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