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我国啦啦操研究现状

2018-05-14禹云珍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研究者期刊论文

禹云珍

摘 要:啦啦操近些年来在我国飞速发展,也吸引了啦啦操爱好者们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本文通过对2013-2017年啦啦操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419篇论文的研究状况为指导,对啦啦操论文发表情况、核心期刊作者的基本情况、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文献角度客观了解啦啦操的发展概况,旨在揭示我国啦啦操发展及研究现状和趋势,促进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2013-2017年 啦啦操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b)-0193-03

啦啦操近些年来在我国飞速发展,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因此也吸引了啦啦操爱好者们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2013—2017年期间发表的419篇论文,对啦啦操论文发表情况、核心期刊作者的基本情况、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内容大部分都是重复研究,缺乏跨学科的研究。目前,我国啦啦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发展趋势、教学和编排等方面。从文献角度客观了解啦啦操的发展概况,促进我国啦啦操的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的啦啦操理论研究进一步提供参考。1

1 结果与分析

1.1 我国啦啦操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核心期刊是进行刊物评价的工具,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由表1得出,2013-2016年中,我国核心期刊中有关啦啦操研究性的论文共计12篇,其中2013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为6篇,这是因为随着啦啦操的发展,2013年中国举办的赛事越来越多,比赛的规模逐渐扩大,为我国啦啦操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素材,激发了广大的科研人员从事啦啦操科学研究的信心,使得当年期刊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一般论文的发表达到了106篇,是近五年数量最多的,但是没有属于啦啦操研究性论文发表,所以是属于啦啦操核心期刊论文的空窗期,到2017年也只是发表了3篇核心论文,说明说明我国啦啦操文献资料的质量不高,基本是在对别人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以这也是对我国啦啦操文献资料有更严格的要求。

1.2 核心期刊作者基本情况分析

2013-2017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啦啦操论文共有12篇,主要对啦啦操运动科研现状、发展推广、教学编排、影响发展因素等进行了研究。12位作者的基本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啦啦操研究者男女比例差距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是舞蹈啦啦操,对其关注的女性较多。然而技巧啦啦操就比较趋向于竞技化,男性对其关注的比较多,但关注的人群较少。因此,要想达到啦啦操这个项目的均衡发展,就需要更多的男性也加入进来。从年龄上看,30~39岁的研究者占58.3%。40岁以上的研究者占41.7%,年龄都比较平均,结构趋于均衡。从学历、职称上看,讲师6人,副教授4人,教授2人;硕士9人,博士3人,有更高的层次起点,对啦啦操的科研工作有更好的领导作用。在这12名研究者中有2名是正教授,她们的研究方向都是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博士学历,都是女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引进必须具有高学历。剩下的10名中,30~39岁之间有7名,40岁以上有5名,可以看出年龄都比较年轻;硕士和讲师有5名,硕士和副教授有3名,硕士和副教授2名,博士和讲师1名。这表明,我们的啦啦队研究团队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较高,但还需要培养科研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进行教学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再指导实践。

1.3 啦啦操发展论文所涉及内容情况分析

1.3.1 啦啦操的科研現状

研究现状类的论文在我国的啦啦操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说明学术研究者们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匡慧兰在她的论文中总结了啦啦操理论研究的现状,表明我国啦啦操运动的水平日益提升,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对啦啦操音乐的研究、训练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动作编排与竞赛规则如何共存等方面的研究”。滕凤仙结合了国内外的啦啦操研究现状,分析了啦啦操的项目特征,表明国外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专项运动损伤与预防分析的研究,国内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动作编排、项目比较等方面。王美楠总结目前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的科研水平、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特点以及内容研究特点和趋势,揭示了我国啦啦操文献数量每年增长趋势乐观,但是分布的地区不均衡,而且有关啦啦操预防与损伤、市场和选材与人才的培养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需要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1.3.2 啦啦操的发展推广

在新形势下,丁辉对于高校校园啦啦操的推广普及进行探讨并指出,啦啦队这项运动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其所具有的健康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提升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刘国纯分析了阻碍啦啦操在高校发展推广的因素,认为啦啦操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提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校、项目本身和推广部门四个方面。如果要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发展啦啦操,就要消除这四个方面的障碍。马洁芬以陕西省国培计划啦啦操项目培训情况为例,分析了啦啦操的开展现状得出,陕西省要想使现啦啦操达到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必须改变领导观念,组织各级啦啦操赛事,以城市带动农村为路线,来促进啦啦操的发展”。

