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四个自信”教学研究

2018-05-14施静谱

新丝路(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环节四个自信

摘 要:“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当前,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政治信念要求上升为了“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不仅是我们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在对"四个自信"的整体把握上,以当代大学生作为"四个自信"的教育对象,以期将"四个自信"的理论成果不仅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需要深入结合教学大纲、主动拓展教学渠、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实现当代大学生从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向个人自信的渗透。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四个自信;教学渠道;实践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明确提出并多次强调的要坚持并增强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时期的一次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加强 “四个自信”教育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四个自信”方面教育的起步时期存在着一些形式单一和实效性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创新。

一、强化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1.是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强调学习并发扬“西柏坡精神”中说到政治信仰是人之根本、民族之魂,是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我们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倾向。

“四个自信”则为我国发展走入新时代的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念的坚定以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提升,是结合了我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政治信仰,直接体现了当前我国的国家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2.是完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高校第一学期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提出了“自信”对于人生发展起到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在之后三个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又将文化、理论、制度和道路四方面的“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强调这一整体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

3.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改革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将“四个自信”并列提出,在思政教育理论上为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我们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学生“五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的教育,而对学生灵魂及内心信念深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显得有些不足,缺少切实的通过结合本国本民族发展历程实际的文化、道路、理论、制度的系统性教育。而“四个自信”教育打开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空间,通过 “四个自信”教学,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对我们的国家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并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心无旁骛的寄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事业中。这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

二、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四个自信”教育的现状

1.课程内容与“四个自信”结合度有待深入

“四个自信”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的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然而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难以超越传统思维定式将“四个自信”自然的如融到思政理论课程内容中,只能机械的将“四个自信”与传统思政理论体系简单拼接对学生灌输其概念,甚至将“四个自信”独立成一个教学单元与各个科目生硬的衔接,难以达到深入破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从而全方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

2.教育渠道单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当“四个自信”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后,虽然各个学校在推进教学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依然是仅仅简单的把 “四个自信”教育作为一项增加了的教学任务分配到各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对于学生来说也只不过增加了一个知识点而已,无外乎“老师上课讲概念,学生考试背概念”。使原本应该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认同感和感染力的“四个自信”教育渠道单一化、任务化,难以达到提升政治素养和真正的全方位育人效果。

3.过于依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大多过于依赖理论教学和课堂讲授,而实践环节的教学却没有全面切实落实到课内,往往是结合学校团学组织的社会实践而开展。导致当大学生面对社会上一些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而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甚至是“去马克思主义化”等等错误思潮时,依然会产生困扰,缺少相关实践教育的青年学生难以将书本理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难以将“四个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牢牢扎根于内心。

三、如何积极强化高校思政理論课中“四个自信”教育的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我国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工作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的来加强“四个自信”教育。

1.深入结合教学大纲,切实强化 “四个自信”的理论认同

高校目前的主要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人生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科学“五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树立,从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牢固的联系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历史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人民“四大选择”(选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必然性的讲授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基础上自觉树立对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角度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使其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科学认识我国社会发展道路方向的必然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从现实角度,深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两大理论成果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的自信。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思政理论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合理分工,并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并使其贯穿与每一门高校思政理论课得教学全过程,从不同课程的各自的教育角度和切入点入手,增强“四个自信”与教学大纲的深化结合,打牢“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2.积极拓展教学渠道,切实强化 “四个自信”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中共中央在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要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所以我们应该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并提高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利用并发挥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通过主题学习网站、慕课学习平台以及建立开设相关微博、微信的公众号进行相关理论概念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教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论认识和价值认同。

3.重视开展实践环节,切实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强化理论教学和意识概念形成的同时,也必须重点加强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实践教育,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促进“四个自信”教育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切实有效的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四个自信”理论和现实的理解和感悟,真实地感受历史、感受社会,感受生活,强化大学生对先进理论、国家制度、发展道路和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增进对政党、国家、民族与人民的感情和信心。

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高校要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实践环节的开展,多方面搭建社会调查、访问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切实观察,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进步和卓越成就,领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切实提高“四个自信”教学的高质量和实效性,进一步坚定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信念。

四、结语

众所周知,青年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到民族的荣辱兴盛,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希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要力量。所以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意识信念,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任务。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四个自信”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战略高度的事业,我们应该积极从深入教学大纲、扩展教学渠道和开展实践环节入手,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引领,教育青年大学生包含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坚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培养其真正成为新一代具有歷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6-12-08

[3]丁丹玲.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危害及对策探析[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4)

[4]勾英.将“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开封学院学报,2017(5)

[5]陈媚林、周荣莲.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和担当[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

[6]张莉、张欢.“四个自信”教育与重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3)

[7]全燕黎.论“四个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8)

作者简介:

施静谱(198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讲师,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实践环节四个自信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导游学实践环节授课模式探讨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