1.3.3 对啦啦操规则的研究

随着ICU正式成为国际啦啦操的官方认证机构,我国啦啦队的新挑战就是要满足国际比赛和国际新规则的要求,同时这也为加快啦啦操这个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裁判员的水平要求更高;提供了更大的成套编排的创编空间;以辩证的角度看待我国规则难度的量化评估。在国际啦啦操联盟(ICU)正式加入国际体育协会(Sport Accord)的背景下,国内大规模发展啦啦操赛事开始与国际啦啦操比赛规则接轨。周建社表明,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要想在中国啦啦操运动竞赛中成功适用,还有赖于更多中国啦啦操运动的管理者、裁判员及学者们在竞赛中组织实践和研究。

1.3.4 对啦啦操技术的研究

技术是啦啦操运动员完成表演或比赛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条件。赵杰主要是根据啦啦队的难度动作,分析各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团体协作、核心稳定性和多重角色,分类和揭示啦啦队技巧的平衡、保护、翻转和投掷的基本技巧。许波把国内外的啦啦操队伍在世界啦啦啦操锦标赛中的旋转类动作的旋转技术和难度选择等基本要素进行对比,旨在探究中国队与优秀队伍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差距,让我国啦啦队难度动作的编排更加完善、合理化,缩短与国际强队之间的距离。啦啦操难度动作“阿拉C杠”,它来源于芭蕾舞,属转体类难度,目前在国内外水平啦啦操比赛中应用比较广泛。而葛胜楠提出了在练习“阿拉C杠”中,“阿拉C杠”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1.3.5 对啦啦操编排的研究

成套的编排和音乐的选择在啦啦操的比赛过程中会给裁判和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蒋晓絮通过观看啦啦操的比赛录像,对其成套编排的动作进行分析:在啦啦操成套的编排中,如果编排的整体风格缺乏个性和创新性,是因为编排者对啦啦操这个项目自身的风格理解不够透彻。创作者应该从主题、动作、音乐、服装等方面来定义他们的表演风格,以便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啦啦操的编排艺术性直接影响其发展方向,并且是其灵魂和核心。陈真指出对于啦啦操的编排,不仅要考虑动作难度,还要注重技巧和整体的连接。因为啦啦操是一个团体项目,所以必须要考虑到队员之间的协调性。只有突出啦啦操的编排艺术性,啦啦操队员之间进行精诚合作,啦啦操才能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多样的队形变化、分明的空间层次,对成套编排的效果和动作的合理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张晓丹指出,在队形变化中要充分考慮到空间、层次、速度、服装的搭配以及音乐的贴合度,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

1.3.6 啦啦操赛事的研究

袁猷超指出,国务院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啦啦操赛事市场化运作的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啦啦操赛事还没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办事,啦啦操赛事衍生产品还需继续发展和普及,不仅如此,啦啦操赛事市场化运作也还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陈玉萍就戏曲元素融入赛事啦啦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望赛事啦啦操运动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同时,也能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尽管我国啦啦操的发表论文在数量上一直在增加,但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并不随总量增加,换句话说,就是科研论文的整体质量并不高,即啦啦操发表论文数量的增长主要是体现在一般论文增加。

(2)我国啦啦操所有领域的科研论文的分布很不均衡,最多的都是集中在科研现状、技术、成套编排、推广发展、竞赛规则对比等基础层面。很少部分涉及到规则及生理。很明显研究者对其他学科缺乏理论研究。

2.2 建议

(1)我国啦啦操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迅速,然而核心期刊发表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应该提升我国在啦啦操科研领域的水平,对于国内外的优秀论文,研究者应充分吸收和借鉴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论模式,从而使我国的啦啦操的论文发表质量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提升,也进一步为我国啦啦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我国啦啦操在各领域的科研论文分布极不均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说明缺乏科研的广度。因此,在研究啦啦操这个项目本身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与其他跨学科的联系,如医学、生物力学、经济学等,进一步扩大啦啦操的研究广度,使其他跨学科的知识能够与啦啦操这项运动相互渗透,使啦啦操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慧兰,李德华.国内啦啦操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4(2):33-36.

[2]滕凤仙.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和项目特征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190-191.

[3]王美楠.2003-2016年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体育,2016(12):28-32.

[4]丁辉.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6):126-128.

[5]刘国纯,彭庆文,徐中秋.啦啦操运动在校园推广的阻碍及其因素[J].体育教育,2013(75):113-114.

[6]马洁芬,陈丽霞.陕西省啦啦操进校园活动发展现状及推广策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5(5):114-119.

[7]彭国芳.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J].学校体育学,2014(3):80-82.

[8]叶雪菲.啦啦操纳入中学体育选修课的可行性的研究[J].教育前沿,2013(11):99-100.

[9]张欣,徐中秋.中国与ICU国际啦啦操新规则对比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89-91.

[10]周建社,方奇.接轨背景下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解[J].中国学校体育,2014(1):37-41.

[11]袁猷超.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研[J].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研,2015(23):139-140.

猜你喜欢

研究者期刊论文
饿死的毛毛虫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